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金融的日益普及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消费者权益保护也迎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保护好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对互联网金融消费者面临的风险及其原因进行分析,认为其中主要存在的风险有: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不到位、信用体系欠完善、消费者维权机制不完善,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健全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强化以消费者权益保护为重点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加强资金及信息安全、完善互联网消费者维权机制.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金融领域信用与风险问题相伴相生。虽然,芝麻信用、腾讯等互联网征信机构利用自身数亿规模用户的海量数据,为社会构建了一定程度的信用体系,但商业机构间因竞争产生的诸如信息孤岛、征信中监督与处罚力度偏弱等问题,使征信机构在信用与风险控制的实际操作中存在难以逾越的技术、成本等障碍。协调解决互联网金融领域信用与风险问题,主要是解决征信难问题,根本依靠是信用监督与惩罚机制的双重手段。因此,从信用理论入手,通过博弈分析,指出芝麻信用等这一类信用评级机构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信用与风险发展中的实证性研究,为我国解决此类问题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小微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然而当前互联网金融在服务小微企业中面临政策与法律风险、融资服务范围有限、信用体系不健全、资金和信息安全风险、业务模式转型压力等诸多问题,应通过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拓展服务范围、完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构建安全保障体系以及优化业务模式来提升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的效率,从而更好地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问题.  相似文献   

4.
信用卡市场具有信贷信息不对称特征,潜在信用风险与欺诈风险.信用卡安全问题引发了一系列金融、经济风险.社会信用环境劣化在实践中加剧了二者关联效应.治理之策在于:以金融信用立法体系化、规范化为目标,构建金融信用环境正式制度框架;以金融信用信息市场统一化为导向,确立信用信息资源交易与传递机制;以信用意识行为化、信用行为常规化为宗旨,改善社会信用非正式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在实现普惠金融的同时也会因为网络技术漏洞、法律不健全、监管政策和体制缺失等原因产生比传统金融更大的风险,金融消费者的利益更容易受到侵害。互联网金融要想真正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以金融消费者为中心。可以通过健全专门的法律、加强金融监管、完善信用体系、建立金融消费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等方式逐渐规范互联网金融市场,充分保障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技术也有很大的进步,互联网电子商务也应运而生,这些都极大的带动了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目前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顺应经济全球化也使得互联网金融变得越来越普遍,支付宝、淘宝、众筹、P2P等不断的出现在人民的生活中,使传统的金融领域从多方面与互联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分四部分就互联网金融及其防范措施进行探讨.本文就互联网金融存在风险加以分类描述,通过结合具体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来分析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第三,阐述了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成因,对其监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第四,针对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提出加强互联网技术研发与应用、完善互联网金融信用评估体系、健全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丰富金融监管手段,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等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金融脱媒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金融脱媒的本身是金融创新的体现,具有不同于传统金融脱媒的特点。互联网金融脱媒为我国金融监管提出了包括监管制度缺位、货币政策有效性和利率价格形成机制受到冲击、虚拟信用平台具有较大市场风险以及互联网金融市场竞争秩序混乱等问题在内的诸多挑战。为此必须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采取依法规范虚拟信用平台运作以及依法维护互联网金融市场竞争秩序等措施,通过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构建,最终实现互联网金融创新使福利全社会公平分享。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6,(7)
P2P、众筹是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重要形式之一,近几年在国内以迅猛之势发展,它一方面为散户投资提供了可行渠道,也为个人和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便利途径;但是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平台却存在很多潜在风险,其危及行业发展和市场稳定。文章首先介绍P2P、众筹的发展概况,指出互联网金融现在面临的法律、流动性、信用、技术四大风险,同时对比了国内外互联网金融平台规避风险的方法策略,提出适合我国互联网金融平台规避风险的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科技众筹将民间资本与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项目对接,能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目前互联网金融生态乱象丛生,互联网科技众筹发展尚不完善,建设互联网科技众筹金融生态应重点落地风险控制体系。