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万敬  李晶 《经济论坛》2006,(12):123-125
劳动力流动是市场配置劳动力的客观要求,它给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活力。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劳动力流动的规模正在逐步扩大,劳动力流动尤其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已经发生重要影响并将继续产生深远影响。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动力,而劳动力从低生产率、低收入部门(农业)向高生产率、高收入区域(城市)和部门(工业)的转移,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源泉。从我国城乡和区域间劳动力流动历史来看,劳动力流动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本文主要从供求的角度对我国三阶段的劳动…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水平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根本原因,当今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现象,既能提高农民家庭的收入,又能加速城市化的进程,使得农村和城市均得到良性发展。而要实现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合理流动,必须提供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当前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进入学校之后的融入问题。在影响其教育融入的众多因素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来看,存在着不彻底和不充分性,这导致了农民工在城市的整体弱势化状态及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从而对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教育起点、教育过程、教育结果等阶段以及文化层面的融入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阻碍了农民工子女对城市的整体教育融入。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彻底和充分转移,可以有效解决农民工子女对城市的教育融入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形成的“进城打工”潮流,到90年代已经替代乡镇企业成为农民职业流动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在21世纪初的几个年头里,“农民工进城”的趋势变得更加显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减轻了农村就业压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诸如进一步增大了城市就业压力、农民工所处社会地位低下、生存状况恶劣、缺乏社会福利、保险和医疗保障以及因此产生的城市治安恶化、犯罪率上升等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普遍趋势,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众多,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富余劳动力将逐渐转移出来,大量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现象在我国未来较长时期内仍将存在。20世纪80年代末农民工的跨地区流动规模越来越大,形成了为社会广泛关注的“民工潮”,但时至2004年初,从珠三角开始出现大规模的“民工荒”,往日农民工无限供给的情景一去不返,  相似文献   

6.
杜焕来 《时代经贸》2007,5(12X):17-18,20
计划经济体制人为地造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国家就业政策的调整使农民逐步有了选择职业的自主权。本文用定量方法测算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进程和效益,分析了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不同因素,提出了促进农民工就业、加快经济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阻力模型:农村剩余劳动力逆向流动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向城市转移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以往的研究是基于“二元经济”模型下劳动力转移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缺乏劳动力个体行为机制的经济学分析,因此不能解释我国现阶段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逆向”流动现象。而本文利用效用函数等基本微观经济学工具对劳动力流动的根本动力机制进行分析,提出了劳动力逆向流动的阻力模型,研究结果认为空间阻力、信息阻力、能力阻力、风险阻力、价格阻力、政策阻力、心理阻力七方面是“民工荒”的微观成因,为了妥善解决民工荒问题,我们应当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加强农民工的教育与培训、规范员工行为、给予农民工“市民待遇”、关爱农民工心理健康等。  相似文献   

8.
实现农村劳动力舍理转移,促进城乡经济快速发展。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湖北省安陆市为研究对象,了解和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发现制约因素,探索解决途径,提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舍理有序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社会资源、人口集聚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一直是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人们研究的角度多种多样,总体而言,主要集中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因、方式与路径等方面,而对于农村劳动力如何才能真正实现转移,完成这一“惊险的跳跃”却研究不够。事实上,在当今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既有动力也有需要,问题的关键还是如何实现转移。一般来说,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除了要受到制度因素和非农产业及城镇可能提供的就业机会等因素的制约外,还要受到其自身所能支配和拥有的金融资源、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源等“三大约束”。本文主要以“三大约束”为视角,着重分析关系网络、人口集聚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农民工职业培训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毅 《发展研究》2006,(7):90-9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福建省成了外商和港台客商的投资热点,成了我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对劳动力的需求在数量上逐年增加、质量上逐步提升。“用工荒”和“技工荒”成了福建省经济发展的瓶颈。同时,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村人口的增加,福建省农村富余劳动力逐年增多。由于劳动技能的限制,农民转移就业难成了阻碍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对农民工进行职业培训,是解决企业“用工难”和农民“就业难”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河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从农村流向城市,二是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三是从农业流向非农产业.其中,进入城市就业的农民工在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下,其就业环境和就业收益日益好转,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主渠道地位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2.
丁萍芳 《经济师》2008,(9):266-268
文章分析了武汉市服饰企业农民工短缺的原因指出解决武汉市服装企业农民工短缺问题应当“四管齐下”:政府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和有序流动的工作力度,解决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后顾之忧;完善劳动力市场运行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让农民工在城市安居乐业;服饰企业要转变经营管理观念,善待农民工人力资源;农民工要转变观念提高素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大规模地向城镇转移.由于我国特定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产生了“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他们促进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但他们的权益却没有保障.如何维护农民工权益,让他们充分享受养老保险带来的好处,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值得深思与探究.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者的经济生活发生了很多积极的变化:劳动者的收入增加;农村劳动力数量减少、流动频繁;农民自组织能力增强等。解决当前农村劳动者收入偏低、社会生活负担较重、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劳动生产率不高、剩余劳动者转移困难等问题,必须进一步进行制度创新。建全土地经营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统一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等是当前要重点实现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5.
关华  何军  李金霞 《经济与管理》2007,21(11):35-39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是中国从乡村型农业社会向城市型工业社会这一历史转型期最为突出的特征,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影响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有制度因素、供给因素和经济因素,针对中国目前二元经济的特殊性,应强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组织推动工作,加快城镇化、农村工业化进程,健全农村劳动力培养培训机制,建立良好的劳务输出服务体制等,以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城乡人口迁移就业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由农村农业部门向城市工业部门转移就业,这是经济发展的共生现象。其可行性不是看迁移的个人收益成本的大小,而是取决于社会总收益、总成本的比较。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住房问题及市民化发展趋势下的住房政策调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劳动力的城市转移一般出现在各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之中,我国自改革开放后出现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由于受到土地和户籍二元化管理制度影响,出现了诸多城市新问题。该文从"农民工"住房问题出发,首先依据多项调查数据明确"农民工"住房供需情况;其次从现行城镇住房政策角度分析造成"农民工"住房供应不足问题等的主要原因;最后借鉴国际经验,比较日、英低收入住房供应政策,提出长期的居住地管理政策改革方向和短期的住房实物供应政策。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代农民工是“性价比”极高的劳动力,是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主要力量.在新环境的熏陶下,他们的思想、意识以及对社会的认知都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同时也让他们处于尴尬的转型期.了解他们的发展需要并努力满足这些需求是解决当前“民工荒”所要关注的首要问题,也是企业保留和激励新生代农民工的核心和关键.本文首先简述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特性,在分析他们的发展需求和利益诉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需求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其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经济学视角下农民工的就业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民工潮"涌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民工的就业行为发生了不同变化:出现了农村与城市的双向流动、熟练技工频繁跳槽以及第二代农民工特殊的就业行为表现。农民工是理性经济人,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他们的就业行为进行分析,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构建和谐社会,为政府及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自改革开放至今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同时也对我国社会结构造成巨大冲击,原有城乡二元制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农村劳动力逐步转移至城市,极大地推动了城市的发展繁荣,然而农民工保障问题也成为当今社会背景下广为民众所关注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养老保障。笔者由此浅析了农民工养老保障问题,并探讨了相应对策,旨在有所指导与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