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个性官员仇和的高升以及坊间流行的惊讶使得今年江苏省两会的“尾声”格外引人注目。1月20日上午,江苏省人大十届四次会议上,两位同来自于苏北的市委书记新当选为副省长——盐城市委书记张九汉和宿迁市委书记仇和。或许,这暗合了一个多月前,江苏省委在《江苏省“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加快苏北振兴步伐”的着力  相似文献   

2.
赵兴初  桑梓 《中国西部》2011,(24):132-135
现任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的仇和,自从2007年12月走马上任昆明市委书记以来,就大刀阔斧地对昆明实施一系列的改革。不管是在宿迁,还是昆明,  相似文献   

3.
4.
有人说他是酷吏,有人说他是青天.有人说他大搞政绩工程,有人说他颠覆了传统经济发展的思路。2007年的最后一个月.按照中共中央的决定.已于2006年1月出人意料地当选江苏省副省长的仇和,再度令人关注地调任中共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引起海内外媒体的极大兴趣。有分析称,这一任命显示中央政府想要努力推动地方政府改革的决心。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在市人代会讨论时说,昆明的土地价格比周边城市都低,但是房价不低,原因是钱到了老板的包里。这是巨大的贪污腐败!因为部分官员当了老板的保护神。下一步会对这些官员进行查处。(据1月18日《成都晚报》)  相似文献   

6.
仇和应该“求和”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认为,仇和的提升是江苏省领导机关对宿迁的超常规发展方式的认可。我的看法正好相反.或许这样做是对他的政绩的肯定.但也可以看作是江苏省领导机关对地方领导干部执政方式的某种调整。  相似文献   

7.
2月16日,《昆明日报》用4个整版公布了从市委书记、市长到5区,1市,8县及市直各部门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联系电话,同时详细刊登了各领导的职务分工情况。这一专号在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报纸很快被一抢而空。为了使更多的市民获得这份报纸,《昆明日报》对专刊进行了再版印刷。  相似文献   

8.
仇和,铁血书记,个性官员,出生于江苏盐城下辖的贫穷农村,从南京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毕业后,一路升迁,06年升任江苏省副省长,宿迁市委书记.于07年12月调往云南省常委,任昆明市委书记。他的一系列“个性”或是“出格”的行政行为,言论,政策,一方面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另一方面却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政治绩效。有人认为他滥用权力,践踏人权,追求政绩,不择手段:但同时,仇和自身为官清廉,敢做敢言,凭着一股实干精神一步一步的践行着他许下的诺言……当我们细观仇和的一系列措施.我们不难发现,仇和改革的重点在官员。那我们能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找到公务员更好的为政之道呢?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在昆明市乃至云南省刮起了一股强劲的“仇和旋风”,引起了市民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经济学家熊思远。  相似文献   

10.
萧剑锋 《西部大开发》2011,(1):99-102,98
他是一个极具个性特点的从政官员。1998年,因给教师下达"招商引资"任务,引起集体罢课,被央视《焦点访谈》披露;1999年,让犯有小偷小摸等行为的人在电视上亮相、念检讨书,被《南方周末》曝光;2002年,推行干部离岗招商、轮岗创业,催生了上千"官商",引起媒体集中轰炸;2003年,变卖幼儿园和医院,强行推进教改医改,被《焦点访谈》三次聚焦;2003年,推行干部"公推竞选",首开全国先河,引起高层关注;2008年,在他迁升中共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一年后,又因发动了"昆明城建大跃进"被再次置身于舆论的漩涡  相似文献   

11.
叶言 《中国西部》2008,(3):38-43
昆明是第一个在全国提出“营销昆明”理念的城市,但几年以后却有评论说,这座被营销的城市,像一盆晃荡的温水,好像什么都是,什么又都不是。人们怀疑,是否是气候改变了这座城市的性格。  相似文献   