运用金融生态系统理论,基于互联网科技众筹业务模式,梳理了互联网科技众筹金融生态风险控制体系逻辑与架构,从生态主体风险行为、生态环境内外部风险、生态关系风险类别3个角度总结分析互联网科技众筹金融生态当前存在的风险,研究与构建了互联网科技众筹金融生态风险控制体系,并从发挥生态主体作用、促进生态环境改善、维持生态关系平衡3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对传统金融模式、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及现状入手,分析其发展可能带来的技术风险、业务操作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等风险,并提出了完善互联网信息技术、构建有效的监管体系、推动金融机构业务发展、完善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等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其持续、高效、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秦云工程—金融云"平台是服务中小企业信贷需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新兴普惠金融平台,做好互联网"秦云工程—金融云"平台上大量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对"秦云工程—金融云"平台前移风险防控关口、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拓展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互联网"秦云工程—金融云"平台网络化运营特点和企业客户信用评价需求,构建了"秦云工程—金融云"平台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与变异系数法进行混合叠加筛选,以其交集指标构建数据可用性条件下的"秦云工程—金融云"平台企业客户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基于优化BP神经网络法建构"秦云工程—金融云"平台企业客户信用评价模型,形成互联网"秦云工程—金融云"平台中小企业客户信用评价算法;进而以"秦云工程—金融云"平台的小样本和大样本数据分别进行了经验研究,验证了所提出的理论和模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实现对中小企业信用状况的动态有效刻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金融产品的线上交易对上市公司银行贷款及其替代性债务融资方式的影响。研究表明,互联网金融平台中的金融产品交易能够异质性地影响企业贷款获得,并相应带来企业商业信用行为的变化。本文在已有互联网金融活动改变传统商业银行行为结论的基础之上,从投资理财类业务进行切入,将研究延伸至互联网金融对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影响,对于理解我国数字金融实践下的企业债务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金融行业不断发展,新的模式和业态不断涌现。金融和互联网融合出现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发展,在金融行业中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并且有平台化和平民化的特点。互联网金融以信息技术为依托,融合了更加开放包容的金融运作思维,但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时间短,仍存在许多问题,互联网金融风险比较大,风险监管还不完善,需要积极探索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路径和风险监管对策,降低风险,实现互联网金融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为现有的金融模式带来重大的影响,目前互联网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如对个人类客户利润获取方式保障性低;无法应对大规模资金提取风险;同质化严重;监管措施欠缺等。政府应该从完善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加强网络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业的监督管理,以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相较于传统的金融消费模式,互联网金融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公众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目前的市场繁荣与动乱并存,如何在科技发展的同时应对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入行条件低、技术要求不规范、信用危机等风险,是消费者权益保护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下面临的严峻挑战。因此,探究互联网金融时代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和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并从专门立法层面、监管层面、消费者维权层面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教育层面等方面多角度探索对策,以促进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也随之加强。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核查成本过高,互联网金融创新过程中出现诸多过度创新的风险问题。以不真实披露风险概率测度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过度创新风险、以监管机构核查概率测度金融监管机构的核查力度为基础,构建监管机构与互联网金融企业间的博弈模型。研究表明,融资数量、项目周期、利率等微观决定因素影响监管机构核查力度。另外,加大对不真实披露行为的惩罚力度、增加监管机构抽查频度等也可有效控制互联网金融企业过度创新风险。  相似文献   

17.
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用户行为的改变,互联网金融成为经济生活的新热点。本文将长尾理论引入互联网金融,从互联网金融公司如何为用户创造价值并据此获取收益的视角,采用案例分析用户数量、交易意愿、交易风险、大数据应用这四个核心因素对互联网金融公司收益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因素的变化会引致互联网金融市场长尾的延展、加厚和向下。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形成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依据,由此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普适性发展策略,希冀有助于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理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金融体系:本质、风险与法律监管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迅速,对传统金融行业的"鲶鱼效应"显著。互联网金融是金融创新的产物,代表了金融民主化和普惠金融的趋势。同时,它具有第三方支付风险、网络借贷风险、"长尾"风险等内生性风险。在保护创新与普惠精神、有效维护金融稳定和金融秩序之间寻求平衡,是监管的基本原则和逻辑。重塑法律监管原则与逻辑,通过提供有效法律供给、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完善征信体系等是互联网金融法律监管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9.
张涛 《经济研究导刊》2014,(21):113-114
互联网金融定义在跟货币的信用化流通相关层面,也就是资金融通依托互联网来实现的方式方法。互联网金融有多种形式,既有人们熟知的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等形式,也有余额宝等网上金融理财形式。互联网金融越来越在融通资金、资金供需双方的匹配等方面深入传统金融业务的核心。以近来争议颇大的余额宝为例,着重分析余额宝的发展历程、风险和收益、影响和未来的监管,借此说明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金融领域备受瞩目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本文基于互联网金融的长尾理论、普惠金融理论、金融功能理论、金融脱媒理论探析了互联网金融的理论渊源;研究了互联网金融的创新驱动发展、风险防范机制、监管责任落实、法律体系完善等方面的现实策略.本文为保障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