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南贵昆经济区的后发优势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南贵昆经济区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国土开发主轴,它具有在区位、资源和市场方面的比较优势。根据“后发优势”理论,这种特殊优势带来的特殊利益使得南贵昆经济区具有技术上、制度上、资源上和区位上的“后发优势”。要使这种“后发优势”成为该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必须重视政府在该经济区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和该经济区自我创新能力的培育。  相似文献   

2.
核心-边缘理论提供了一个关于区域空间结构及其形态变化的解释模型。以陕西省为例,利用核心—边缘理论研究了入境旅游区域空间结构的时空演变及关键影响制约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陕西省入境旅游区域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发育典型;西安市入境旅游规模首位度十分明显,处于陕西省入境旅游区域发展的核心支配地位,其他城市处于边缘地位;入境旅游区域空间结构呈核心集聚型,核心城市的极化效应明显;陕西省各城市资源禀赋、经济规模、航空运输条件、对外经济联系、旅游接待能力等是导致这种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形成的关键影响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3.
运用区域重心和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00-2010年的人口和GDP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经济区人口与经济的耦合特征,并通过不一致指数对经济区发展类型进行划分。结果表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人口、经济重心均位于区域几何重心偏东方向,二者空间演变关系总体上呈现出耦合关系;人口、经济重心的偏离说明了区域发展的不协调性,但二者之间的距离在逐年减少,说明不协调性有所缓解;根据不一致指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可划分为人口集聚超前于经济集聚型、人口集聚与经济集聚相协调型和人口集聚滞后于经济集聚型三类。  相似文献   

4.
以关中—天水经济区为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14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数据衡量经济区经济综合实力,研究关中—天水经济区区域经济差异及分布特征。通过Moran指标对经济区经济综合实力进行测定,结果表示,经济区存在较明显的空间集聚性和空间相关性,通过Moran散点图及LISA揭示出西咸地区、宝鸡、铜川为经济综合实力的高值地区,而经济区的西部、中部及东南部为经济发展的落后地区。通过对2010年经济综合实力空间计量回归分析,发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人均地方财政支出及城镇化水平对经济综合实力有显著影响,并进一步检验和计算空间相关性的作用强度。  相似文献   

5.
沈阳经济区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区,是全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门类齐全、配套完整的重要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基地,但区内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阻碍了装备制造业集群化发展。通过分析区域外部性内涵和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理论与技术扩散的关系,并针对沈阳经济区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为沈阳经济区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发展提出了合理化路径。  相似文献   

6.
开发南贵昆经济区,要根据“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实行重点开发”的思路,采取“节点城市-轴线”开发模式;要加快发展连接南贵昆、通海达洋、出省出境的交通干线建设;要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区际间合作,抓紧制定南贵昆经济区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7.
以2005-2013年中国服务业500强为样本研究了服务业500强企业的空间分布、企业规模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服务业500强企业数量和企业规模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发达地区具有明显的集聚效应。计量结果表明,服务业的大企业分布与规模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影响,通过大企业的要素集聚效应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加大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从产业虚拟集聚角度出发,在要素流动、规模经济、技术扩散和知识溢出四维视角下分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机制,并根据2015—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虚拟集聚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和西部地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部地区则不显著,同时还呈现出“南强北弱”特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快产业专业化虚拟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产业多样化虚拟集聚的影响效果并不显著。因此,为充分发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必须有效推动产业虚拟集聚形成,激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9.
豫鲁苏皖地区远离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地带,是典型的欠发达地区.因缺少大型的国有企业和规模以上的民营资本,所以中小企业在当地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几年来,中原经济迅速发展,以郑州、洛阳为核心的中原经济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势头迅猛.实地调研发现在豫鲁苏皖边缘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以位于豫东地区、处于豫鲁苏皖交界、远离中原经济区核心地带的虞城县为例,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虽然受到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但作用是有限的,其发展问题包括了企业内部问题和外部问题,企业内部问题应由企业自身加强认识积极处理,企业外部问题则需要政府协助才能解决.  相似文献   

