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告大观》2007,(5S):131-132
2007年2月,CTR全新发布了《2006中国城市互联网网民形态报告》。该报告数据来自CTR的四个连续项目数据库.包括CNRS.CBES,青少年.大学生(CNRS数据使用期间为2001-2006年;CBES数据使用期间为2004-2006年;青少年数据使用期间为2006年:大学生数据使用期间为2006年)。该报告旨在通过数据展现2001年以来中国互联网网民构成、媒体接触习惯、网络接触状态、生活形态、产品消费、品牌偏好等的变化:通过网民与非网民的形态比较,  相似文献   

2.
2007年2月,CTR全新发布了《2006中国城市互联网网民形态报告》。该报告数据来RCTR的四个连续项目数据库,包括CNRS、CBES、青少年、大学生(CNRS数据使用期间为2001-2006年;CBES数据使用期间为2004-2006年;青少年数据使用期间为2006年;大学生数据使用期间为2006年)。该报告旨在通过数据展现2001年以来中国互联网网民构成、媒体接触习惯、网络接触状态、生活形态、产品消费、品牌偏好等的变化;通过网民与非网民的形态比较,揭示中国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迅速成长带来的媒体环境的变化趋势,以及网络发展对传播、广告、消费、生活形态带来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2007年2月.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和艾瑞咨询机构联合进行了互联网生活形态和媒体影响力研究项目.并发布《互联网生活形态和媒体影响力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以腾讯网为代表的多元化综合平台的网络模式受网民青睐.成互联网新趋势。  相似文献   

4.
连伯宁 《广告导报》2006,(6):127-128
当前,传统媒体的投放正在经历一个结构性的盘整期。互联网经历数年寒冬之后,正在找回曾经的自信。据艾瑞市场咨询发布的《2005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份额年度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为31.3亿元,比2004年增长77.1%,大大超过了杂志广告收入(18亿元),接近广播广告收入(34亿元),而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占整体广告市场的比重也由2001年的0.5%迅速攀升至2005年的2.3%。随着互联网新的服务模式的应用以及受众“碎片化”的趋势,互联网独特的营销资源,将给企业提供更加丰富的创新形式和更加广阔的营销平台。  相似文献   

5.
自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成为互联网大家庭第77个成员以来,互联网开上了神州大地“信息高速公路”的快车道。从1997年11月CNNIC的第一份统计报告到2009年1月第23价统计报告。从62万上网用户到今天2.98亿网民(居全球第一位).我国仅用了短短十年多的时间。互联网应用在我国的发展一步一个台阶,从早期的www、BBS发展到CMNET(移动互联网)再到Blog、SNS等Web2.0的社会化应用。  相似文献   

6.
波波 《广告大观》2009,(1):140-142
2008年对于中国互联网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历经十年风雨的中国互联网以2.53亿网民的规模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互联网市场。历经了汶川地震、北京奥运等一系列大事件洗礼的中国互联网,迈入了中国主流媒体的阵营。  相似文献   

7.
21世纪电子商务、网上银行、互联网信息的盛行给美国大众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方便,但是网络犯罪、欺诈的横行同时令不少人产生戒心。在第二波互联网发展阶段来临之际。Consumer Report Web Watch公司发布了2005年最新网络信任度的民调数据,结果显示2005年的美国互联网用户信任度比2002年第一次调查时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
杨伟庆 《广告大观》2007,(11S):118-119
如今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中,已经有了20多家中国公司。最新的网民数量统计,中国的用户数量仅次于美国,俨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产业中的重要成员.由此对于中国的互联网现在有多么强大,似乎没有人会怀疑。但今年8月.美国Alexa的一次对网站世界排名算法的调整.却让大家深刻体会到了中国互联网的脆弱。在此不得不再次提及互联网行业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2014年1月8日下午,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2014中国互联网产业年会”在钓鱼台国宾馆召开。本届互联网产业年会抛去了表彰个人、颁发奖项的年会传统,既有互联网大佬进行思想碰撞,也有重磅推出的权威报告,成为一场不走过场、实至名归的行业专业盛会。  相似文献   

10.
<正>2007年2月,CTR全新发布了《2006中国城市互联网网民形态报告》。该报告数据来自CTR的4个连续项目数据库,包括CNRS、CBES、青少年、大学生(CNRS数据使用期间为2001 ̄2006年;CBES数据使用期间为2004 ̄2006年;青少年数据使用期间为2006年;大学生数据使用期间为2006年)。  相似文献   

