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四届中国日本研究杂,名学术研讨会”于1998年9月24日至25日在上海市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举行。会议由中华日本学会、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杭州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共同主办,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承办,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北京事务所后援。会议以“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20周年暨第四届中国日本研究杂志学术研讨会”命名,以中国日本研究杂志的作用与影响作为主题,围绕20年来日本研究杂志在中国及其日本研究事业中的作用与影响展开研讨,并对今后发展进行展望。与会特邀代表有日本国驻上海总领事桥本逸南、文化领事商野佳代子…  相似文献   

2.
鸠山一郎内阁成立后实行了以改善日苏关系与中日关系为核心的“自主外交”政策。开辟日本的海外原材料进口市场和商品销售市场是鸠山一郎内阁实行“自主外交”政策的经济背景。通过“自主外交”政策的实行,日本与苏联、中国建立了平等互利的经济贸易关系,日本成功开辟了苏联、中国这两个国土面积庞大、人口众多和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为日本的海外原材料来源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有力地促进了日本与苏联、中国的经贸往来。  相似文献   

3.
日本企业管理的成功离不开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古典思想的长期熏陶。日本企业界人士认为,日本现代企业管理与竞争是建立在《孙子兵法》、《三国演义》和《论语》的基础之上的。中国古典思想,重视人的因素,是“论述如何生存,如何增加智慧”的学说,是“实学”,完全可以用来开发人的智力资源。一、日本企业管理对儒家思想的吸收中国儒家思想对日本的影响最为深刻。早在公元8世纪,儒教就以行政手段得到日本政论推行,提倡孝道,国民诵读《孝经》。进入16世纪,儒教被定为日本官方哲学,日本兴起了对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思想的全面研究。中世纪的日本在引入儒家思想和制度方面,几乎进入了狂热阶段。直至今日,儒家思想的痕迹,依然显著地存在于日本人身  相似文献   

4.
从中日综合国力的角度考察,2000多年来中日关系史的特点在于,两国从“中国强日本弱,以友好交流为基调的强弱型”关系到“日本强中国弱,以弱肉强食为基调的弱强型”关系,现在正向着双方都趋于强大的“强强型”关系发展。从中日经济基础的角度考察,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以来,中日关系从当时的农业国与农业国的关系变为“农工型”(“农业中国、工业日本”)关系,又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变为“工工型”(“工业中国、工业日本”)关系。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从综合国力对比的角度考察中日关系绝非“模糊历史是非”,恰恰是抓住了两国关系的要害这就是中国在历史上对日本“以强扶弱”和日本在近代史上“恃强凌弱”。今后,中日关系走向强大的“强强型”绝非意味着两国必将走向对立或对抗。预计在今后较长时期将可能出现3种状态日本与中国及亚洲各国相互协调;日本继续自外于亚洲并与中国形成“强强对抗”;不能吸取侵略战争历史教训的日本方面的强硬导致刺激另一方转向强硬。从中日国家利益的分析看,两国关系形成“强强对抗”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我们研究日本经济也需更加重视“在联系之中进行研究” ,既研究日本经济的内部联系 (即研究日本经济本身 ) ,也重视研究日本经济的外部联系。我们应更加重视在同中国经济的联系之中研究日本经济。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及其对日本经济影响的增大 ,日本经济中的“中国因素”日益增大 ,研究日本经济越来越离不开对中国经济的了解。与此同时 ,只有对中国经济有较深了解 ,做到“知己知彼” ,才能更及时准确地抓住一些急需的、多少能起到“咨政”作用的日本经济研究选题。比如 ,围绕“中国经济有没有过热 ?是否…  相似文献   