10.
基于27个省(区)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核心-边缘结构理论、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以省会城市为核心的旅游空间状态、演变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以省会城市为核心、其他区域为边缘的核心-边缘结构发育典型;省会城市旅游经济在总体趋于扩散的大趋势下,同时存在着空间集聚;边缘地区区位条件改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促进了旅游业的扩散,弱化了省会城市的集聚状态,而其较高的对外开放水平仍然支持旅游业发展的空间集聚。  相似文献   

11.
“也谈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统计问题”发表后。农业人口统计资料失真后该怎么办。我国目前到底是农业人口多还是非农业人口多?这成为笔者需向同行和读者认真回答的两个问题。对前者其办法不外乎以下五种:一是取消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划分,而代之以乡村人口与城镇人口:二是继续让原有的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资料滥竽充数;三是借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中有关中国农业人口的资料;四是公开宣布公安系统统计的人口数据是农业户口的人口与非农业户口的人口;五是千方百计搞一套接近实际的中国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资料。前三种办法均不可取。第四种办法从公安系统来说。也许有一定的保留价值,但它无助于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统计问题的解决。所以。只有第五种办法才是科学合理的;对后者,如截至目前,肯定是非农业人口比农业人口多。  相似文献   

12.
晚清时期,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其中尤以光绪年间为重。张之洞为官时就处于这样一个时代。无论是其出任山西巡抚时期,还是督任两广、湖广时期,其辖区灾荒都极为严重。从人口方面讲,灾荒所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哀鸿遍野、走死流亡。从农业生产而言,灾荒所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灾荒导致被灾地区土地大量荒芜;二是老百姓的物质财富因之而遭到严重破坏;三是有些自然灾害发生的本身就是对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摧残。所有这些均给农业生产的恢复造成一定困难。传统工商业也遭到致命打击而一蹶不振。此外,灾荒还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等等。  相似文献   

13.
区域不平衡发展是一个普遍的规律,欠发达地区应根据不平衡发展理论,吸取经验教训,建立科学的不平衡发展促动机制。  相似文献   

14.
皖江城市带的发展思路就是与长三角地区通过产业转移等互动发展。运用EF指数分析皖江城市带和长三角地区的要素禀赋状况,发现皖江城市带在劳动、资本、农产品、教育、研发和旅游等要素上具有比较优势,而长三角地区在研发、通讯、旅游等要素上具有比较优势。并针对不同的要素特点,提出了不同的要素耦合方式,对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大西南先导区构建的必要性,以及现今在西南先导区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可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国西南先导区的构建和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使今后大西南先导区能够持续且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熵的概念,选取一些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结构、财政收入结构、进出口商品总值结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结构以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结构,计算各省间以及东中西部1991~2001年间的相对熵值,以对中国区域发展不均衡状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初期,杰出的共产党人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在陕甘边界开展武装斗争,创建了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根据地的创建,在于这里的人民群众苦难深重,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在于共产党为争取农民的利益,在劳苦群众中做了大量的组织发动工作,与人民群众建立了血肉相连的感情和联系,得到群众的信任、支持;在于党有了群众,就有了成长壮大的基础,陕甘边根据地照金苏区因此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国际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或地区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2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和41个三级指标的城市(区)国际化水平评价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和深圳三地的国际化水平.实证结果表明,浦东新区的总体国际化水平最高,滨海新区在生产与投资的国际化方面得分最高,深圳无论是在总体指标还是在各分项指标上都处于居中水平.就天津滨海新区而言,在推动国际化进程方面应着力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员国际交流等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定位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部地区地处祖国内陆腹地,在全国地域分工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中部地区崛起有其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必须实行分工创新战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开放水平,提升地区的经济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质景区定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质景区在旅游理论研究中是一个较新的概念,但在景区建设发展中却一直客观存在,学术研究明显滞后于社会发展,关于其定义的界定至今只有一位学者试探性地提出。通过对现有定义的分析,指出了其中诸多不足之处,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