11.
《商界》2006,(7):97-97
奇虎网是全球智能化的中文社区论坛搜索引擎,致力于帮助网民从海量的互联网内容中便捷地获取信息,并帮助社区共同赢利。奇虎网从2005年9月正式商业化运作后,不到200天就获美国红杉投资、中国联合鼎晖创投看好,成为其在中国互联网领域的第一个投资项目,迄今已经融资逾20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12.
1994年,归国后的张树新投资8000万元创建了中国第一家互联网企业——瀛海威公司,开办了电子邮件商务中心,开启了中国互联网市场运作的先河。1996年底.瀛海威开始修建自己的互联网络,并在北京白颐路口树起一块轰动一时的广告牌:“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然而,随着1997年巨无霸企业中国电信开始涉足互联网市场.原本市场前景一片光明的瀛海威遭受致命一击.经营业绩大幅亏损,致使张树新黯然退出互联网市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广告》2007,(3):172-173
2007年2月,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和艾瑞咨询机构联合进行了互联网生活形态和媒体影响力研究项目,并发布《互联网生活形态和媒体影响力研究报告》。此次报告由新生代负责项目的规划、实施及报告出具,并联合艾瑞咨询机构进行样本数据  相似文献   

14.
《电脑采购》2006,(3):5-5
2005年网民数量突破一亿,标志着中国互联网发展到了全新的高度。面对网民激增呈现出来的商机,各大网站分别推出更适应网民需求的实际应用。搜索作为互联网就用频次最高的网络服务之一,成为互联网企业发力的选择。而刚刚在05年11月完成向搜索全面转型的雅虚中国,又将在06年1月16日重拳出击搜索市场,推出其知识搜索产品——“知识堂”(ks.yahoo.com.cn)公测版。  相似文献   

15.
王珊珊 《商务周刊》2009,(23):154-154
“1860年,贝尔发明的电话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1969年,互联网的诞生把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2005年,宜搜在中国率先推出了无线搜索,意味着以此为代表的无线互联网开始迅速发展,成为未来互联网发展的主要趋势。”这是深圳宜搜科技有限公司形象宣传片的开篇语。  相似文献   

16.
芮涛 《广告导报》2007,(10):74-75
从那场互联网产业所遭受的大寒流中走出来之后。中国的网络广告市场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态势,每年都以强劲的加速度向前迈进.根据统计,2009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为46.6亿元,比2005年增长48.9%。2007年国内网络广告市场将突破60亿元.等到2008年,这个数据将会奔跑着冲向100亿元大关。  相似文献   

17.
季卫东  毛学麟 《新财富》2006,(11):28-28
上海房价影响互联网业发展 上海的房租约为房价的3%,也就是说,上海的住宅物业的定价在市盈率30倍以上。这与大多数中国互联网股票相比,估值偏高。从互联网行业所受到的影响考虑,首先,2005年房地产投资已占到上海市GDP约14%,而房地产行业是投放网络广告最多的三个行业之一;其次,不断提高的住房费用使互联网初创公司的薪酬成本上升,利润率降低,区域竞争优势渐弱。  相似文献   

18.
摇遥 《经贸世界》2005,(11):87-88
曾经,直销靠的是人网经营。而如今,互联网给直销员提供了一个更为广袤的空间。据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05年2月31日,世界总网民数量为8.17亿。在我国,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于今年6月28日透露,“截至目前,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已经超过1亿”。多么庞大的一个数字!而且,这个数字仍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9.
据报道,美国互联网调查机构Pew Internet & American Life Project在2007年底发布研究报告称,中国现有网民一亿三千七百万,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一亿六千五百万到二亿一千万。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于2007年9月26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07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用户互联网消费总额达1618.11亿元人民币,预计2007年下半年将达2023.03亿元,  相似文献   

20.
《四川物价》2007,(5):29-29
阅读《经济观察报》不久前发表社评说,不出意外的话,中国的“绿色GDP”项目已经搁浅。截止3月30日.原应在该月发布的2005年“绿色GDP”报告并未露面。而在去年9月,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保总局发布2004年度《中国绿色GDP核算研究报告》时曾承诺.在今年3月把这份2005年的报告公开。这几天当中惟一的新消息是.国家统计局有关人士表示.去年公布的报告,并不是“绿色GDP”。且近期也没有再发布报告的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