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从美对华反倾销中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展开,对美国等国家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实质进行分析,其既是意识形态矛盾的产物,由经济问题政治化造成的,也是美国为了保护本国产业采取的一种贸易保护手段,一种隐形的贸易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2.
反倾销措施作为一种被广泛使用的贸易保护措施.从其诞生至今一直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即便是在美国、欧盟这两个最善于和最经常使用反倾销措施的国家和区域组织,也对反倾销措施的存在、合理性和弊端问题存在着完全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应当完全取消反倾销措施,使贸易完全置于自由竞争的市场中。而有人认为取消该制度是不现实的,主张对反倾销措施进行改革而使其以更加合理的方式保护本国或区域贸易。  相似文献   

3.
栾信杰 《国际贸易》1999,(12):38-41
近年来,反倾销作为世界贸易 组织规则框架内的例外措施受到许多非议。原则上,反倾销与竞争政策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对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反竞争行为加以抵制,保护和促进竞争,避免市场扭曲。但事实上,反倾销已在很大程度上演变为一种贸易保护主义工具;反倾销因主要维护特定的“国内产业”(domestic industries)利益,而对受到所谓“倾销”损害的国内产业的效率、倾销商的市场权力及消费者利益等因素则很少顾及,结果导致竞争发生严重扭曲。  相似文献   

4.
反倾销:理论目标与现实冲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正> 现实生活中,反倾销被广泛视为一国产业受外国不正当竞争威胁时的必要的保护手段。最早研究倾销问题的杰科·维勒(JacobViner)认为:倾销与试图消除竞争的掠夺性销售行为别无二致,应加以反对。近代有关寡头垄断市场贸易的理论又从新的角度论证了反倾销的合理性。关贸总协定则制定了有关反倾销的守则,各国大都有关于反倾销的  相似文献   

5.
美国实施反倾销贸易政策的动因、绩效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美国反倾销贸易保护活动特征的分析,探讨了美国实施反倾销贸易保护政策的动因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强度,并对其经济效应进行了分析。反倾销贸易保护措施的实施往往受到利益集团的牵制,对一国整体福利来说并不一定有利。因此,在全球竞争中,为提高贸易效率,各国应建立更加开放的贸易体制。  相似文献   

6.
倾销是指一国出口商以低于正常的价格向另一国大量出口某种产品,对进口国同类产品造成实质性损害的一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反倾销是进口国政府为保护本国产业采取征收反倾销税等措施的一种行政措施,它也可以被用作政府贸易保护的工具。近年来,反倾销是农产品遭遇较多的贸易摩擦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针对我国农产品的反倾销案在不断增加,成为阻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中国一直是国外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其中来自美国的反倾销最多。特别是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其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头愈演愈烈。而美国作为世界上实施反倾销最频繁的经济体之一,反倾销法规在同WTO总体原则保持一致的同时,在具体实施标准上又坚持自己的特点。按照WTO的规定,反倾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是由各进口国政府部门审理裁定的,因此,美国政府往往凭借这种自由裁量权实行贸易保护,从而出现了同WTO规则相背离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反倾销是国家实施的贸易保护,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反倾销已经成为很多国家采取的一种贸易手段,在分析我国企业面对的各种反倾销基本原因,提出了适应WTO规则的反倾销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4年5月4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对华彩电反倾销案作出终裁裁定:中国彩电对美国同行业构成损害,历时近一年的彩电倾销案基本划上了句号.美国商务部确认中国彩电的倾销幅度为4.35%到78.45%不等.中国彩电此次应对美国反倾销指控失利的影响是深远的,事后各方面人士都在分析这次失利的原因,如:日本、欧洲彩电业是这场诉讼的"幕后主谋",对美国申诉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中国的彩电产品确实存在倾销行为;中国彩电应诉企业有"内鬼";替代国的选择不正确;美国新的国家安全战略希望多个经济体份额相对均衡的进口数量来维护自己的贸易安全等等.我们认为:从经济学角度看,彩电行业就业效应较大,是此次彩电企业应对反倾销指控失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余盛兴 《大经贸》2005,(11):48-50
从去年9月至今,美国针对中国出口产品仅发起2例反倾销调查案(即艺术帆布案和金刚石锯片案,不包括2005年9月9日提起诉讼但美国商务部尚未决定是否立案的格子纸案)。这种不活跃状态对于崇尚贸易保护主义并将矛头直指中国的美国来说实在是耐人寻味。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除了2004年以来美国国内经济发展良好的原因之外,还与美国国内产业界和美国政府对目前实施的对华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机制不满,在此阶段积极寻求调整相关。近期,在美国国内产业界的极力推动下,美国反倾  相似文献   

11.
针对特定出口国的反倾销保护会带来两种贸易转移效应:进口国的进口转移效应和出口国的市场转移效应。本文通过简单竞争模型以及统计分析和描绘性分析着重考察了反倾销保护对出口国的市场转移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欧盟对中国彩电的反倾销保护导致了中国对其彩电出口量的大幅度下降,并进而引起了中国的彩电出口向未提起反倾销诉讼的其他国家(地区)转移,即反倾销保护导致了出口国的市场转移效应。  相似文献   

12.
郝然 《江苏商论》2005,(3):79-81
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反倾销已演变为许多国家进行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它也是我国入世后所面临的一种最主要的贸易障碍。本文探讨中国遭受反倾销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认为国际反倾销制度亟待改革。  相似文献   

