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书银 《生态经济(学术版)》1990,(3):31-33
昭通市位于云南省北部,乌蒙山脉西侧,地理位置为北纬27°7′3″—27°39′14″,东经103°8′36″—103°56′17″,总面积2167km~2金沙江水系。昭通市历史上曾是我国著名的“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如今又成为我省东北部对外开放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基地。但长期以来,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森林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和破坏,使森林植被大面积的消失,生态失调,生态性灾害正严重威胁着昭通市经济的腾飞和长江流域人民的长治久安。最近,昭通市又被国家列为金沙江及毕节地区 相似文献
2.
3.
论加快黑龙江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良种化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木种子是植树造林重要的物质基础。种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造林后的质量与产量。没有良种壮苗就谈不上林木的速生、丰产、优质;没有良种壮苗,林木缺乏抗逆性、适应性,就易遭到各种自然灾害;没有良种壮苗,就不具备营造速生丰产林的内在条件。内因不具备、外因条件再好,也达不到理想速生丰产的目的。只有采用良种壮苗,再加上科学的先进农业技术措施,才能实现营造速生丰产林的目的,特别是三北地区条件更差,采用良种壮苗植树造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三北防护林生态建设工程综合动力的动态变化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峰 《生态经济(学术版)》1996,(4):9-15
三北防护林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是由多种动力的综合作用推动的。本文分析了这种综合动力的动态变化,影响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张金权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1,(34):73-73
建设农田防护林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农业高产、稳产的根本措施之一。本文阐述了农田防护林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并提出农田防护林建设规划设计要求及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7.
8.
风沙危害是影响河西走廊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治理风沙危害的主要措施是营造防护林体系。本文就该区林业建设体系如何从生态保护型向生态经济型发展和转化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研究提出了几点发展对策和林种、树种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9.
双城市位于黑龙江松嫩平原南部,是一个以农田防护林为主的平原县市,为确保农田防护林建设可持续发展,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逐年加大力度进行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杨建新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21):142-142
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建设经过长期的不解努力,现已初见成效但由于管理上以及某些地区乃是掠夺性经营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造成林木负增长的恶性循环,给区域性小环境造成严重破坏,面对森林下面积蓄积兑减,环境污染严重,可持续发展能量下降等各种问题,从而迫切寻求一种新的林木经营管理模式,即可持续发展道路,目前五荒改造又将给我们林木新的栽培管理模式带来契机,这部分地怎样运行才能起到水土保持,绿化荒山荒地改造现有环境的作用,是我们今后面临的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河中下游退耕还林还草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还草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是防治土地退化的重要举措。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退耕还林还草评价指标体系,是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根据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的实际情况,本文设计出了15个包括水、土壤、植被、经济为主要因素的流域生态、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为区域农林牧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张曾祥 《生态经济(学术版)》1992,(5):26-28
生态林业系统具有时间、空间两个序列的开发前景。长周期,大跨度的生态林业生产可以分解为复合的短周期方式,使生态意识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空间组合的多层次立体开发有效地利用了光、热、水、土资源,并获得最大生物量;地域组合着眼宏观,注重研究大型骨干及网络性生态工程问题。 相似文献
13.
森林经营制度是《森林法》的基础性制度,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制度化则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森林法》修改中,森林经营理念、森林分类经营、森林采伐限额、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森林生态补偿等问题成为关注焦点。从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要求来看,森林可持续经营是谱写"美丽中国"的森林篇章,其制度设计应当服从生态文明制度的整体设计。因此,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应当成为《森林法》修改的基本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4.
1994年中国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中央与地方将税种按收入归属划分为中央税、共享税和地方税。我国的地方税在分税制近二十年的调整和完善中已渐成体系,地方税体系在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权财力纵向配置关系、规范地方财政收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等方面均发挥了正面效应。但从建立规范的分级分税财政管理体制的要求看,中国的地方税体系仍存在着诸如地方税体系缺乏整体设计,主体税种面临缺失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滇池湿地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湿地可以看作是一个内部过程长期为水控制的水—陆过渡的复合生态系统。滇池湿地具有重要而又独特的环境功能,蕴含着多样性的生物资源。近年来,滇池湿地生态严重退化,质量功能下降。本文通过分析滇池湿地退化现象和原因,提出了滇池湿地资源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6.
李世东 《生态经济(学术版)》1993,(4):38-41
“三北”防护林体系经过15年来的建设,完成人工造林1300多万ha,使“三北”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许多农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程云行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5,(5):102-107
国有林场改制是市场经济体制、林业发展和国有林场现状的需要。本文在对浙江省国有林场改制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改制的形式,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通过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来调整森林生态保护利益相关者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制度设计,美国、德国、日本、哥斯达黎加和巴西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在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补偿资金的筹集等方面都有许多先进的成功经验。我国应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构建森林生态效益市场补偿机制,扩大补偿对象的范围,合理确定补偿标准,拓展补偿资金的来源渠道,引进激励机制,完善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9.
China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weaving its social safety net in the new century. By constructing the three pillars of its social protection system – the pension system, the medical care system, and social assistance – China is trying to cover all its people under the system. Regardless of these great achievements in coverage, China has been facing challenges in the era of population ageing. In addition, the system per se needs to be integrated among various groups of people. Sustain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three pillars will rely on labor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 adequate choices of welfare, and efficiency improvement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