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东方企业家》2005,(7):145-145
亚商全球市场策略有限公司在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举办“中国企业如何在欧美市场提升产品和企业价值”论坛。在台湾地区和美国市场有着成功奋斗经验的企业家PETER KUO先生,用他自己的亲身实践和经历来与大家共同做一次专门的实战探讨。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如何在美国把产品和企业卖个好价钱?  相似文献   

2.
台资企业近年来在大陆的投资日益增加,其中电子产业已经占了总投资额的一半以上。过去物流往往被分割成几个独立的活动,不论在学术领域或企业里,都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根据比较利益的原则,在许多不同地方进行投资,为了解决地理上的隔阂与时间上的浪费,物流的概念逐渐被正视。由于现在的市场日益成熟、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加上生产技术又很难在短时间内块速进步,如何制定良好的物流策略将是台资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一大关键。 策略(Strategy)是自古即存在的一种高阶概念,源自于希腊字Strat…  相似文献   

3.
对于以运输为主的企业来说,干线运输的赢利模式实际上决定着这个企业的赢利能力。在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跨越之时,货运企业需要向管理要效益,从粗放到精细,从感性到科学。货运企业需要思考的是,货运企业赢利模式该如何创新?信息化建设对货运企业意味着什么?车型将如何选择?如何提高技术和装备的水平为企业发展创造先机?运输如何实现安全低碳?运输效率如何提高?  相似文献   

4.
唐晓群 《企业研究》2005,(10):70-71
随着市场经济和实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与客户建立并保持密切良好的关系、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至关重要,可以说客户就是上帝,没有客户,企业根本无法生存。但我们在销售产品、拜访客户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很多不可预见的问题,如何处理客户负面信息,如何面对客户不同意见、不同观点将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把遇到的客户所有不同意见、观点及问题统称为负反馈。遇到这些情况,要分析客户不想购买的理由是什么?是对你的人还是对事?有一种观点说,人家接受你的产品之前,首先要接受你这个人,学会销售产品之前首先要学会做人。在遇到负反馈时,通常要进行具体的情况分析。  相似文献   

5.
焦晶 《中外管理》2008,(10):52-53
两税合一带来的影响究竟如何?在这一环境下,台资企业该如何审时度势地调整思路,达到“永续经营”?  相似文献   

6.
要把产品卖出去。销售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销售人员如何卖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因为市场营销的层次有三个:卖产品、卖服务、卖思想。  相似文献   

7.
怎样推进名牌战略?如何创名牌?如何经营名牌产”品?企业经营者对此不可小视。歌创好牌先正名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国家在世界上能拿出手的名牌不多,其中一个重要症结是我们品牌意识差,名不响、牌不硬,因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和乏力地位。所谓名不响,是说有些企业的产品没有品名,或者没有给产品取个好名字。例如丝绸是辽东的优势,但近年总是打不响,成不了名。什么原因?如果大家稍作回忆,就会发现人们对辽东生产哪种丝绸产品了解得并不是很多,能说上品名的有几个?我们还有一些企业,至今沿用着那忡毫无个性的一厂、二厂、三厂,…  相似文献   

8.
王家音 《经营者》2006,(10):103-103
问题: 如何找到优秀的咨询外脑? 我是一家制药企业的总经理,目前,我公司研发出了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产品的疗效很好,但我们知道,一个好的产品要被消费者和市场认可,需要有一整套的品牌,  相似文献   

9.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我们的媒介时代”。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刚才很多人也问我:“你怎么不讲孔孟之道了?”我想说:传媒这个学科我已研究了十几年。而在这个时代中认知传媒,在媒介平台上摆正企业位置,提升企业品牌。也是我们企业领导必须要面对的一门功课。  相似文献   

10.
怎么样货才能让消费者省心又甘心?由企业选择卖简单的,不管是单一产品功能简单化,还是产品线精简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升级,尤其是国际国内竞争的加剧,使得台资企业在福州面临的问题纷纷凸现。如何帮助在榕台资企业进一步创新发展,适应国际及大陆新的经济环境,完成企业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在榕台资企业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应该从政策鼓励支持、改善融资环境、拓展内销市场等方面入手,改善企业现状,加快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
中央企业要不要多赚钱?应该怎样赚钱?央企多赚钱是否与民争利?这些问题深受央企职工和社会各界关注,许多人士也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笔者的基本观点是,中央企业利润是改革发展的巨大成果。通过梳理中央企业成绩是如何得来的,有助于我们全面地认识中央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企业如何利用世博会来提升自己的品牌,这是摆在很多企业领导人面前的问题。我们要回答的是:世博会对企业是不是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在哪里,如何利用这个机会。  相似文献   

14.
“两张皮”现象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并不鲜见,制约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如何突破这个瓶颈,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使企业文化真正落地生根?结合莱钢的实践,我们认为要破除“两张皮”,需要对症下药,把握好四个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方杰 《企业研究》2001,(5):57-57
在生活经济化、经济市场化、市场国际化的今天,在我国即将加入WTO、全面参与国际经济体系之际,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的企业及产品如何适应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如何竞争今天的市场份额和掌控明天的市场机会?如何把握争夺市场的致胜之道?已成为企业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992年,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南巡时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应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创出我们中国自己的品牌。”对企业而言,如何实现“产品商品化、商品品牌化、品牌差异化”,这是了解市场需要。竞争市场份额、掌控市场机会的…  相似文献   

16.
张川  于锦峰  胡波 《活力》2008,(5):41-41
对于很多制造型企业来说,采购部门可能还是个令人头疼的成本中心。又如何谈及利用采购实现产品增值?通过战略采购一样可以提升企业赢利能力?虽然在经典的管理学理论中,改进供应链和物流管理是企业价值链的一个有机的环节。但是这一点往往被市场的剧烈变化和竞争环境的恶化所淹没:一方面,过低的产品定价迫使采购部门因为单纯的价格要求和供应商陷入旷日持久的讨价还价,  相似文献   

17.
宁向东 《企业文化》2012,(10):64-67
企业家应该恰当地逐步提升自己的境界,并努力成为精神贵族 企业在经营的最初期,重要的问题都来自于外部,比如,与谁竞争,如何竞争等等;而随着企业的规模逐渐做大,业务越来越稳定,企业领导者往往就要追问自己的内心了。问题开始从“术”上升为“道”,关心起“自己是谁?企业是谁?为什么要做企业?每天在为谁而忙碌?忙碌的目标又在哪里?...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中国企业至少要回答3个问题:如何了解各地顾客的需求?以什么产品通过什么渠道满足他们的需求?如何在满足顾客需求的过程中动态地改善自身的资源能力以及与各地社会的融合度?  相似文献   

19.
台资企业伴随着大陆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发展壮大,伴随着大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成为大陆新政策调整的内在驱动力。台资企业如何进一步创新发展,适应大陆新的经济环境,完成企业转型,是两岸经贸关系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企业管理对一个企业的成败至关重要,而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建设,那么,企业文化如何引导、融入并体现在企业管理中?我们要探讨这个问题,先需了解一下两者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