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产生,有基于合同债务不履行,也有基于侵权行为不履行.在损害事故发生后,如何赔偿受害人的损害,涉及到什么是损害以及损害赔偿的方法与范围问题.本文首先从损害的涵义入手,分析了损害的法制史沿革与损害的定义与分类,之后论述了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与赔偿方法,最后阐述了损害赔偿的法定范围与约定范围.  相似文献   

2.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侵权法领域中颇有争议的问题。通过对大陆法系中法国、德国和英美法系中英国、美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比较考察,以及对中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现状的分析,建议中国应制定统一的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规范,构成要件及鉴定标准应有明确的科学界定,扩大赔偿范围,确定赔偿的数额标准,确立赔偿的一般原则和特殊原则。  相似文献   

3.
环境危害行为在对人身和财产带来损失的同时,往往也对自然资源本身带来损害.传统的环境侵权法主要对因环境危害行为导致的财产损失、人身伤害和精神损害提供赔偿救济.文章从赔偿主体、赔偿范围、赔偿对象、赔偿程序四个方面分析了美国、加拿大和欧盟的自然资源损害赔偿制度,提出了建立我国自然资源损害赔偿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谭文培 《经济师》2005,(4):65-67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订立合同中违约一方当事人因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所应承担的合同义务而造成对方信赖利益损失时所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违约过失责任的法律基础大致有四种学说 :侵权行为说 ,法律行为说 ,法律规定说 ,诚实信用原则说。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 :缔约过失行为人须有主观过错 ,必须实施了违反先契约义务之行为 ,有缔约一方信赖利益损害事实存在 ,缔约过失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缔约过失责任既不同于违约责任 ,也不同于侵权责任 ,他们之间有明显的区别。缔约过失责任的损害赔偿必须以信赖利益为依据确定 ,且不超过履行利益为原则。  相似文献   

5.
第三人精神损害是指第三人因耳闻或目睹直接侵权行为所造成的严重伤害而引起的心神不定、精神萎靡、绝望等种种精神损伤的总称。我国第三人精神损害赔偿确立的时间较短,现行法中存在许多不足:立法简单、零散,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第三人范围过于狭窄;赔偿范围过于狭窄;精神损害赔偿金额缺乏明确定位。因此,第三人精神损害赔偿须在如下方面进一步加以完善:完善立法体例;扩大赔偿的范围;明确第三人的范围;规定赔偿金额的幅度。  相似文献   

6.
宋进举 《生产率系统》2002,(4):68-70,73
根据传统民法,精神损害赔偿只能囿于侵权责任,而不能作为一种违约责任的救济措施。本文通过对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扩张解释,认为在旅游合同这类特殊性质的合同违约中,可以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以加强对受害方旅游者的保护,从而突破传统的债权责任体系,完善违约责任形式。  相似文献   

7.
违约损害赔偿的基本目标是赔偿期待利益或履行利益,使得当事人的状况如同合同被正常履行时一样。然而,这一一般规则在实践中存在其不可避免的缺陷。作为一种变通或补充,计算信赖利益的方法被发展起来并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因此,结合法官在处理案件时的具体的判例,更深刻地理解这一方法产生的原因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周奕洲 《时代经贸》2014,(6):472-473
2010年我国对《国家赔偿法》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予以修改。当前我国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适用范围狭窄,规定过于粗疏,操作性较差,不利于受害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应当参考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结合我国实际予以完善,适当扩大精神损害赔偿范围,明确精神损害抚慰金支付标准,实现赔偿公平。  相似文献   

