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is paper identifies the determinants of energy productivity based on a basic economic growth model. Using panel data including 29 provinces from 1995 to 2007, we find that energy productivity i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industry sector share in GDP and the state-owned sector share in GDP, and i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electricity share in energy consumption. In addition, we find that there exists a big gap of energy efficiency among eastern, middle and western region in China.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we should induce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ucture from the industrial sector to service sector, prompt the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s well as improv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dominated by coal to diversified cleaning energy.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消费效率大大提高,其能源消费强度从1978年的17.32降低到2003年的1.46,降幅超过10倍以上。文章运用Zhongxiang Zhang对Park的能源消费效率分解修正模型,分析了1995年~2003年产业结构因素和真实能源消费效率因素对总体能源消费效率提高的贡献度,并对两者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995年以来中国能源效率的提高主要来源于各个产业部门真实消费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7,(6)
中国的居民能源消费占据了总能源消费的10.97%,并且这一数字正在不断上升。但是各种政策比如改变房屋类型、提高能源价格等对家庭能源消耗的影响还没有达成一致的结论。文章使用美国能源情报署的家庭能源消耗调查的数据,应用分位数回归的研究方法,分析对不同分布(分位点)家庭能源消耗的影响因素,而不仅仅是对能源消耗整体的平均影响。通过对不同分布家庭能源消耗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为针对高能耗的消费者采取合理措施以达到更有效率的节能目的的政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SDA法的能源消费影响关键要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投入产出结构因数分解法,本文分行业研究了影响中国能源消费的关键要素,将影响能源消费变动的因素分解为能源强度变化、技术系数变化、国内最终消费比例变化、资本形成总额比例变化、出口比例和进口比例变化以及最终需求总量变化等6个指标。研究结果显示,技术系数变化是影响中国能源需求量变动的最主要因素;能源强度变化、出口比例和进口比例变化也是影响能源消费量变动的主要因素。在影响中国能源消费变化的各行业中,电力、蒸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产品制造业等6个行业对中国能源消费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陕西能源消费量剧增,而导致能源消费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如何甄别出关键的影响因素并据之进行控制,是理论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基于1995~2009年陕西能源消费量及表征经济发展的诸变量的统计数据,借鉴因素分解及因果关系分析技术,定量研究陕西省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通过因素分解技术,发现经济总量、能源消费强度及产业结构的变动是引起陕西能源消费量变动的主要因素,通过因果关系分析技术,发现经济总量、能源消费强度及国民经济中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是能源消费总量的格兰杰因,并据之提出地方政府在节能减排约束下保持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研究了甘肃省1990—2009年能源消费增长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在研究期内甘肃省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生产效应是促使其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的主导因素,强度效应表现为抑制其能源消费增长的主导因素。就行业的总效应而言,其影响主要来自工业部门。  相似文献   

7.
2002—2016年,伴随着291亿农村人口的城镇化,中国居民能源消费量增长了190%。在这一背景下,准确识别城乡居民能源消费模式差异及影响因素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城乡视角,重新界定居民能源消费,涵盖了建筑用能和交通用能两部分;同时在模型中创新性地引入了财富效应和强度效应,结合结构效应、城镇化效应和人口效应进行定量研究。利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基于我国2002—2012年城镇、农村居民数据,本文考察了不同驱动因素对城镇和农村能源消费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建筑能耗强度和住房面积的增长是驱动居民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也对城镇居民能源消费有明显的正向作用。由于较高的增长率,农村建筑能耗强度和人均住房面积增加对能耗增量的贡献已经逐渐超过城市。此外,分解结果表明,城镇化对居民能源消费的正向效应在逐年递减。这为“城镇化导致居民能源消费增加”提供了间接反证。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对中国能源消费的影响作用将会进一步增大。本文运用指数因素分解法,根据“联合产生和平等贡献”原理,研究了中国国际贸易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高耗能产品进出口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研宄认为:1980—2005年进出口能源强度的下降,是由于出口商品能源效率变动的推动,贸易结构变动反而促使能源强度上升,对总能源强度影响最为明显的是出口商品。同时认为,在中国国内市场对高耗能产品需求快速增长时期,高耗能产品净进口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内能源消费的过快增长。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能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消费既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又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提高能源使用率,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缓解能源约束矛盾和环境压力成为当前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青岛市历年各类能源数据的分析研究,利用IPAT模型分析方法,建立因素贡献模型,从人口、经济、技术三个角度对能源消耗进行因素分析,为青岛市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和修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省级区域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文章在能源消费导致的碳排放核算的基础上,利用1995~2005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定量分析了各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分析显示各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倒U型曲线趋势,而与能源消耗强度呈U型曲线关系,与第二产业产值的比重呈N型曲线关系.从各地区碳排放量对平均碳排放量的偏离量的大小,可以看出中国碳排放存在显著的东南部低中北部高西北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1.
