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集体经济》2012,(5):34-34
有个人即将到一个县挂职担任领导职务,在赴任前,他拜访了自己的老师,当然是希望老师能给自己提出点忠告。老师从书房里拿出一部《论语》:“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我就送你《论语》吧。”  相似文献   

2.
《中国集体经济》2009,(8):37-37
一天,儿子问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两句话出自何处?我从书柜中找了一本《古文观止》,告诉他出自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但是,他的兴趣不在全文,只在开头这两句话。  相似文献   

3.
胡玉坤 《发展》2012,(9):107-107
随着报业竞争加剧,媒体同质化趋势日益严重,特别是同城报纸同质化现象尤为突出,同一座城市的几家报纸“一张面孔”“一样的新闻”“一样的报道方式”,不但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更让百姓在阅读时没有选择的余地。面对这样尴尬的局面,许多报纸加大了调查类报道分量,增加了深度报道的版面,同中求异。与全国性大媒体不同的是,作为一张城市类报纸,因受各种客观因素制约,其舆论监督的范围、力度、影响力,远不及央视《新闻调查》《南方周末》等全国性媒体。因此,如何做好城市报纸调查类报道是一个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问题。本文以《兰州晚报》为研究对象,对城市报纸调查类报道的特殊性做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4.
赵军 《中国高新区》2010,(11):55-58
《战国策》中有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比喻做事情、干事业越是接近成功越要认真对待。这句箴言用在中山奥美森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龙晓斌的身上很贴切。“尽量做好每一件事,每天更进一步”是他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在华佗山下奥美森公司办公室里,龙晓斌董事长与记者侃侃而谈。  相似文献   

5.
解玺璋 《今日重庆》2009,(1):111-111
看了电影《梅兰芳》,觉得还不错。最初听说陈凯歌接了《梅兰芳》,以为他攥在手里一个“雷”.真担心会“炸”了他。因为前有《霸王别姬》,是他很难超越的;而且,《梅兰芳》毕竟不同于《霸王别姬》,它带着太多的禁忌,影片中的那副“纸枷锁”几乎就是其自身处境的写照。所以,对这部影片,我—直不敢太抱有希望。  相似文献   

6.
“多亏从村里的‘小银行’贷了3000元现金,我这小养猪场才算办起来。”洛川县旧县镇西村村民武新启指着自家新盖的猪舍对《当代陕西》说,“翻新猪圈用的材料全是贷款买的。”他清楚地记得,那天上午9点多他向“小银行”提出申请,到下午5点前就拿到了贷款。而在这之前他在信用社已经跑了好几趟,有几份表格还填得不合乎要求。  相似文献   

7.
芒克 《环球财经》2008,(10):120-120
与凯歌有好长时间没有联系,听说他在拍《梅兰芳》,要将梅兰芳身为普通人的一面呈现在观众面前,这是他的一种回归。从《霸王别姬》到《无极》,再转向《梅兰芳》,可说是绕了一个圈。  相似文献   

8.
汪相奇 《魅力中国》2014,(23):80-80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他笔下的人物性格迥异、形象丰满,深受读者的喜爱。其中的故事有很多被搬上戏曲舞台,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戏曲常演的剧目中多以“三国戏”、“宋代戏”、“明代戏”、“清宫戏”较多,而越调剧团在河南“三大剧种”中又以擅演“三国戏”而闻名全国。由此而被人美誉的“河南活诸葛--申凤梅”就是越调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吊孝》、《斩关羽》在这三出戏中都有张飞的出现。熟悉戏曲的观众都很喜欢张飞的性格,他粗狂、鲁莽、傲慢;而又粗中有细、勇而有谋、嫉恶如仇、嗜酒如命;但凡有违桃园结义的事他是决不妥协。他的另一面颇有女性的‘娇柔、妩媚’的可爱之处。就我在三出戏中饰演的张飞,谈谈对人物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信息》2007,(7):52-53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对中国新闻纸行业来说,的确没什么比这句话更适合了。日前,英国《金融时报》一则题为“美国报纸要用中国纸了”的报道拉开了中国新闻纸从防守到反击的序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刘美 《环球财经》2011,(9):94-97
2004年英国《太阳报》创立四十周年之际,英国广播公司(BBC)曾发表评论文章,认为这家因散播丑闻和三版色情女郎著称的八卦报纸,已被同属默多克旗下的姊妹报纸超越:“最近几年,《太阳报》在‘兴风作浪’方面的信心和动力,已经比不上其周日姊妹版《世界新闻报》了。”  相似文献   