9.
非财产损害赔偿有别于精神损害赔偿,其含义国内外学者表述不一,但对违约责任下非财产损害的救济,两大法系的立法与判例均给予了一定认可。伴随着交易的不断复杂,违约产生的非财产损害纠纷在我国日渐彰显。为保证交易的公正,我国有必要在现有合同立法体系中补充完善关于非财产损害赔偿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再论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志亮 《经济师》2004,(6):48-49
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 ,是指那些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时可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从损害的权利的性质看 ,精神损害赔偿适用于一般人格权、所以具体人格权、身份权、特定财产所有权、特定合同债权。在分析了我国精神损害赔偿范围立法现状的基础上 ,针对我国目前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的立法缺陷 ,文章提出了完善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损害赔偿规则是违约救济手段之一关于违约责任的立法体例,国际范围内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认识。一是以违约形式为基础构建违约责任,即分别规定完全不履行、迟延履行、暇疵履行(包括部分履行)等违约形态及各自的补救措施。二是以救济方法为中心构建违约责任,即列举各种救济方法,主要包括实际履行(包括补充履行)、减低价款、损害赔偿、解除合同等,以及应用每项救济方法需要满足的条件。目前,国际法制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李国建 《经济师》2006,(10):86-86,88
文章从积极损害赔偿、消极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三个方面,阐述了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的项目、计算标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法和经济学的方法比较期望损害赔偿和实际履行这两种违约救济方式的效率。在假设信任投资为外生变量和合同双方均为风险中立者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在通常情况下,期望损害赔偿比实际履行更具有效率。基于此,笔者建议在我国的合同法实践中赋予法官更多的自由裁量权,并考虑引入损害赔偿这种违约救济方式。  相似文献   

14.
张恩乐 《时代经贸》2007,5(7Z):191-192
2001年修改后的《婚姻法》第46条确立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该项制度设立的基本功能在于,离婚时因夫妻一方的违法行为给另一方造成损害时,受害方享有向对方提出损害赔偿的权利。但由于立法迫切导致的时间仓促等因素,新婚姻法对此项制度的规定过于原则性,还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本文重点讨论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及完善措施。笔者的论述综合了诸多专家学者的观点,未必成一家之言,但希望能对该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要有效解决消费者权益争议,就必须明确责任主体或损害赔偿的承担主体。赔偿主体的确定主要有下列几种情况:第一,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第二,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消费者或其他受害人有对赔偿主体的选择权,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第三,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服务者要求赔偿。第四,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因原企业分立、合并的.可以向变更后承受其权利义务的企业要求赔偿。第五,使用他人营业执照的  相似文献   

16.
蒋琳 《时代经贸》2013,(10):207-207
确定船舶污染损害赔偿范围的核心在于正确理解国际船舶污染损害赔偿公约中对于“污染损害”的定义。从国际公约及相关法律文件的演变,可以得出船舶“污染损害”的定义呈逐渐扩大的趋势,船舶污染所造成的“污染损害”可予赔偿的范围除了传统的财产损害,还包括清污及预防措施费用、间接损失、纯经济损失、环境恢复措施费用以及聘请索赔代理的费用。  相似文献   

17.
合同违约责任是指订立合同的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没有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履行合同,所依法承担的责任。当合同一方当事人没有按约定全面履行合同时,合约被破坏,受伤害一方可以到法院要求违约方就其违约损失进行赔偿。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违约损害赔偿形式应当包括预期赔偿和  相似文献   

18.
张恩乐 《时代经贸》2007,5(7):191-192
2001年修改后的《婚姻法》第46条确立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该项制度设立的基本功能在于,离婚时因夫妻一方的违法行为给另一方造成损害时,受害方享有向对方提出损害赔偿的权利.但由于立法迫切导致的时间仓促等因素,新婚姻法对此项制度的规定过于原则性,还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本文重点讨论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及完善措施.笔者的论述综合了诸多专家学者的观点,未必成一家之言,但希望能对该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坚持无过错责任赔偿原则、过失相抵赔偿原则、公平原则、等价赔偿的原则,对造成的损害给以赔偿。在赔偿金方面,对于赔偿权利人户籍上虽为农村居民,但交通事故发生时已在城镇居住一年以上、且有稳定收入的,在计算赔偿数额时可按城镇居民的标准计赔。  相似文献   

20.
损害是一个客观事实,但损害计算的参照不同,损害赔偿额也就不同。在买卖合同中,计算冲突产生后,宜将计算方式的选择权赋予赔偿权利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