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城乡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推进城乡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实施的对策建议。如对自然人贷款制定专门的分类办法,加强信贷文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2.
一、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量大。与商业银行比,虽然贷款总额小,但笔数更多。如全部进行贷款五级分类,成本很高,工作量相当大,加之人员少,容易流于形式。 (二)信用社职工畏难情绪严重。县信用社职工普遍文化程度低,金融理论知识相当薄弱,推广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存在较大的畏难情绪,工作疲于应付。  相似文献   

3.
从1994年起,根据世界银行对华金融稽核援助项目的安排,中国人民银行稽核监督局在普华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协助下,开始进行贷款五级分类的试点和人员培训工作。“五级分类制度”,是将贷款风险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1998年,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两种分类制度并行。此前,我国贷款分类一直沿用财政部《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的规定,把贷款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四类。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推进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从2004年起,我国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始全面实施五级分类制度。  相似文献   

4.
海北州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从2002年开始,先后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制度。几年来,各国有商业银行认真执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指导原则》,积极地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贷款五级分类方法在消除“一逾两呆”贷款分类方法的不确定性,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等方面有了积极的进步,体现出了五级分类方法的先进性。但目前各行在推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的科学性是为监管部门和基层银行所认可的,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对于贷款分类管理和信贷文化的促进和改善作用。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将会弱化贷款五级分类的功能,误导管理当局决策,应认真研究,提出对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今年2月银监会举办首期农信社高级管理人员贷款五级分类培训班,正式启动农村合作金融系统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培训工作。2006年底前农信社所有法人机构要全部完成贷款五级分类,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实现贷款四级分类向五级分类过渡,2007年实行贷款五级分类为主的两种数据共同报送的“双轨运行”制度。农信社全面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将促进农信社信贷管理水平和资产质量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7.
2006年农村信用社要全面实行贷款五级分类。 过去,中国的银行业对信贷资产主要是按合同期限履行情况进行分类,即所谓的正常、逾期、呆滞和呆账四级分类。这种分类办法是1995年开始实行的。相对于过去来讲,这固然是一个进步,但实行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是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贷款风险。比如,一个企业一笔贷款合同签订的期限是一年,但这个企业可能根本没有偿还能力,但由于贷款合同期限来到,按四级分类这笔贷款就属于正常贷款,这显然是不准确的。怎么解决呢?大概从1998年开始人们借鉴国外的有效做法,将按合同期限进行的贷款分类试行按贷款实际风险进行分类,亦即五级分类;  相似文献   

8.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提供了一种比较科学合理的贷款划分标准,克服了原来贷款单纯依据时间划分的“一逾两呆”四级分类法的弊端,但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尚不完善,许多配套制度仍不健全的情况下,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在推行中遇到了许多与现实情况的不协调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依照新制度经济学原理,提出对现有制度安排进行帕累托改进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需要关注的问题(一)农村信用社对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经营理念还需加强。目前大部分信用社人员特别是信贷管理人员对实施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后,如何改变现行期限分类方法,如何有效地运用“五级分类”管理提高资产质量、防范风险等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10.
在贷款五级分类实施过程中,有诸多影响贷款五级分类真实性的因素,需制定相关制度、办法,推进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11.
罗平  王胜邦 《中国金融》2005,(12):59-60
1938年,美国监管当局出台了统一的贷款分类制度,其后经过1949年、1979年、2004年的三次修订形成现行的五级分类制度。目前众多新兴市场国家普遍效仿的是1979年的五级分类制度。现行的贷款分类制度被监管当局和商业银行用来计量贷款的信用风险、比较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高低、评估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充足性乃至商业银行准确识别和计量信用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张虎  沈进 《现代金融》2006,(11):29-29
当前,在信用社实施贷款五级分类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问题一:心存顾虑,认识程度不高。在五级贷款分类中,少数信用社顾虑太多,对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高,工作中存在“四怕”情况:一是怕完成不了任务,担心过多暴露不良贷款会影响当前的专项票据兑付和联社长期规划纲要的实施;二是怕过去成绩被否定了,实行五级分类后,抓“双降”越抓越高,过去成绩没有了;三是怕影响年终各级的绩效,考核达不到规定指标,收入少了;四是怕追究责任,问题主动暴露会自找麻烦。由于顾虑多,认识不到位,可能就会出现不真实、不全面反映贷款风险状…  相似文献   

13.
根据银监会监管工作部署,2007年起,全国农村信用社开始实行以贷款五级分类为主、四级与五级数据共同报送的“双轨运行”制度。吉林省各农村信用社于今年全部开展了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对全部贷部按风险程度进行了清分认定,贷款风险分类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受农村信用社人员素质偏低、技术手段落后以及对贷款五级分类认识不足等因素的影响,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1988年以来,我国银行业的贷款一直采用财政部的规定,按期限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帐四个类别,通称"一逾两呆".为与国际惯例接轨,加快建立我国现代银行制度,自2002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在全国银行业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改革,即把贷款按其风险程度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种类别,称为贷款五级分类管理.本文试对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从2004年起,我国商业银行全面“单轨”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国际上通行的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制度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日常信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贷款风险分类体系运行现状看,尽管五级分类制度与四级分类制度已并行运作有两年之久,但由于执行者的理论素质、业务水平以及对具体情况的熟悉程度和不尽人意的内、外部环境,在部分地方、尤其是在一些基层行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尽快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2002年我国商业银行全面实施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各家银行都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以及各自总行“分类实施细则”对贷款质量进行分类。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实施对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不尽快解决,将影响整个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工作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提供了一种比较科学合理的贷款划分标准,克服了原来贷款单纯依据时间划分的“一逾两呆”四级分类法的弊端,但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尚不完善,许多配套制度仍不健全的情况下,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在推行中遇到了许多与现实情况的不协调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依照新制度经济学原理,提出对现有制度安排进行帕累托改进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贷款准备金制度是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的一项主要内容,也是抵御风险的主要措施。新颁布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建立了以五级分类为基础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使我国贷款准备金制度开始与国际惯例接轨。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必须解决新的问题,更好地抵御贷款风险。  相似文献   

19.
吕军 《金融会计》2004,(2):24-25
中国银监会决定从2004年开始,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对贷款质量进行五级分类管理,较“一逾两呆”的分类方法更能科学地揭示贷款的质量状况和风险程度,更能有效地加强商业银行的贷款管理工作,有利于增强金融企业的风险意识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作为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贷款五级分类会计核算取代了原来的贷款四级分类会计核算,两者实质上存在诸多差异。本文拟对此进行分析,以便正确理解和运用新制度。  相似文献   

20.
农村信用社从2006年5月份开始实施贷款五级分类,先是手工录入软件后再进行分类,2007年6月份统一用综合业务系统导人数据后分类,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后各项指标同四级分类相比有了很大的差异。为此我们深入到吉林省辽源市农村信用社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