6.
中科院院长路南样透露,我国目前的科技竞争力在世界上排第十三位。综合考虑科技投人、科技产出以及科技对社会的影响力,可以把世界各国大致分为五类,中国属于第四类。第一类为科技强国,目前只有美国够格。第二类为科技大国,如日本、法国、德国。英国等。第三类为中等科技大国,如加拿大、意大利、俄罗斯、荷兰、澳大利亚、西班牙、瑞典、韩国等。第四类姑且称之为“科技发展中国家”,如印度、中国、巴西等。第五类可以称为“科技欠发达国家”(或者称“科技弱国”),以大部分非洲国家为代表。各国科技竞争力排名我国属于第四类科技国…  相似文献   

7.
“中国+l”(China Plus One)的提法最初来自日本,2003年“非典”发生时,开始在日本经济界流行。日本贸易振兴机构2005年度投资白皮书、《日本经济新闻》等财经媒体、各类日本经济论坛等都用过这一提法。该提法的主要含义是,为避免对外投资过度依赖中国的风险,应采取“中国+1”战略,即在中国投资设厂的同时,还要在东南亚、印度等地投资,建设生产后备基地,一旦中国市场发生波动,可以在东南亚、印度等地继续生产。随着我国迅速战胜“非典”,  相似文献   

8.
<正>71.3%的中国受访者和74.8%的日本受访者认为中日关系“重要”或“比较重要”,延续2015年以来双方高度重视两国关系的态势。2022年11月30日,由中国外文局和日本言论NPO共同实施的第十八届北京—东京论坛“中日关系舆论调查”结果以线上方式在北京、东京发布。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高岸明对中方调查数据、调查基本情况和主要调查发现进行说明。日本言论NPO负责人工藤泰志、北京零点有数董事长袁岳出席发布会。  相似文献   

9.
增进中国在亚洲和西太平洋的权势影响甚或主导作用——这就是愈益清楚的中国对外政策的一大目标,就短期、中期和长期来说皆是如此。服务于这一目标的主要政策工具大体有两大类:“战略军事”和“战略经济”。粗略地说,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直至2014年秋季,中国主要使用的是“战略军事”,它集中体现为中国对美国的战略/军事竞争和对立、中国与日本的激烈对抗、中国在南海和东海争端中的强硬态势以及相伴的密集的军事和准军事活动。它们至关重要地推进了中国的“硬权势”,包括战略军力的继续急剧增强、战略军事活动范围的显著扩展和海洋领土主权/海洋权益之声索的坚定伸张。然而另一方面,它们多少妨碍了中国特别是在东部周边的国际“软权势”,多少进一步加剧了中国东部周边战略/外交环境的复杂性,同时也显著增加了主要与日本以及美国的军事冲突风险。因而,自2014年秋开始,中国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将主要使用“战略经济”,它基于中国巨大的经济金融实力和更广泛的外交。这是中国对外战略的相当急剧地发生的一项重大变迁。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以粉碎“四人帮”后的政策转变为契机,中国的日本经济研究发生了巨大变化。六十年代以及“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主要是从阶级分析的角度来研究日本垄断资本的政治经济动向的,而这种研究又是对日本的工人运动和政治运动曾产生很大的影响。可是,实行“四个现代化”政策以后,中国对生产力结构的关心加深了,开始从生产力分析的观点阐明“经济高速增长的秘密”,日本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第一次成为  相似文献   

11.
宠中英 《中国报道》2009,(11):63-65
11月12日至1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先后访问日本、新加坡、中国和韩国。各国媒体、特别是日韩媒体对本次奥巴马亚洲之行十分关注:一些媒体在已经公布的行程安排上做文章,如日本《朝日新闻》关注“奥巴马访问中国的时间更长”的细节,认为这是重视中国的重要姿态;韩国《国民日报》甚至满怀“醋意”地指出:“奥巴马只在韩国和日本各停留一晚,但却在中国逗留3宿4日.”  相似文献   

12.
日本“脱美入亚”新战略的产生及对我国的影响贾广葆80年代中期,日本提出了以自己为“领头雁”,亚洲“四小”、东盟为其左右翼的“雁行经济发展模式”。近年来,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以日元升值为契机,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地加强同亚洲各国的经济、政治、外...  相似文献   

