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位山灌区渠系泥沙淤积问题。结果表明:西输沙渠尾沉沙池口淤高导致水面比降远小于设计比降是西输沙渠泥沙严重淤积的主要原因;西输沙渠的泥沙淤积主要是溯源淤积,由于入池水流不畅、出口处落差较小、日常引沙量较大导致泥沙淤积严重是造成西沉沙池淤沙容积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建议改造输沙渠、优化灌区引水引沙调度方式、实现西沉沙池的动态调控,采用提水或扬水灌溉方式治理位山灌区的泥沙淤积问题。  相似文献   

2.
知识长廊     
为什么长江中下游一带湖泊特别多   长江中下游一带,据不完全统计,这里的湖泊洼地总面积达 2万多平方公里。   长江中游的平原在地球最近的历史阶段,是一个地壳发生下降运动的地区,曾经形成过巨大的洼地,出现过远比今天的规模大得多的湖泊。后来,由于河流带来的泥沙不断淤积,将湖底垫高,有的地方逐渐露出水面,原来的大湖终于被分割成许多较小的湖泊了。   河流不仅带来泥沙使湖泊淤积,当洪水泛滥时,河流两岸的土地也都淤积了泥沙,由于泥沙在各地淤积厚薄不一,表面凹凸不平。当洪水退出时,有些凹地积水未泄,成了湖泊。 …  相似文献   

3.
巢湖泥沙淤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巢湖古今的泥沙淤积状况、泥沙淤积的主要来源、目前造成巢湖快速淤积的原因以及由此所引起的问题;提出了进行清淤、沿岸筑堤、恢复流域生态和减少流域水土流失等减缓泥沙淤积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国有林区天然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西林区地处新疆西部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区.林区内的森林资源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河流泥沙淤积以及保护农牧业稳产高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荆江段泥沙淤积搬家与洞庭湖的防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荆江裁弯以后,本应淤积在洞庭湖的部分泥沙搬家到湖口城陵矶河段淤积,从而引起了洞庭湖调蓄量的被动增大而恶化了防洪形势;三峡水库运行后,坝下泥沙虽有变化,但泥沙淤积搬家现象仍然存在。为此,提出恢复一万年前的嘉鱼九宫湖-鄂州樊口段长江古河道,以疏浚城陵矶河道泥沙,作为三峡水库防洪的配套工程而形成“上堵洪水下疏泥沙”堵与疏相结合的防洪体系。  相似文献   

6.
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经济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西方经济学的供给-需求理论.结合自然资源经济价值的评价方法.建立了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经济价值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并运用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影子工程法、防护费用法和恢复费用法分析评价了三峡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防洪和发电是三峡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正面影响.三峡库区水污染、三峡水库泥沙淤积和三峡水库淹没是三峡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县地处广东北部,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县境内山高林密,雨量补沛,地势陡峭,山溪河流遍布,水力资源丰富。据水电部门勘测,全县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条,加上近百条山溪水系,理论可装机容量14.9万千瓦,近期可开  相似文献   

8.
洞庭湖区的湖垸农业、洪涝灾害与退田还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分析了洞庭湖的兴衰、演变与湖垸农业的关系;认为洞庭湖区的洪涝灾害是长期泥沙淤积与大规模围垦的必然结果:泥沙进入洞庭湖淤积,是形成湖垸农业的基础;围湖垦殖是泥沙淤积的结果,大规模围垦加速了洞庭湖的萎缩;湖盆的急剧萎缩,减少了湖泊的调蓄能力,是洪涝灾害发生的直接原因;湖垸农业就是一部先淤后垦、先垦后围、围湖垦殖、湖垸转换的历史;在分析洪涝灾害规律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退田还湖区几种替代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张锐  桑盛国 《水利经济》2011,29(1):54-56
介绍了头屯河水库工程概况和现行的调度运行方式,分析了现行的调度运行方式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调整调度运行方式的建议:头屯河水库除险加固完成后,排沙调度重点将由之前的恢复库容为主转向不增加新的淤积为主;可以考虑续建工业供水第二座蓄水池;加强排沙辅助方式,加大拦截上游推移质的量。  相似文献   

