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人才集聚     
毛凯梅 《中外企业家》2012,(13):138-139
人才集聚是解释集聚、开发和集聚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概念之一.19世纪90年代以来,人才集聚的研究单元从点转向了面,在不同人才集聚地的空间范围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基于此,以人才集聚为主题,从机制、载体和集聚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人才集聚效应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概括,以期深入实施人才开发战略,促进人才集聚能力的开发和人才集聚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能带来人才区域聚集效应并获得相应效益。人才作为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其在产业集群的集聚对于提高集群创新和集体学习能力、提升集群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高层次人才是当今经济发展中最为关键的人力资源。曹妃甸新区如想形成产业成长和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优势,必须发挥其独特的高层次人才集聚功能,从而实现新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人才集聚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地区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产业集聚在其中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我国经济的战略转型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产业集聚创造了有利的大环境,将不断产生和释放集聚效应,这对人才的结构和质量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由此更加注重人才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人才的集聚化程度。本文介绍了人才集聚,归纳了人才集聚的动力因素、国外人才集聚模式、人才集聚载体及人才集聚效应,讨论了人才集聚软环境建设,分析了产业集群、人才流动及其相关政策对人才集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人才集聚能力开发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周枝栋 《企业研究》2012,(10):129+133
人才是强国之基、富民之本、发展之源,是推动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创新思路、完善举措、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抢先构筑人才高地,着力优化人才结构、集聚人才新优势,为园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5.
基于人才集聚载体的人才集聚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研究人才集聚的载体出发分析促进人才集聚的相应对策,提升人才集聚程度,以人才集聚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港口基础设施与临港城市经济集聚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关联性。日照市港口基础设施与日照市经济集聚的综合关联系数明显地大于连云港市港口基础设施与连云港市经济集聚的综合关联系数,这说明日照市港口基础设施与经济集聚的互动性要强于连云港市港口基础设施与经济集聚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7.
以滨海旅游业、涉海休闲业等为主的海洋文化产业在海洋经济中逐步显现其发展潜力和重要地位。海洋文化产业人才集聚对加快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海洋文化产业经济升级具有重大意义。面对在海洋文化产业新型人才集聚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种种问题,通过对国内海洋文化产业人才的集群现状分析,总结出人才集聚区域失衡、产业集聚效应不佳等问题,进而从人才集聚环境、集聚载体和分层次集聚模式等方面提出优化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海洋文化产业人才合理高效集聚。  相似文献   

8.
基于组态视角,选取京津冀城市2015年和2021年的截面数据,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经济发展、居民生活、科技发展和交通状况的角度设定人才集聚组态模型,分析要素组态与人才集聚的集合关系,构建京津冀城市群人才集聚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存在两条人才集聚组态路径,一为经济-交通主导下的居民生活驱动型路径,二为经济-交通主导下的科技发展驱动型路径;存在三条非人才集聚组态路径,且与人才集聚组态路径呈非对称性关系;经济发展作为核心条件出现在人才集聚和非人才集聚组态路径中,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前国内外发展形势下,创新型人才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探讨创新型人才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采用中国200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建立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各省域创新型人才集中程度与区域间经济差距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在考察期内,创新型人才集聚会显著扩大区域经济差距,该结论在更换变量测度及使用工具变量回归后仍然稳健。第二,机制分析表明,创新型人才集聚通过推动集聚地区产学研合作与高质量创新进而扩大区域经济差距。第三,创新型人才在我国不同地区的集聚效应存在一定的异质性。上述结论为改善我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合理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发展,全球经济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服务业的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研究长三角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集聚程度,分析现代服务业的集聚产业,以及针对经济圈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县域产业发展促进人才集聚,同时人才集聚推动县域产业发展。安国市政府为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贡献于中医药产业发展,制定出台了多项人才政策、优化人才发展体系、推动中医药教育、建立创新平台、促进产业集聚。然而安国市人才政策保守、同质化,政府行政干预主导、市场化运行管理机制匮乏,人才评价体系、政府政策效力不足,长期性、普惠性人才激励政策不足等问题将阻碍其中医药产业人才集聚。基于此,安国市政府应建立健全人才政策体系,坚持“市场导向、政府协助”的人才集聚理念,完善人才评价、人才激励政策体系,强化人才政策的连贯性和协调性,提升政策敏锐度,适时调整工作路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得益于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及广西自贸区的建设,河池市的生态旅游、桑蚕业、矿产资源开发等特色产业保持着强劲的发展态势,发展前景可观,产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顶尖人才的支持.所以,本文着重探讨了河池市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及人才集聚策略,在介绍特色产业的同时,提出了多项关于人才集聚的建议和措施,希望可以广泛聚集人才,推动特色...  相似文献   

13.
王育新  刘宇宁 《企业导报》2011,(20):180-181
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经济发展转型期,人才是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量。本文旨在就高新区人才集聚、人才结构优化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一些分析,以期对常州市高新区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做出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一带一路"进程的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了新的飞跃和提升,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而产业集聚对于带动产业发展十分重要,产业共同集聚是一个世界性的经济现象,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那些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会逐渐集聚在某些地区,因此对于产业共同集聚问题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区域经济学理论并指导城市发展。文章通过研究产业发展和产业集聚理论来进一步研究长江三角洲物流产业集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科技人才作为人才的尖端力量,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资源。当前河北省各市发展不平衡,科技人才集聚面临很多挑战。本文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主要从经济发展、贸易开放、科研创新、生活环境和教育文化五个角度探究河北省各市人才集聚力现状以及地区差异。结果显示,各市集聚力存在较大差异,整体来看,北部科技人才集聚力大于南部,石家庄科技人才集聚实力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王娟  贾冀南 《价值工程》2020,39(3):24-25
在雄安新区建设进程中,集聚高端创新人才和团队成为其核心动力。本文结合共享经济的背景,提出了以人才共享的方式创新雄安新区人才集聚机制的论题,以期达到实现雄安新区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集聚的目的。本文首先对从雄安新区人才集聚的现存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然后着重分析了雄安新区实施人才共享机制的必要性及有利条件,最后对如何在雄安新区实施人才共享机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海洋强国"和"江苏沿海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推进,连云港市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江苏沿海开发龙头的连云港市,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建立了包括海洋运输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临港产业、海水制盐业等的海洋经济产业体系。为促进连云港市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市",文章阐述了连云港市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全市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企业经济》2014,(12):68-71
提升服务外包产业集群竞争力是推动服务贸易产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本文分析了江苏省离岸服务外包的总体态势及产业集聚发展现状发展现状,通过GEM模型指标体系,从基础、企业和市场三个"因素对",对江苏省离岸服务外包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测度和评价,认为尽管江苏省离岸服务外包产业集群竞争力在我国处于领先地位,但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仍处于低端状态,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最后提出了优化产业环境、实施人才战略、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开拓国内外市场、突出产业集聚等快速提升江苏离岸服务外包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产业集聚在推动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本和韩国是发展产业集聚比较成功的国家。文章通过对日本和韩国产业集聚发展的比较分析,为我国产业集聚发展提供有力的借鉴和启示,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集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的重大战略,科技创新在推动国家创新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区域科技创新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本文通过对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秦皇岛引进创新人才的政策分析,着眼于人才引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秦皇岛能够利用经济发展优势和人才发展环境有效吸引科技创新人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