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营大型企业能否活起来,回答是肯定的。首钢就是一个成功的典型。一、首钢为什么能搞活首钢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已经10年,它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发展速度及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和生活的改善都是十分显著的。首钢之所以能够取得大的成效,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承包为本”。其主要特点是:①上缴利润递增包干,包死基数,超包全留。近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大型钢铁企业在钢铁工业战线上的重要地位。作者认为随着国家财经状况的不断好转和宏观控制的相应加强,逐步地有针对性地对部分大钢采取进一步扩大自主权的政策,是解放大钢生产力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政策。作者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搞活大钢的关键在于企业内部的改革。作者认为,首先要使大钢的指导思想,从产品经济转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轨道上来,并要有一套先调查研究,后进行决策的工作制度;目前最迫切的是改革用人制度,除选配好领导班子外,还要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应在选配、考核、升降等问题上建立起一系列的科学的制度;处理大钢内部的关系的总原则,就是要从提高大钢总体的经济效益出发,在公司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二级厂、矿的积极性,使其责权相应;实行多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是大钢内部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好形式。此外,在改革中自始至终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汉江工具厂地处我国三线,在国家实行调整方针后,工厂已面临亏赔的威胁。危机感迫使工厂改变经营思想,变“三靠”为“三自”,以“内变应外变”,从适应市场、增强竞争能力上寻找出路。经过三年多的努力,使企业生机勃勃,经济效益连年大幅度提高,工厂自我改造能力大大加强,被陕西省命名为“六好企业”。这三年的路是怎么走过来的?他们总结了十条经验。从这十条经验看,他们的方向对头,工作踏实,很过得硬。读读他们的这些经验,将会令人信服地承认:《汉江工具厂是这样搞活的》。  相似文献   

4.
“搞活大中型国有企业”一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特别是近几年来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下降,使这个问题愈发受到重视,为此政府和经济界人士提出了一系列对策、措施,并进行了广泛探讨。本文并不准备对“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政策措施本身作更多的议论,而想从另一角度来探讨企业活力的问题,即利用产业组织分析基本框架对近年来在中国取得较好市场成果的产业——电子计算机工业(特别是其中微机及软件与应用部门)进行考察,以此来说明企业间竞争是如何在现实的中国经济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进而探讨其对公有制企业改革的重要意义。对本文的政策含义可作如下概括:国有企业的效率低下问题,仅依靠以大中型国有企业为对象的“搞活政策”是不能得到充分解决的,比对大企业“放开”更重要的是要对所有企业公平地“放开”,使“民间企业”与国有企业在同一水平线上展开竞争。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介绍了首钢在横向经济联合中主要实行的“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方针和所采取的四种方式。作者根据首钢的实践,认为发展企业之间的横向联合的前提,是让企业有充分的自主权,使企业真正活起来,并且有针对性地分析了搞活企业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条件。作者指出大型工业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骨干,要发挥大企业的中心作用,就应当对它们实行与其特殊地位和作用相适应的特殊政策:对大企业实行首钢式的承包制;大企业首先实行政企分开;给大企业资金横向融通的权力;并建议在外汇分配上给大企业以优惠。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党中央于1991年9月召开工作会议,专题研究搞好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这是头一次.我们认为,党中央国务院对搞好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高度重视,并摆到极其重要的议事日程,是高瞻远瞩的,是抓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牵住了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牛鼻子”.我国国内经济建设正在进入新的阶段.我们要看到经济建设中好的一面,充分肯定成绩,树立信心;也要看到困难和问题的一面,比较突出的是经济效益下降  相似文献   

7.
首都钢铁公司在层层落实经济责任制的基础上,顺理成章地使用了电子计算机,而电算机的使用,又大大加快了企业各项运动的节奏。现在在首钢一个数据信息反馈系统、纵横两方面的生产和经营管理网络已经形成,从而提高了企业生产与管理水平。首钢向现代化迈进的步伐也是比较快的。企业要现代化,需要各种条件,其中的关键是人才。人才从哪里来,看来“等、靠、要”都不行,下大力气进行培训是首要的一招。首钢在这一点上看得远、下手早、抓得紧、措施得力,有关经验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使企业活起来,实现经济效益的高速增长,首先,国家对企业要有个好政策,也就是企业要对国家承包。首钢实行的是上缴利润递增包干。但是,只有个好政策还不行,企业自身的管理素质必须与之相适应。这里,最根本的问题有两个:一是企业要确定正确的经营方  相似文献   