13.
关于倾销与反倾销的理论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反倾销措施经常被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用来抵御外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保护其国内市场。据统计,反倾销税涉及发达国家进口总额的8.3%,涉及美国进口总额的18.5%,高居各种非关税措施之首。在理论上,倾销通常被视为不正当的贸易手段,而反倾销则作为一种保护措施。这样的解释实际上是似是而非的。本文旨在分  相似文献   

14.
世界贸易组织推行的是一种开放、公平和正常竞争的规则体制.这些规则包括反倾销协议,反补贴协议,目的是抵制价格歧视或政府补贴所造成的价格扭曲,以保证公平的竞争环境;允许在特定情况下采取临时性贸易保障措施,以保障贸易在正常水平上的进行;公平贸易还涉及知识产权的保护,因为知识产权侵权也是一种不公平竞争行为,然而对知识产权权利的滥用也可以构成不公平竞争.同样,对WTO的贸易的技术壁垒协议、动植物检疫协议以及环境保护规范加以歪曲、过份地运用,以实施WTO规则的名义行贸易保护之实或贸易歧视等,都是违反WTO公平竞争原则的.  相似文献   

15.
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虽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国际贸易规则和贸易法规,但并未消除各国间的贸易冲突.在WTO规则下,高关税和贸易壁垒这两种传统手段在贸易保护中的作用逐渐减弱,而反倾销手段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倾销与反倾销成为国际贸易争端中最常见的形式.在国际船舶贸易中,随着竞争程度的日趋激烈和竞争格局的进一步演变,反倾销斗争已经开始出现.面对船舶反倾销的新形势,我们应当积极研究,冷静观察,沉着应对,切实维护我国船舶出口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基于美国1998—2007年对外反倾销案的动态面板数据,应用一阶差分广义矩估计方法(SYS-GMM)考察其关税和反倾销对被诉国出口贸易和贸易份额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关税和反倾销措施在被诉国和被诉行业中都存在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其中,对中国反倾销的贸易效应最大;比较关税与反倾销措施对被诉国出口的影响,发现美国实施反倾销措施的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远大于关税,表明反倾销措施已经成为美国取代传统关税控制进口的重要贸易政策。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但逆全球化思潮使得世界各国和地区面临的全球不确定风险越来越大,贸易保护倾向抬头。贸易救济措施目前被各国滥用为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其中反倾销措施应用的频次最高。我国是世界头号反倾销目标国,国际反倾销严重阻碍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国内学者对反倾销的理论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但没有从根本上治愈这一顽疾。应该从企业改变经营理念入手,重视国际贸易利益的最大化,摒弃不正当获利的思想,合理分配技术进步利益和规模经济利益,运用科学的定价方法,建立完善的反倾销会计信息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出口价格经常低于国际市场价格的问题。同时,要强化行业规则,坚持正当竞争,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  相似文献   

18.
乌拉圭回合的谈判达成了新的“反倾销守则”,全称为《关于执行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六条的协定》(以下简称新守则)。它是在欧美国家多年的反倾销立法与实践的基础上,对“东京回合”后达成的“反倾销基础上,对“东京回合”后达成的“反倾销守则”作了全面修改与补充,提高了透明度和法律上的预见性,加强了程序要求,在各个方面强化了反倾销的纪律。新守则最终将世界范围内的反倾销立法与实践统一起来,大体上改变了各国各行其事的做法。从总体上来说,新守则是顺应了美国与欧共体在反倾销措施的立场,是两现行反倾销法的结合与补充。除个别条款外,新守则基本上倾向进口国的利益,顺应了贸易保护主义的需求,由于在当今的世界贸易发展中,双边主义或单边主义的各种数量限制措施,“灰色区域”措施受到了有力约束,非关税壁垒措施的减少尤其是进口配额及许可证的逐步取消,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都认识到反倾销措施是控制进口的一种有效、便利的手段。新守则就是在反倾销措施日益成为贸易保护主义首选手段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产生的,它更多地代表了反倾销措施适用最多,同时立法与实践也十分完善的美国与欧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一国(地区)遭受反倾销后,有可能对别国(地区)进行报复性反倾销,这样会导致国际反倾销的日益增加。我们通过整理WTO公布的1995-2010年间的反倾销数据,从反倾销的国别或地区、行业和年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认为:印度、美国、欧盟和阿根廷的反倾销报复能力比较强,已经成为全球反倾销的主要国家(地区),中国和韩国的反倾销报复能力比较弱,已经成为全球被反倾销的主要国家(地区)。进一步地,我们将主要反倾销国家(地区)与主要被反倾销国家(地区)之间的反倾销案件进行比较后,认为一国(地区)遭受反倾销特别是来自于主要反倾销国家(地区)的反倾销时,若没有进行有效的反倾销报复,其他国家(地区)也会加入对该国(地区)的反倾销队伍中来,使其面临更多的反倾销。  相似文献   

20.
贸易自由化与竞争政策目标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决定了WTO的政策目标和法律体系中必须包括竞争政策,否则就是不完整的.但WTO反倾销制度与竞争政策之间存在相当程度的差异与冲突,在实践中反倾销制度正日益取代保障措施成为"保护工具的上策",必须对其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