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健康的食品,特别是富含人体必需元素的乳品日益得到重视,而与国际牛奶的平均消费水平相比,我国的牛奶消费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乳品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增长潜力和发展空间,不仅跨国乳业巨头欲分一杯羹,国内的“饲料大王”希望集团、“豆奶大王”维维集团等亦携巨资杀入,而伊利、蒙牛、光明、三元等全国性领导品牌IlII快了跑马圈地、抢夺奶源的步伐。从目前情况看,乳品的大部分市场份额被几大乳品巨头占据。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有乳品企业1500多家,但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不到10家,前10家乳品企业年收入占整个乳品市场的70%以上。在目前乳业竞争格局的划分已经非常清晰的情况下,蒙牛的快速成长模式已不可能被区域中小型乳品企业复制。  相似文献   

2.
《糖烟酒周刊》2004,(17):J006-J006
安徽阜阳“伪劣奶粉致死婴儿”事件被媒体曝光后,阜阳工商管理局和阜阳市卫生局公布了经消费者投诉或市场抽查的不合格乳品名单,作为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的著名乳品品牌三鹿赫然在列。国内媒体高频度的曝光,消费者的强烈关注和愤慨,使爆发于2004年春夏之交的这次“伪劣奶粉”事件,作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食品领域里特大黑  相似文献   

3.
《糖烟酒周刊》2005,(42):52-52
蒙牛避谈收购西班牙乳企,绿箭瓶装口香糖“现身”石家庄,长富联手伊利合谋华东、华南乳品市场,光明杯装酸奶蓉城降价,乳业巨头齐推大杯果粒酸奶,中西部乳品产业博览会即将举行,木糖醇原料价格上涨,味觉糖两新品上海获殊荣  相似文献   

4.
朱卫华 《新财富》2004,(12):22-24
根据对世界主要乳品消费国的研究,我们相信国内乳品市场在未来3-5年仍将以25%的速度保持高速增长,伴随着这种高速增长,国内乳业格局必将经历一番重新洗牌。由于基地型乳企先天的竞争优势,未来的市场排名或许维持“蒙牛”先“伊利”后的格局。  相似文献   

5.
张强 《中国品牌》2011,(9):95-95
8月19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召开的第十七次年会暨第十一次乳品技术精品展示会在四川成都举行,与之深入探讨中国乳品市场发展的相关命题相比,新希望乳业全新推出的“24小时巴氏鲜牛乳”无疑成为与会者关注的焦点。在乳品市场急需树立健康、安全标杆之际,新希望乳业所开创的低温巴氏鲜奶首次让中国乳业进入了健康“标准时间”时代。  相似文献   

6.
对于陷在价格战中的乳品企业,高端液态奶市场是一个新生的“蓝海”,为什么竞者寥寥?先行者们又能以什么样的方式占领这个“蓝海”?[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糖烟酒周刊》2005,(6):A007-A007
我刊通过最近的市场调查,综合市场现状发现.我国乳品市场进入2005年后逐渐显露出竞争焦点——婴儿乳品市场.渐渐成了各乳品企业发力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乳品行业忍受着“原奶提价”和“鲜奶降价”的双重价格战,一方面是众多品牌为抢夺市场不惜利润。冲动降价。另一方面是为抢夺奶源冲动提价。表面上装着强悍。实际上这种双重压榨已经使得许多企业生存在“崩溃的边缘”。最近在黑龙江终于爆发了一场“价格风暴”,占本地市场60%份额的三大乳业巨头完达山、龙丹和绿乐尔联手签订一  相似文献   

9.
很多专家预测——中国的乳品行业已经进入一个整合时代,在未来三五年内。中国将只剩下几个大的乳业品牌,其余的中小乳品企业将面临兼并或破产的命运。的确,中国的乳品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整合的时代。就竞争的表象看来,在竞争中处于最不利地位的是那些二三线城市的中小乳品企业,既不占有奶源优势,又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是力量对比最弱的一族,但事实又是什么样呢?  相似文献   

10.
功能奶是乳品行业开发差异化产品的一个方向。在功能奶的研发上,一向以“高科技”为核心竞争力的光明乳业做得最好,它是国内第一个申请到“健”字号功能乳品的企业。第一款“健”字号牛奶——“益菌奶”至今销售火爆。2004年4月,光明又推出了两款功能牛奶“光明舒糖奶”和“光明舒睡奶”。目前两款产品的“健”字号正在申请当中,但市场销售已有不俗表现。  相似文献   

