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筠  王鑫  杜妮  何林隆 《中国西部》2015,(11):14-15
<正>在遥远的古代,位于川南丘陵地带的泸县,不断充当着中国古典文化避难所的角色,这片蜀道尽头的巴山蜀水,从山崖至地下,从河畔至村口,无不保留着中国传统艺术的身影。也许,在千年的时光暗换中,泸县的绝代风华被历史的尘埃所掩盖,但当艺术的春风吹散盆地上空的云雾之后,我们就能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窥见到一个风雅千年的泸县。在泸县,上百座明清时期的石刻龙桥静静地卧在乡野水畔,沿  相似文献   

2.
杜妮 《中国西部》2015,(11):50-53
<正>有着2100多年悠久历史的泸县,地处川南,隶属泸州市,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千年泸县·宋韵龙城",作为中华龙文化之乡,泸县历史文化深厚,自然资源丰富,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玉蟾山、龙脑桥、宋代石刻、雨坛彩龙,它们宛如一颗颗闪亮的珍珠,将"龙城"点缀得妩媚动人。近些年来,泸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设"川南经济强县,文化旅游新县"的战略目标,抢抓文化发展、"长江黄金旅游带"建设、大川南区域旅游发展等重大机遇,全县文化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为泸县文化旅游发展递交上一张靓丽的名  相似文献   

3.
杜妮 《中国西部》2015,(12):50-53
有着2100多年悠久历史的泸县,地处川南,隶属泸州市,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千年泸县·宋韵龙城”,作为中华龙文化之乡,泸县历史文化深厚,自然资源丰富,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玉蟾山、龙脑桥、宋代石刻、雨坛彩龙,它们宛如一颗颗闪亮的珍珠,将“龙城”点缀得妩媚动人。近些年来,泸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设“川南经济强县,文化旅游新县”的战略目标,抢抓文化发展、“长江黄金旅游带”建设、大川南区域旅游发展等重大机遇,全县文化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为泸县文化旅游发展递交上一张靓丽的名  相似文献   

4.
王鑫  何林隆 《中国西部》2015,(11):28-39
今天的泸县,南北长不过65公里,东西长不过60公里,但就在这么一个幅员2000多平方公里的县域,全县19个乡镇无一没有宋墓分布。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发现宋墓群160余处,单单暴露在外的宋墓就有500余座,出土了大量武士、青龙、白虎、乐舞、仕女石刻造像,是迄今中国最为密集的宋代石室墓群。有人开玩笑说,整个泸县,就建在一个规模巨大的宋墓博物馆上。  相似文献   

5.
大足石刻     
位于重庆市大足区,有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10万多躯,其中以宝项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佛教造像为主,儒、道教造像并陈,它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史料,从不同侧面展示了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我国石刻艺术的风格和民间宗教信仰的发展变化,是我国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西部版图中,有一个三县毗邻、被世人誉为中国石刻王国的地方,在这个王国里,你不仅会为数以几十万尊的栩栩如生、精美绝伦的石刻雕像所叹服,更会为古代匠人超凡的石刻技艺和石刻雕像中许多至今悬而未解的石刻之谜倍感惊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  相似文献   

7.
《重庆与世界》2015,(15):54-55
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石刻艺术的总称,内含唐宋石刻造像70余处,是中国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世界石窟艺术中最为壮丽辉煌的一页。  相似文献   

8.
初步知晓了大足石刻的文化内涵,我们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中国石窟艺术在唐末以前都是北方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广大的南方似乎很少有这方面的成就。而大足石刻不但诞生,而且具有那么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其产生背景是怎样的,它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多方查阅资料,理出了这样一条清晰的脉络。  相似文献   

9.
王鑫 《中国西部》2015,(11):40-49
<正>自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从新疆到敦煌,从云冈到龙门,一路留下诸多精美绝伦的石窟造像。晚唐以降,北方大规模开窟造像活动渐渐衰落。唐宋以后,独巴蜀地区石窟开凿与摩崖造像日益繁盛,绵延不止,且独具蜀地特色,书写了我国石窟史上最辉煌的篇章。四川周绕崇山峻岭,不知将多少美好阻隔在群山之外,但无法阻挡住佛陀南下的脚步。四川是中国石窟造像延续时间最长、分布最广的地区之一。当北方石窟造像渐渐停歇,四川石窟却遍地开花。在诸多巴蜀佛窟里,位于泸县玉蟾山上的明代石窟造像更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泸县玉蟾山凿有佛像400余尊,就数量而言可谓寒酸,不过,这里却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明代佛教石窟群,其重要意义不容低估。安史之乱后,石窟从中原入蜀,又从广元、巴中、安岳到泸县,在这里,佛陀最终停下了南下的脚步,而玉蟾山也就成为巴蜀大地上最后的佛息之境,是绽放在川南佛土上的最后一朵白莲花。  相似文献   

