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产业结构的调整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与协同发展。在对金融影响产业结构的过程及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当前我国银行(信贷)主导型金融模式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要建立银行为金融体系主体、市场力量配置金融资源为主的新型金融模式。  相似文献   

2.
基于金融功能观,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这两种金融体制都为促进各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是,从释放经济增长所累积的风险,避免发生经济危机角度看,银行体系非但不能提供一种将风险释放到系统之外的内在机制,而且其自身内部风险的最终释放还得依赖于金融市场提供的流动性和风险分担功能。因此,目前中国应当选择市场主导型金融体制,才能获得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从而避免金融、经济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前,金融在支持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被置于后端,通常是被动性地进行支持,未能有效发挥金融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本文以四川省雅安市为例,深入研究了主流支持路径存在的缺陷,并围绕金融的主动性重构了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是江苏“十一五”期间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环节,而高效的金融支持体系是确保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基本条件。本文分析了银行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和互动关系,考察了国内外银行调整产业结构的成功经验,围绕江苏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十一五”时期产业发展远景目标,提出了工商银行引导区域产业合理布局、促进金融产品组合创新、优化行业资金结构、开辟新的信贷市场领域、实现客户结构战略转型等支持江苏产业结构调整的金融路径;并剖析了银行在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内外部制约因素,进一步提出了工商银行按照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深化改革的内部措施和构建金融生态环境的外部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住宅金融发展模式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现阶段我国住宅金融发展的模式与方向应该是完善公积金制度,重点发展住宅储蓄制度,从政府主导型的政策性住宅金融体制过渡到市场主导型的住宅金融体制,并就住宅储蓄制度创新、住宅金融的政策性与市场性相融合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引导经济资源配置的重要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得益于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升级,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始终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本文系基于金融作用于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机理分析的基础上,以广西产业结构发展现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产业结构调整中金融支持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如何才能更好地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给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金融与市场》2011,(9):62-65
资金的流向与合理配置是产业结构调整中金融支持方面的关键问题,虽然国家明确要求对产业结构调整要大力支持,但在实践中由于各方面原因,金融支持始终是产业结构调整中的薄弱环节。有必要在相关政策制定、信贷产品创新、融资渠道拓宽及保险和担保体系的构建等方面进行改革和调整,提高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二元结构"的金融体系的不同特点,研究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和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不同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的金融结构当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更多是受到股票市场而非银行的影响,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才是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因素,另外银行主导型以及市场主导型的金融制度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方向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金融支持尤其是农信社的信贷支持必不可少。本分析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症结”。并从五个方面论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正确的金融导向。  相似文献   

10.
孟祥林 《金融论坛》2000,5(5):57-61
风险投资是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相结合的必然结果,是一种与产业资本运营相结合的金融创新活动.德国属于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制,美国属于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制,两国的产融结合模式不同.从宏观上看,美国的金融环境为其风险投资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德国的金融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对其风险投资的发展有负面影响.具体分析,美、德两国由于其金融环境不同,使得风险投资在资金来源、投资方向退出方式和风险企业的约束与激励机制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限制了风险资本的来源,同时对风险投资的退出也形成制约.因此,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应从增加风险投资资金来源及建立第二板市场入手.  相似文献   

11.
邱静 《西南金融》2012,(9):34-36
产业结构的升级依托于新兴产业的发展,新兴产业的发展依托于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然而在我国利用金融资源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过程中,大都将金融配置资源的功能定位在银行的信贷活动上,这样的金融体系不仅不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还有可能产生阻碍作用.因此,如何大力发展适合新兴产业柔性生产的资本市场,构建金融与科技相结合的融资机制,是扶植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吴军 《中国金融》2005,(23):71-71
在当代经济中,金融稳定的一个基本要素是作为价值形态的金融资产与实体经济中运转的实物资产的适应度,在银行主导型金融体制下,货币是主要的金融资产,而货币数量的多少,又取决于信贷规模的高低,因此,货币资产与实物资产的适应度,就取决于信贷质量。  相似文献   

13.
现代物流业发展与调整三次产业结构具有很强的关联度。本文阐明金融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对促进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描述三明市金融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优势条件,分析揭示了三明市金融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加强和改善金融服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金融发展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总结出金融支持产业结构升级的资金形成、资金导向、产融结合、信息揭示、风险管理五大作用机制,并建立了一个探讨金融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简化模型,得出金融深化和新兴产业部门的银行贷款超经济增长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必要条件的结论,提出了金融支持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日本在政府主导型金融体制模式下形成了以主办银行制为基础的债权债务关系、相互持股的资本结合关系和以银行为主导的人事渗透关系三种模式的银企关系。7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的银企关系越来越不协调,最终促成了日本泡沫经济的生存和崩溃,也成为金融改革的主要障碍。由于企业长期高负债经营,导致银行的巨额不良权问题难以化解。相互持股的资本结合关系和人事渗透弱化了社会对银行和企业的监督,加大了代理成本的道德风险,造成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因此,要想确保金融改革的成功,日本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政府主导型金融体制,建立新型银企关系。这一点对当前改善我国的银企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崔啸 《中国证券期货》2013,(6X):226-226
在我国,金融作为一种资金配置机制与产业政策相互交织,已成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核心机制。文章从产业结构与金融支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入手,展开分析,结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中金融所起到的支持性作用,分析金融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沈凝 《新金融》2013,(12):49-51
产业链的重组将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也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和有利保障。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本文着重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讨论产业链的重组对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影响,从而观察金融应如何顺应产业链的发展趋势对产业结构的优化给予支持与推进。  相似文献   

18.
2013年是落实"十二五"规划各项工作目标的关键一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从国家层面上看,政策重心由强调发展增速为主逐步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转变,更加强调在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表明,金融可以给予产业结构调整有力的支持。政府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应当向金融体系寻求支持。  相似文献   

19.
针对金融支持城镇化路径模糊、作用机制不清的问题,以全国31个省市1995~2015年的数据为样本,基于多重链式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金融支持城镇化发展的多条路径。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可以分别通过教育培训、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等的中介传递来有效支持城镇化发展;也可以通过支持教育培训到技术升级进步的中介传递、教育培训到产业结构调整的中介传递、技术升级到产业结构调整的中介传递来有效支持城镇化发展;还可以通过支持有利于技术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设施建设来有效支持城镇化发展。本文认为,在支持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金融资源要重点配置到教育培训、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也要特别重视产业结构优化在城镇化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VAR模型对梨树县金融发展、农业现代化、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研究,从中探讨金融支持梨树县农业产业现代化路径,实证结果显示:提高金融发展效率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现代化起到推进作用,从短期冲击来看,期初阶段金融效率与金融规模均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正向冲击;长期均衡来看,金融效率与金融规模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均保持在20%以上影响程度;金融效率对于产业结构调整也达到15%以上的影响程度。最后文章结合实际情况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