11.
于文 《网际商务》2011,(9):61-61
中国乳业频繁遭遇“做空”,不信任情绪蔓延,对国内乳品企业的生存构成极大的考验。但国内的乳品企业凭借牢固的市场防线,并没有给对手可乘之机,反而在危机考验中主动出击.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糖烟酒周刊》2007,(5):40-44
中国乳品市场在各地诸侯纷争的局面中逐渐走向集中。并形成了蒙牛、伊利、光明三大领导型企业。在经历了渠道战、价格战之后,乳品行业的品牌战正在打响,在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战场上.巨头们展开了针对消费者心智空间的激烈争夺。  相似文献   

13.
利乐和国际纸业是国内乳品行业最大的两家包材供应商,分别供应基地型企业(常温奶企业)和城市型企业(巴氏奶企业)两类不同的乳品企业?由于中国的常温奶市场份额较大,利乐几乎有垄断之嫌。对于国际纸业来说,发展巴氏奶不仅是拓展在华业务的需要,而且是争取未来市场竞争力、奠定其在中国乳品包材市场地位的需要。因此有关他们之间互斗口角的传闻始终不断,因为他们对于国内加工企业的直接控制和操纵,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两大奶种之争,但依笔者来看,他们的策略之争更多地反映了中国乳品的竞争方向和发展趋势,奶种之争只是“人造舆论”。本文就最近国际纸业与中国四大乳品企业签约“策略联盟”,与业内人士共同探讨了国际纸业的处境,从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中国巴氏奶发展的阻力与潜能。  相似文献   

14.
乳品行业是少数几个外资巨头全线溃退的行业之一。从1993年开始,国际乳业巨头纷纷进入中国。世界排名第一的“雀巢”、第二的“卡夫”、第四的“达能”、第五的“帕玛拉特”、第八的“雪印”以及排名十名以后的“明治”、“联合利华”、“森永”均先后投资中国市场。当时中国只有几千家小型牛奶加工厂,众跨国巨头都为有独霸中国市场的机会而窃喜。10年之后,国内原来各踞一隅的“三元”、“光明”、“伊利”等乳品企业已成长为全国性大公司,而原本雄心勃勃的跨国巨头却已全面溃退:北京“卡夫”被“三元”收购;“达能”将其在中国的乳制品企业…  相似文献   

15.
党启元 《国际广告》2009,(12):100-101
三聚氰胺事件直接导致中国乳业进入“冰河期”,液态奶巨头纷纷落马,行业诚信大幅度下降,市场急剧萎缩。为了整顿乳品行业,政府加强了对乳制品的检测,并通过制定更严格、更明确的要求来规范市场和企业行为。以蒙牛、伊利、光明为首的液态奶巨头,也增加了广告投放,以期重塑乳品行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信心。2009年8月起,一组主题为“我爱牛奶”的广告进入公众视线。广告里没有赚足眼球的创意画面,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奶业协会倡起的“鲜奶标识”几乎成了乳品行业的一块心病,喊了一年多,每会必谈,好像谁不支持“鲜奶标识”谁就没有正义感。然而每每提及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有附和者,却没有行动者。作为业内一家专业的媒体,我们一直在思索,阻碍“鲜奶标识”推出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鲜奶标识”即使推出,有没有市场?谁会买帐?  相似文献   

17.
2003年,小洋人“鲜果乳”产品上市,独特的PET透明瓶型成为乳饮料市场一个亮点,立即火爆市场,甚至吸引了乳业大腕伊利也前来跟风,推出追随性产品“乳酸爽”,但在小洋人的主力市场仍卖不过鲜果乳。鲜果乳一枝独秀,它的成功,不仅使小洋人抢夺了市场先机,而且提升了品牌形象,由一个生产低档袋装乳饮料的企业向中档乳品市场迈进了一步,主销区域也由农村乡镇挺进中小城市。然而2005年初,  相似文献   

18.
“2008年9月出了三聚氰胺的事情,以为到了年底就可以告一段落,淮知道刚迈进2009年又出了问题,这样一来将消费者的记忆拉回了从前”,在安徽电视台举办的乳品行业研讨会上很多人都对此表示无奈,乳品行业事发不断,今天还在用的产品,明天就被列入“不合格”的名单,  相似文献   

19.
《糖烟酒周刊》2005,(24):A004-A004
乳业近来频频出事,本期“倾听”特意集中选取了乳品行业知名企业家和专家在近期的代表性言论.  相似文献   

20.
7月末,8月初,各地的乳品市场传来新一轮价格大战的消息,成都、沈阳、长春、云南、哈尔滨、重庆等地的牛奶价格相继大幅度下滑,最高降幅达50%多。此次降幅之大、范围之广,与今年4、5月份那轮降价高峰有过之而无不及。许多媒体都在拿牛奶和矿泉水相比,认为牛奶比水便宜,很不正常。笔者与多位业内人士交流,大家认为,乳品行业的价格战已经到了几近疯狂、无理由、无规律可循的地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