9.
首钢自1979年实行经济改革以来,实现利润已连续七年以20%的速度递增,而且,预计这个发展势头将持续到1990年.效益之好,速度之高,以及持续时间之长,是我国钢铁企业中所少有的.国家给予的改革政策,给首钢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这是首钢能够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首钢能充分利用这个优越条件,施展出经营的本领,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改造,不断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活力,这是首钢成功的内因.这些年来,他们坚持走老企业技术改造、挖掘内部潜力的路子,取得了具有启发作用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的十多年间,我国煤炭企业认真贯彻中央一系列方针、政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们风水沟煤矿在改革的大潮中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当前,我们如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工作会议精神,搞好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我认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搞活大中型企业和深化改革的核心与关键问题:为此,对如何提高我矿经济效益问题作如下一些探索.一、必须认清、找准我矿经济效益的现状、问题和原因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利用外商投资的认识与政策建议(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国有企业利用外商外资促进了国有企业的体制转换,是搞活国有企业的主要经验。但是,股权控制、公平交易、技术转让、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对国有企业利用外商投资是一种挑战。为此,作者就提高国有企业利用外资效果问题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较全面地阐述了我国“六五”时期的建设成就和经验。作者指出,在“六五”期间,我国经济建设已经或正在实现几个战略转变,即党的工作重点的转变,经济建设方针的转变,经济体制上的转变,对外经济关系方针的转变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上的转变。作者全面阐述了“六五”期间在经济发展、财政状况以及改善人民生活等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作者认为,“六五”期间的主要经验是加深了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要正确处理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关系、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微观搞活与宏观控制的关系,改革与建设的关系,按劳分配与共同富裕的关系以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从上述几个重要方面看,作者认为“六五”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3.
一、对1991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的初步分析 1991年是“八五”计划的第一年,也是实行三年治理整顿的最后一年。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重点,已由整治初期1989年的紧缩银根、控制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转到1990年的适当放松银根、启动市场特别是松动社会集团购买、拉动经济回升,进而过渡到1991年以改善企业外部环境、搞活大中型国营企业为重点,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从政策实施效果和经济运行的实际结果看,工业增长速度基本达到了预期控制目标,但经济效益回升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不同工资制度模式的比较入手,论证了宏观控制与微观搞活相结合的工资制度模式的合理性,并探讨了这种模式在实践中的具体形式——两级按劳分配制度的理论根据和实施办法。作者认为,国家应把企业视为一级分配实体,国家对企业的分配实际上是国家根据企业集体劳动成果给予一定的报酬;衡量企业的“劳”的尺度,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分配的具体形式,即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浮动的试验办法,不过尚需要进一步完善。作者还探讨了这种工资制度模式实现的途径和条件。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效益低下一直是阻碍我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决策的核心问题,如何搞活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要点之一。国有企业缺乏活力,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体制不健全的原因;有管理、技术落后的原因;有企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有资金不足的原因;有企业领导素质差的原因等。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分析,80%以上则是经营管理不善所致。同时国有企业,在同样的宏观环境下,为何有的发展了,而有的却处于困境之中,如何在现有的政策条件下,靠自己发展自己,靠自己去救活自己,则不失为一种积极而又现实的发展途径。常言道,“家和万事幸”,企业活要靠人,人要活靠领导,靠一个能够把大家团结在一块的,懂经营、善管理、能奉献、廉洁自律和勇于开拓的领导集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大家的工作干劲,使企业群体产生极强的内聚力,这种力量必将成为企业巩固和发展的动力,也是企业活力之所在。如何增强企业的内聚力,并将其有效地转变成企业发展的动力,是我们每一个企业家必备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6.
作者在总结安徽省实行经营承包的基本作法后指出,“经营承包”与“利润承包”或小型企业的“经济承包”均有区别,其实质是国有工业企业在利改税的基础上实行的一种企业向国家承担经济责任的企业外部经济责任制形式。作者认为,实行经营承包既是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开的必然要求也,是对“利改税”的补充和完善,同时又是沟通宏观控制和微观搞活的桥梁;实行第二步利改税的国有工业企业,要完善经济责任制,还必须实行经营承包。最后,作者还提出承包指标的选定等尚需进一步认识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如何抓住本世纪最后五年的各种机遇,加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铸造与之相适应的体制与机制,走出一条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并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通过两年来改革实践的摸爬滚打,我们在思想上实现了两个根本性转变,即从埋怨“市场不景气”到认识“结构不适应”、从“靠政策吃饭“到“用政策搞活”的观念转变。进而以市场为导向,以抓大放小为契机,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全力全面推行现代企业制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阐述了企业活力与开拓市场的关系。作者认为,开拓市场是企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作者分析了企业树立正确市场观念的要求及其与其他经营观念的关系,指出,企业必须加速由生产导向向市场导向的转变。作者还论述了经营战略规划和企业信誉的重要意义。作者认为,制定市场经营发展战略规划是将企业搞活的保证;市场信誉能为企业带来无限的活力,是企业兴旺发达之本。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技术选择的可行性研究及其全面效益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我国技术选择应从经验型决策向科学型决策转变,严格坚持决策程序,建立决策责任制和实行技术民主。作者结合我国工业企业技术选择工作的实际,着重分析了三对经济效益(即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近期效益与长期效益)之间的矛盾关系,并提出了寻求正确决策的若干原则。作者提出,即使企业经济效益还好,但对社会效益不利时,也是不可取的;而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社会经济效益虽然好,但难以持久。作者认为,评价技术应一律以直接经济效益为依据,并必须兼顾近期和长期两方面的效益。  相似文献   

20.
作者首先提出,工业企业规模是否适当对能否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关系极大。我国对工业企业生产规模与其经济效益问题,长期没有给予应有重视,因而造成某些企业产品质量次成本高。作者认为确定工厂的最优规模不是工厂的设计生产规模,而是工厂的经济生产规模。关于公司的最优规模,作者用图式表述后认为,公司规模搞大一些,在一定限度内,平均成本会有所降低,但若规模过大,平均成本就会上升,因此,公司的最优规模应是在平均成本的最低点上。最后,作者用损益平衡分析方法论述了在企业规模既定的情况下,怎样选择最合适的产量水平,并认为衡量最合适产量水平的标志是最大的企业经济效益,即最大的盈利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