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经济发展使全球瞩目,日本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创造了经济奇迹,一跃成为西方大国中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强国,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日本繁荣昌盛的黄金时代,而此时,美国经济一片萧条。但是十年后,美日经济势头颠倒过来,90年代的日本经济一路萧条,而世纪之交的美国,经济形势一片大好。通过对两国不同企业文化的比较,分析企业文化对本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日本企业文化的制度建设与精神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瞩目于日本企业文化始于80年代初。本文试图剖析日本企业文化的制度文化(经营体制)层面与精神文化层面及其关联,以寻求有益于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若干启示。 企业文化是一定社会文化在企业中的具体化和个性化。一般认为是由表层的物质文化,中层的制度行为文化,核心层的精神文化三大层面构成。日本企业的制度文化以终身雇佣制为基本内容,体现了日本传统与现代经营相结合的特色,又作为基础条件,从中演化出灿烂的企业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3.
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腾飞,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其主要原因是得益于日本的企业文化。团队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是日本企业文化的主要内涵,日本民族渴望成为强者和务实的传统心理对其企业文化的影响,以“忠”“和”为核心的民族宗教对日本企业文化也有深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日本风险投资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风险投资自本世纪30年代产生以来至今已有近70年的历史,作为一种独特的独特的投融资体制,它在促进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中小型企业创业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而备受世界各国的重视。作为发展风险投资较早的亚洲国家之一的日本,从50年代起就开始出现风险投资的雏形,在其特有的经济体制,企业形态,文化民族特性的影响下,日本的风险投资形成了其独有的模式,其发展也历经了两次兴衰。  相似文献   

5.
CIS意识浅议论李建政CIS是建立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具有产生和发掘企业巨大潜在效益的作用。自80年代初传入我国以来,一些导入CIS的企业都先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树立起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于是在我国企业界掀起了一股CIS热...  相似文献   

6.
一、企业文化及其在闽东的实践。1、对企业文化理论与现象的辨识企业文化理论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新理论,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企业管理科学理论丛林中分化出来的一门新学科。企业文化的实践出自日本企业,而理论的提出却源于美国的管理学家和企业界。企业文化不同于企业的文化或文化活动,也不能同传统的政治思想工作划等号。现实中的企业的文化或文化活动实质上是企业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跨国公司发展问题吴伟跨国公司,也称“多国公司”,是一国(或数国)公司(母公司)通过直接投资其它国家和地区单独或与当地资本合股拥有的生产或贸易企业。一、中国跨国公司现状我国国内公司在海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始于80年代初,虽然起步较晚,目前也仍处...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球系统科学研究萌发于50年代,产生于80年代初.是伴随着人类关于地球的现状与前途的密切关注与思考而发展起来的。经过近些年来的研究和发展,中国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已经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也逐渐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美国企业和日本企业的竞争力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逆转,美国企业竞争力再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之首。本文从美日企业在世界财富500强中的变动来研究其竞争力的消长,对美日企业在世界500强的排名和业绩变动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从硅谷机制和公司重构两个方面来解释美国企业竞争力重新超过日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70年代末80年代初,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取代了干预经济学,占据了主流经济学的地位,从而带来了国际资本在全球大量而广泛的自由流动,使发展中国家吸引了数十亿的资本,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在经济危机中巨额国际资本的跨国流动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正> 企业文化理论作为对众多优胜企业管理的科学总结和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创造性发展,自80年代创立以来,不仅流行于欧美、日本、韩国等许多国家,而且很快在我国也引起了“企业文化热”,形成了理论界和企业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的研究和实践活动。现在,企业文化被世人称为是具有“魔力”效用的引导企业职工群体精神世界的“无形之手”。企业文化之所以能够影响群体的行为和组织的效能,在于它更加深刻地揭示了管理以“人”为中心的本质,即企业职工作为现代“文化人”,他们的思想接受着包含信念、价值观、理想、目标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对于我国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来说,面向国际市场,实行国际化经营,参与国际竞争,已成为一种趋势。本文拟就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一进行企业国际化经营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效途径“二战”后,资本输出成为发达国家寻求经济发展,扩大海外市场的重要手段。在60年代,美国作为最大的对外投资者,投资额约占当时世界直接投资的70%,进入80年代以后,美国、英国的投资比重下降,西德、日本的投资比重上升。日本目前已成为最大的对外投资国,到1989年,日本资本输出已达19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3.
试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建立及会计处理戚啸艳张辅群一、完善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应提倡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自1951年《劳动保险条例》颁布以来,我国就建立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80年代初,为了顺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我国首先在部分省、市进行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  相似文献   

14.
美日企业文化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之后迅速风靡全世界.文化管理是当代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已成为多数管理者的共识.探析美日企业文化及其特点,并从对比中分析其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现实的社会主义均建立在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的基础上,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依据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在发展本国经济的过程中艰辛探索,形成了前苏联的企业理论、南斯拉夫的企业自治理论、科尔奈《短缺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企业理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理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西方激进经济学者在深刻反思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再次掀起了一股研究“新”社会主义理论的浪潮,重新建构了多种关于社会主义企业的新理论。这一系列社会主义企业理论研究的成果,为推动我国企业的改革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材料。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1975—1989年间国家对矿山及冶炼企业管理方式的演变。在1950年,除中央计划经济的国家之外,很少有国营矿山企业。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矿山国有化的浪潮席卷了发展中国家。随后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国有化矿山企业与日俱增,直至80年代中期,这种趋势才发生逆转。在西方国家,约有20%的矿产量为政府所控制,而主要在发展中国家开采的矿产,其政府控制程度则最高;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里开采的矿产,政府控制程度则最低。目前,在发达国家中,国有矿山私有化成为一种趋势,预计随着90年代的到来,国有矿山私有化也将出现在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7.
西方跨文化管理研究的层次分析与时间演进——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大量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西方跨文化管理理论研究中的理论、方法、模型与时间阶段进行了系统分析。从层次分析的角度,本文检视了霍夫斯塔对人类精神程序的层次分析、文化的横向层次分析和卡罗汉纳的纵向层次分析。从时间演进的角度,本文将西方跨文化管理研究分为20世纪50年代的初步研究、60-70年代的组织理论研究、80年代的日美文化比较研究、20世纪80~90年代的维度理论与结构性分析、21世纪初的整合性研究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美国、日本、印度提升信息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微电子、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社会进步过程中发展最快、渗透性最强、应用最广的关键技术.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科技、经济、军事乃至政治竞争的焦点,成为各国综合国力较量的制高点.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的信息产业由小到大,发展迅猛,特别是80年代后期以后,美国通过以计算机和因特网为标志的信息革命,使信息产业一跃超过汽车产业而成为美国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不仅造就了西方经济史上罕见的"新经济",而且由此增强了其军事、文化和政治力量.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产业政策的中心课题就是将信息产业作为日本的战略性产业加以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扶持软件产业的发展,现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软件出口大国,被称为"世界软件工厂"和"信息技术超级大国".  相似文献   

19.
智利的自然资源──90年代的机遇与挑战IraSbhn智利在70年代和80年代初引入了经济改革措施,取消了几十年来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但伴随而来的是经济上剧烈的阵痛及其来自国内外的社会压力。到了90年代,智利已具备了竞争型的微观经济、稳定的宏观经济,...  相似文献   

20.
文晴 《全国商情》2011,(6):56-57
一位伟人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存方式。对于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则是企业的生存方式。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世界上一些“长寿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文化理念和文化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