13.
以“九·一八”事变为开端,日本帝国主义很快完成了在军事上对东北的全面占领,接着又制造了傀儡政权——伪满洲国。为了在经济上对东北实行控制和掠夺,他们又积极地推行使东北经济殖民地化的“日满经济一体化”政策。何谓“日满经济一体化”?按照日本帝国主义的说法,即“把日满经济合理地融合为一个统一体”,换句话说,就是使东北经济完全依附和从属于日本经济,并为日本帝国主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走出亚洲”,美国一直很戒备。7月中旬,美国宣布和日本谈妥将把24架鱼鹰直升机落定冲绳普天间机场,除在军事上强化了美、日、澳主导包围中国的“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外,7月底,美国又多了包围中国的筹码。这就是日本政府在7月23日加入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美国副总统拜登随后在会晤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时称,年内将完成TPP谈判。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为何着急和全球第三大经济日本在亚太地区贸易结盟?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周刊》2006,(8):12-12
与2005年一样,美国和日本提出的“警惕中国论”依然是2006年度东北亚地区国际政治的话题。今年1月,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的人均GDP达到了1700美元,从经济总量来看,中国已经超过法国,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五,这将使西方国家的“警惕中国论”进一步抬头。不久前,美国在国防报告书中指责中国以经济增长为基础推行军事和政治大国路线,日本也加入到美国指责中国的行列。  相似文献   

16.
张树根  吴丹 《中国经贸》2011,(10):157-157
“和”文化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同时众所周知中国曾经是日本主要的文化输入国,在这个过程中“和”文化流传到了日本,同时在那里得到了吸收和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汉字“和”的起源开始,通过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和”来透视其发展过程。之后以中日两国“和”文化的异同为出发点来探讨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联系。  相似文献   

17.
一、日本高速铁路建设的历史背景日本高速铁路(日本称新干线,以下均称新干线)的建设设想始于30年代。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日本的东部、中部经过日本本土和朝鲜运往中国的兵员和军需物资大量增加。但当时的东海道本线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运量需求。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满足军需物资输送的需要,日本政府提出了“大东亚交通体制”的设想,计划修建朝鲜海峡隧道,把日本本土铁道和朝鲜、中国东北铁路有机地联系起来,野心勃勃地要建立以日——满——华为轴心的“大东亚铁路运输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文学,联系密切,历史悠久。要了解日本文学就必须考虑它和中国文学的关系;要了解中国文学也最好是和日本文学加以比较,才能明确地掌握各自的实质和特点。正如著者铃木修次博士在该书《后记》中引用苏轼的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说的,“身在山中不见山”。日本人置身日本的环境中,对日本文学的特点,反而容易熟视无睹。他自己虽然专攻中国文学,以为只一味局限在中国文学的现象方,对中国文学的特点也会视而不见。这些亲身体验,使  相似文献   

19.
卷首语     
刚刚出版的2003年中国《经济蓝皮书》,以令人信服的数据与分析向世界宣告:中国经济正展现一派“半江飞雪横空起,千里奔雷撼地来”的状阔态势! 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重要信息。 它不仅意味着中国因此将拥有更强大的动力,而且也意味着世界因此会获得更繁茂的商机。 前不久,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著名经济学家历无畏教授参加了在日本京都举行的“2l世纪国际化经营”与“中国经济的未来和日资企业的作用”等两个研讨会,他针对目前在日本涌动的所谓“中国威胁论”,十分中肯地指出:由于中日经济互补性强,中国经济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是日本经济的发展机遇。他指出: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市场扩  相似文献   

20.
媒体速览     
《中国经济快讯》2009,(33):28-28
中美“逆转”中国成日本最大出口国 “日本原装液晶面板AQUOS。” 这是日本电子企业夏普面向中国农村推出的液晶电视广告词。可以看出,夏普打算通过“日本原装”优势在中国市场展开较量。自从去年发生金融危机,日本经济中中国的作用从“生产基地”转变为“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