11.
陈伟 《中国经贸》2006,(8):96-96
《旁观者》在德鲁克的著作中,没有一本反刍的时间像这本这么长——20年,那就是他的回忆录:《旁观者》。这本书虽不是德鲁克“最重要”的著作,却是他个人最喜爱的一本。因为,这是一本关于人和他们命运的故事。他所纪录的人物身份、性格各异,从政界要人到通用领袖,从媒体巨子到“  相似文献   

12.
孙平 《东北之窗》2012,(18):119-120
大连晚报总编辑有个习惯,每天下午都要仔细阅读晚报内刊《今日简报》。他曾半开玩笑地对“简报”主编说:“你这个主编在报社的影响力比我大啊!编辑记者都重视。”领导之所以对这张“小报”情有独钟,是因为他和大连晚报编委会的同志们始终认为,要想提升晚报的新闻质量、防范虚假新闻,《今日简报》的作用不可小视。而每天出版的《今日简报》,就是大连晚报督查评审制度、防范虚假新闻的一个真实写照。这个机制,受到了全国“三教办”的高度重视与肯定。  相似文献   

13.
“哦,是《中国新闻周刊》吧,我看过。”这是2005年我刚到《中国经济周刊》做记者采访时听到的最多的话,每一次我都告诉对方,“我们是《中国经济周刊》!”  相似文献   

14.
吴运铎来了,他又走了。七·一前夕,献礼大片《吴运铎》剧组又一次来到大连。有着80年历史的进步电影院披上盛装迎接英雄归来。影院经理高力平说:“在我们电影院里举行《吴运铎》首映式,理由很充分,当年他曾在这座影院里看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而且我们影院是无障碍的,接待中残联的吕世明副主席和残疾人绝对没有问题。”我对他这个说法没有异议。但是我知道,  相似文献   

15.
著名作家余秋雨新写了一篇标题为《不准继续侮辱中国人》的博文,大致内容包括:灾区几所中小学举行隆重的仪式,接受他送过去的万余册书;对香港一家报纸发表猛烈抨击他的文章进行同样猛烈的回击;继续阐述他对“大爱”、“至善”等词汇的深刻理解;再次为被硬按到自己头上的“石一歌”笔名进行申辩;最后通过对比的方式,得出中国512高于美国911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夏天,我到母校美国加州克莱蒙特研究生大学看望老师德鲁克先生时,先生曾问起他的作在中国出版的情况。我告诉先生,他的作已经在中国出版多次,而且每次引起的反响都很大。我问他“如果你要向中国的读推荐您的作,你首先会选择哪一本?”德鲁克几乎不加思考地回答“我希望大家看看《管理实践》和《卓有成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石迪 《新西部(上)》2007,(3X):181-181,189
寻根文学是新时期文学艺术在摒弃现代化追求民族化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韩少功作为寻根文学的首倡者之一,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寻根之路”,从《马桥词典》、《暗示》到《山南水北》,虽然他已经放弃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方式,但从精神内涵上,他仍然在跋山涉水,在“寻找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迷。”  相似文献   

18.
我对董浩云心仪已久、景仰已久,觉得他在宁波帮中是个非常非常特殊的人物。在我有幸读到了三大册《董浩云日记》和《董浩云的世界》、《董浩云:理想与成就》数百万言煌煌巨著后,更为真切地感受到了“董浩云不仅是企业家,更是一位事业家”这句话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9.
理财代言人从2006年底到2007年初,一个瘦高个儿几乎同时出现在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人物新周刊》、《新闻会客厅》、《东方时空》、《理财教室》等多个栏目,在电视上大讲个人投资理财,把理财观 念带给了原本对理财不太熟悉的老百姓,很多人对理财的认识就是从他的讲座开始的。于是,他的名字也和“理财”一起火遍了这个“全民理财”的时代。  相似文献   

20.
"这是我生活了30多年的城市,但我却越来越认不出它来。"这是70后的老北京、漫画师南城老李在自己拍摄的视频里说的一句话。近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偶然在微信圈里看到了南城老李拍摄的一组胡同门牌照片,随后记者通过微博留言联系并采访了他,还跟随他一同逛了一次北京胡同。生在崇文,长在宣武,一路串胡同长大的南城老李对胡同有别样的感情。南城老李小学以前生活在崇文区河泊厂北巷,每天早上母亲带他坐23路公交车去双井上幼儿园。"我在车上最大的乐趣就是看窗外的各条胡同。尽量往深了去看。”南城老李说,“无论上幼儿园还是回家,路上就这爱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