10.
王鑫  何林隆 《中国西部》2015,(11):16-27
<正>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境内,至今有明清龙桥141座,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堪称古桥建筑一大奇观。这也是中国唯一的明清龙桥文化群。藏在川南的神秘龙国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的一个夏日午后,一个满身大汗的钦差正快马加鞭、千里迢迢地驰骋在去往泸州府的蜀道上,骄阳似火、道路崎岖,但他却不敢有一丝的怠慢,因为他带着皇帝亲写的上谕。这短短的上谕并非军国大事,而是关于泸县龙桥的:"钦命永宁道泸州城北  相似文献   

11.
世纪之末,大足石刻走向了世界,当世界文化遗产的眩目标徽升挂在石刻之乡之际,我们倍加怀念那些为这一伟业献身的先贤赵智凤。回想800年至1400年前的那段谱写石刻文化的历史,几十代人的前仆后继,薪火相传,才铸就了石刻之乡的不朽。看了这个地方,让人思考生命的意义。新加坡原总理吴作栋在参观了大足石刻后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相似文献   

12.
王鑫 《中国西部》2015,(12):40-49
自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从新疆到敦煌,从云冈到龙门,一路留下诸多精美绝伦的石窟造像。晚唐以降,北方大规模开窟造像活动渐渐衰落。唐宋以后,独巴蜀地区石窟开凿与摩崖造像日益繁盛,绵延不止,且独具蜀地特色,书写了我国石窟史上最辉煌的篇章。四川周绕崇山峻岭,不知将多少美好阻隔在群山之外,但无法阻挡住佛陀南下的脚步。四川是中国石窟造像延续时间最长、分布最广的地区之一。当北方石窟造像渐渐停歇,四川石窟却遍地开花。在诸多巴蜀佛窟里,位于泸县玉蟾山上的明代石窟造像更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泸县玉蟾山凿有佛像400余尊,就数量而言可谓寒酸,不过,这里却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明代佛教石窟群,其重要意义不容低估。安史之乱后,石窟从中原入蜀,又从广元、巴中、安岳到泸县,在这里,佛陀最终停下了南下的脚步,而玉蟾山也就成为巴蜀大地上最后的佛息之境,是绽放在川南佛土上的最后一朵白莲花。  相似文献   

13.
谋大事 思创新 求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雄伟壮观的紫金山麓,在波光粼粼的玄武湖畔,一座匠心独具,文脉浩瀚的大型城市公园热情欢迎着四方游客,它便是国内首家以石质雕塑文物为主题的艺术公园-白马石刻公园,公园自2000年10月开园以来,以其数百件历代石刻文物的资源优势和山水城林结合部的环境优势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为充分发挥公园得天独厚的资源价值,更好地推动旅游经济发展。在“构建精品,开拓创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指引下,中山陵园管理局以公园丰富的资源为基础,依托现有资源优势,探索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非门票经济,取得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当代陕西》2008,(10):61-61
位于西安市三学街的西安碑林博物馆以其独特而丰富的藏品体系,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古代书法与石刻艺术的神圣殿堂。  相似文献   

15.
河湟民族民间石刻艺术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以及其审美特质,不仅是青海多民族宗教信仰的反映,也是他们独特审美趣味的写照。河湟石刻是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兼而有之的艺术形态,是多民族文化交融并存的必然结果,是黄河源头人类文明化的重要标志,是研究青海地区民族宗教、文化、艺术、民俗十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泰山的石刻不仅数量多种类全,而且以源远流长、品味高著称于世,是研究历史和书法镌刻艺术的宝贵资料。从石刻的年代看,自秦至今,代代相继,各有佳作,前后延续达2200多年。从石刻的品味看,有的为帝王亲制,有的出自重臣或名流之手,大都文辞优美,书体高雅,制作精巧,基本体现了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17.
杨爽 《魅力中国》2014,(6):290-290
渭北民间石刻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沃土中,渭北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背景及民间艺术资源共同构成了其发展的前提。渭北民间石刻独待的造型式样和朴素的工艺技巧无不蕴含着中华民族历经锤炼的造物思想和设计观念,同时也是民间工匠艺人为实现这种功能和目的所努力而成的,反应了人对物的创造和物对于人的价值关系,体现了物以致用的价值取向,因此,民间石刻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也折射出中国艺术设计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8.
徐善根艺术简历徐善根,生于1972年,江西省玉山县人,自幼喜爱绘画,农耕之余自习雕刻。1993年辞别故土,开始艺术追求的不归之路……后来辗转苏州,边以刻砚谋生,边潜心研习石刻艺术……1996年——1998年完成石刻【清明上河图】。1999年应邀入南京爱涛艺术馆为驻馆艺术家。此后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9.
中国汉代的石刻艺术活动,在继承和发扬先秦多种形式艺术与技术的基础,造形意识从萌芽逐渐趋于成熟;西域与佛教外来艺术的传入,更丰富汉代绘画与雕刻的题材与技法,表现出极高的原创性。[1]从西汉起,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统一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与发展,各族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密切,边境各族的雕塑艺术有了显著进步。  相似文献   

20.
当前。滁州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总体形式如何?存在那些困难?面临那些问题?如何进一步解决?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于近日先后对定远、凤阳、天长、琅琊等县市区进行了专题调研,初步掌握了我市就业和再就业的总体情况,并形成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