10.
引黄灌区渠道淤积的负面影响与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理论探讨的方法.研究了引黄灌区渠道淤积的负面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引黄灌区渠道淤积加大了渠道清淤难度.加重了排水河道负担.同时清淤堆沙占压了大量耕地.破坏了生态环境;引黄灌区渠道自身几何要素包括比降、断面形态等不合理是造成渠道淤积的根本原因.引水引沙管理不善也是加重渠道淤积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加强坡地综合整治 增强长江防洪能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长江中上游洪水灾害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洪水灾害呈加剧之势,抗灾能力呈弱化之势,洪水灾害日趋加剧的主要原因是河、湖、库泥沙淤积、泥沙的主要来源是坡地农业,提出了坡地农业综合整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正> 我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南靠长江,东临南黄海。由于长江带来泥沙的淤积作用,我市东南沿海40多公里长海岸线有3万多亩淤泥质高涂,长满大米草,而且每年都以一定的速度向外延伸。为了充分开发利用这块高涂,加快我市海洋渔业结构调整步伐,从96年开始。我们开始进行低坝高网蓄水养殖锯缘青蟹和三疣梭子蟹试验,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3.
洞庭湖由于人工围堤垦殖以及湖区上游四大河流泥沙大量淤积,导致湖床、水位不断抬升,湖面的面积也日渐缩小,由于存在大量污染源,致使名贵的淡水鱼成为了濒危物种。另一方面,由于湖区血吸虫蔓延,人们不愿意花更多的力气改善土质,甚至让土地荒废。为了提高洞庭湖区的土地质量,保护湖区生态资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降低湖区的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成本,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降低湖区的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成本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试论林业生态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引言森林既提供木材以满足人们需要,又具有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效用,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由于森林资源锐减,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如黄河中上游有256个县水土流失严重,流失面积5亿多亩,黄河成了世界上含泥沙最多的河流,经由陕西渲关下泄的泥沙平均每年达16亿吨,随同水土流失的土壤养份3000多万吨,超过全国化肥生产总量。水土流失导致河床升高,河道淤塞,黄河干流上的七个大型水库库容淤积40%,有的高达3/4以上。此外,这几年来黄河年断流日数每年递增,极大地影…  相似文献   

15.
正浩瀚的长江,成年累月地裹携着无数吨泥沙滚滚东下。由于受海水的顶托,江流入海时产生巨大的回流,有半数泥沙在长江口和杭州湾北岸区域沉淀淤积,形成众多的江心沙洲、河口沙岛和水下三角洲,并使江海边滩不断淤涨,孕育了丰富的滩涂资源。20世纪50年代,为解决上海解放初期治安人员安置、食品供给、知识青年教育等问题,上海市举全市之力在这片滩涂上进行围垦造田。  相似文献   

16.
综合治理黄河内蒙古河段泥沙淤积及库布齐沙漠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有光 《水利经济》2004,22(3):45-49
提出黄河宁蒙段的十大孔兑、库布齐沙漠及毗邻的砒砂岩地区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针对以上问题,初步论证了巧妙利用沙漠地形,实施黄河体外循环.工程的可行性,指出黄河体外循环工程的优越性:有助于解决黄河泥沙淤积、防范洪灾、凌灾、保护水利设施、治理沙漠与十大孔兑。  相似文献   

17.
由于水管单位现行财务制度中,没有对多泥沙淤积严重的河道工程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作出具体规定,以致在实际工作中无章可循。为探讨淤积河道的水利工程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本文从分析黄河因河道淤积引起水位升高的情况出发,研究探讨河道工程的实际使用期,从而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以满足当前实际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袁建忠 《水利经济》2012,30(4):50-52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江苏条子泥水域水沙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江苏条子泥水域泥沙运动极大可能存在两种形式的泥沙运动,一种是颗粒较细的泥沙,在潮流和波浪等作用下,通常悬浮于水中;另一种是颗粒较粗的泥沙,在强大的涨潮流作用下,以悬移质和推移质形式向辐射沙脊群中心运动.涨潮时西大港由北向南运动的水流在部分时间内较为强劲,并且流线弯曲,易引起冲刷,应加强条子泥一期东侧堤部分堤段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三峡水库运行后对洞庭湖防洪和生态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峡水库运行后,对洞庭湖区的显著作用:一是泥沙源将大幅度减少;二是降低了防洪压力;三是三峡水库听内下泄量的增减对湖区生态环境有利亦有弊。阉实的资料论证了三峡水库运行后,洞庭湖将成为饥型湖泊,而未淤积湖内的泥沙将转移淤积到城陵矾至汉口河段,使江水、湖水顶托加剧,从而产生断的变化。此外,建议恢复嘉鱼县九宫湖-樊口这条一万年前的古长江河道,作为三峡水库的配套工程。  相似文献   

20.
选取浙江余杭北苕溪的太平溪至双溪河段为对象,研究其河流地质地貌和旅游地学景观资源。基于区域资料和野外调查,得知该河段处于天目山中低山丘陵向杭嘉湖平原的过渡地带,发育坡面流—"V"形谷—"U"形谷—河漫滩河谷—成形河谷等一系列完整的河谷形态和瀑布、跌水、壶穴、边心滩、河漫滩、河流阶地等多种河流地貌形态,完整地展现了山溪型河流发育的一个过程。最后,对其典型旅游地学景观资源进行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