利用浙江省3市2县居民能源消费状况的调查数据,构建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居民能源消费水平进行多因素定量分析,寻求并分析影响居民能源消费的主要因素,最后给出结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影响农村消费支出的因素1-农民的收入状况。我国农村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民的收入大幅上升。据统计,199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578元,比1990年增长2-3倍,年均递增18-1%。但近两年农村收入增长缓慢。特别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农民的收入也受到影响:一是一部分原出口东南亚的农副产品出口受阻,价格偏低;二是东南沿海城市经济不景气,打工(这是农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收入减少,因而农村消费也受到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且不够稳定,使之总体消费水平不高。“七五”期间,农民…  相似文献   

13.
能源消费约束下中国出口贸易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口贸易的发展在拉动本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对能源消费也产生直接的影响。出口产品结构是影响能源消费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出口商品中"内涵能源"消费量存在很大差异。能源密集型的商品相对于普通商品出口数量的大幅度增加是出口结构能源密集化的表现,在当前中国出口规模要保持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的能源政策与贸易政策,优化出口贸易结构,实现对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的有效缓解是中国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如何减缓能源消费的过快增长是应对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重要课题。通过对投入产出分析原理和无残差的完全结构分解法(MRCI)量化分析发现,产出规模效应和生产结构效应对中国能源消费增长起到主导作用,是主要驱动因素,而中国能源强度效应能有效抑制中国能源消费的增长;人口规模效应和人均生活能耗效应对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依靠技术创新、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控制人口增长、引导居民向低能耗方向发展有利于减少中国能源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15.
罗瑾 《时代经贸》2008,6(9):14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休闲消费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革命前期,休闲消费只是少数人的奢侈品,而工业革命后期,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休闲消费逐渐大众化。由此看来休闲消费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当今社会休闲消费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还可以缓解就业压力,激发劳动者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能源消费分析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能源消费现状,并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表明,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发展低碳经济任重而道远。低碳经济将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也是未来我国企业和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我国需要制订相应措施,如借鉴英国等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引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先进技术,加强自主研发,提高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以国际标准指导并进一步实施节能减排,最终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将居民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纳入研究范围,采用LMDI分解法对2000—2011年广东省终端能源消费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影响碳排放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和收入对碳排放增加整体上表现为正效应;产业结构、生产部门能源强度、生产部门能源结构和能源碳排放因子整体表现为负效应;生活部门的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的效应不确定;总体上正向驱动效应超过负向驱动效应,致使广东省的碳排放量呈不断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增长以及能源消费在不同区域中存在显著的差异,导致这种差异的因素很多。本文分析了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区域差异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归纳起来主要为四个方面:工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能源利用效率和科学技术水平、能源资源集中度和环境约束以及人口密度和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17,(6)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能源是驱动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动力。京津冀三地能源消费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利于区域一体化发展,需要对京津冀三地能源消费驱动因素进行探究。文章基于LMDI分解分析模型,选取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常住人口、能源强度及能源结构等指标,对比分析北京市、天津市与河北省三地1995-2013年能源消费驱动因素差异。结果发现:经济发展是促使天津市及河北省能源消费增加的主要动力;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对北京市能源消费驱动作用显著;产业结构调整对京津冀三地能源消费作用不是非常显著;能源强度下降是抑制京津冀三地能源消费增加的主要因素;能源结构变化对京津冀三地能源消费的影响较弱。最后,文章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京津冀三地在节能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