12.
前些日子,"昆明"成了网络点击的关键词.与此同时,当地的市委书记仇和也成了新闻人物.据新华社报道,在昆明举行的一个会议上,昆明呈贡县投资促进局的副局长,因为在听讲座的时候打瞌睡,被仇和书记当众点名批评.两天后,这名副局长辞去了自己的职务.而投资促进局的局长也被要求做了书面检查,并且在当地的电视台播出.这样不留情面的市委书记被人们称为了"铁腕".当然,"仇和风暴"还不止这一些,早在2月中旬,"昆明公开领导干部联系电话"的新闻就成为各类媒体的新闻焦点.  相似文献   

13.
争议GDP     
《中国经济周刊》2010,(9):13-14
实际上,GDP反映的仅是经济增长的‘数量’,而不是经济增长的‘质量’。比如一个企业生产了一些伪劣产品,这些伪劣产品又在市场上出售,这个是要算GDP的。一个建筑公司建造了一座大桥,过几年这座大桥坍塌了,那重修这座桥仍然要算GDP,因为它已经生产出来了。  相似文献   

14.
争议平其俊     
平其俊似乎已经没有争议了。 就连平其俊本人也感觉“自己已是一块黑炭,无法洗白。”在网络上,平其俊或者“平主任”的标签是“拍马屁”和“官腔”。哪怕是一些简单辩驳之辞,也会被众网友一起“扑灭”!多年从事“水利防汛”的江西省防汛办副主任平其俊,面对网上“汹涌的浪潮”显得手足无措。 十多天前,央视午夜一段3分钟的电话连线采访,让“平主任”闻名天下,骂声一片。“我现在哭也不是,笑也不是。怎么说,都会招致骂声!”7月3日,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平其俊还是有些“后怕”。  相似文献   

15.
争议GDP     
《中国经济快讯》2010,(9):13-14
实际上,GDP反映的仅是经济增长的‘数量’,而不是经济增长的‘质量’。比如一个企业生产了一些伪劣产品,这些伪劣产品又在市场上出售,这个是要算GDP的。一个建筑公司建造了一座大桥,过几年这座大桥坍塌了,那重修这座桥仍然要算GDP,因为它已经生产出来了。  相似文献   

16.
争议地方债     
地方政府终于开始发债。2011年11月16日,上海市总额为71亿元的地方政府债开始发行,随后的一周,广东、浙江立刻跟进,分别招标发行总额69亿元与67亿元的固息地方债。地方债开闸是否必要?究竟影响几何?会不会成为中国经济的拖累?在上海国资研究院联合济邦咨询最近主办的第三期“地方投融资平台与城市发展沙龙”上,成为各路专家学者热议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争议城镇化     
新一轮城镇化正扑面而来。但是,要新型城镇化,还是要控制房价?这是一个问题。在很多人看来,城镇化最终就是造城和造房子,各地方兴未艾的"园区热"、"集聚区热"、"新区热"、"试验区热"、"国家规划区热"就是明证。为什么中央政府对城镇化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呢?原因在于,地方政府这样做有利于增加GDP和财政收入,有利于争取优惠政策,有利于  相似文献   

18.
争议CPI     
《上海国资》2008,(4):27-27
<正>房价和其他资产价格正以两位数速度增长,但房屋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在CPI中却被低估,只占到13%每一轮的通货膨胀都伴随着公众对CPI的争议与质疑,本轮亦不能幸免。今年1月份7.1%和2月份8.7%的增长数据仍与普通居民印象差距太远,根据媒体统计,全国普通家  相似文献   

19.
争议平其俊     
平其俊似乎已经没有争议了。 就连平其俊本人也感觉“自己已是一块黑炭,无法洗白。”在网络上,平其俊或者“平主任”的标签是“拍马屁”和“官腔”。哪怕是一些简单辩驳之辞,也会被众网友一起“扑灭”!多年从事“水利防汛”的江西省防汛办副主任平其俊,面对网上“汹涌的浪潮”显得手足无措。 十多天前,央视午夜一段3分钟的电话连线采访,让“平主任”闻名天下,骂声一片。“我现在哭也不是,笑也不是。怎么说,都会招致骂声!”7月3日,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平其俊还是有些“后怕”。  相似文献   

20.
书记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