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煤炭在我国的基础能源战略地位及最主要碳排放源现实使其成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聚焦的重点。本文用IPCC的研究方法分析我国煤炭产业的碳排放情况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在总结我国煤炭产业建设绿色矿山、创新煤炭综合利用技术和发展新能源等碳达峰、碳中和实践创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煤炭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利用制度优势、明确产业方向、构建绿色产业、开辟全产业链低碳市场和充分发挥碳汇市场功能等促进“双碳”目标实现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后,天然气在中国能源转型中的角色定位、发展路径发生一定变化。与全球天然气发展趋势不同,众多机构预测“双碳”目标下中国天然气需求在2040年前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天然气发电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工业部门和城市燃气领域天然气需求也将有较大增幅。安全性、经济性、融合性是“双碳”目标下中国天然气利用的关键词。结合中国当前的天然气利用政策体系,建议一是明确天然气优化利用政策导向,在保障居民用气基础上重点推动天然气调峰发电、交通用气等领域发展;二是鼓励以天然气为补充的低碳供暖模式应用;三是完善促进天然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机制设计与配套政策;四是加大对水运行业应用LNG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正>抢占碳减排量交易市场高地,通过企业碳减排量的交易促进企业控排降碳是“双碳”实施路径上的必然调控手段。国务院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中指出,要求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目前,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是未来治理工作的主要思路,地方碳排放“双控”模式与机制亟需创新。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作为全国煤炭生产和消费大省,以“碳达峰”为目标约束条件对其煤炭产能和消费情景进行研判和预测,对实现“碳达峰”目标、推进煤炭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理论和现实价值。本文以“碳达峰”为目标约束条件,从供给端和需求端两方面着手,对煤炭的科学产能(区分各主要产煤区)和消费(区分居民部门、主要工业部门和煤炭外输)情景进行预测。研究发现,在“碳达峰”目标的约束下,结合内蒙古科学产能发展及煤炭消费需求情景分析,2025年、2030年内蒙古煤炭科学产能充裕,足以保障能源供给。本文分析“碳达峰”目标下内蒙古煤炭产业的转型路径,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2021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能源供需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带动全球能源治理格局不断演变,世界各国出台相关政策,推动能源结构加快向绿色低碳转型。世界主要油气资源国在推动能源转型的同时,仍在进行内部改革,强化油气行业竞争力,加强市场维护与合作,维护本国传统能源地位。《格拉斯哥气候公约》的达成给未来国际社会碳减排和能源转型指明了新方向,主要油气消费国纷纷设立气候目标,引领本国绿色低碳转型;绿色金融也在引导市场资源流向绿色低碳领域。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出台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战略,绿色金融的作用也会愈发重要,相关议题的法律法规及标准制定、环境风险的分析、信息披露监管等制度将会进一步健全。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未来传统油气资源国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将被大大削弱,资源国与消费国之间的界限也会日渐模糊,新的“能源地缘政治版图”正在重构。  相似文献   

6.
8月2日,国家能源局召开三季度网上新闻发布会,发布2022年上半年能源形势、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上半年,国家能源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落实“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大型水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建设,聚焦能源安全供应和民生保障,努力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稳步扩大。  相似文献   

7.
国际能源治理体系呈现“碎片化”和“无序化”趋势,全球能源发展进入重大变革期。基于“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模型,针对全球能源转型发展新形势,设计了可持续转型、能源独立和新能源加速3种碳中和情景,在有关中国人口、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的假设基础上,系统模拟了大变局对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径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不同情景下,中国能源需求将在2030-2035年达到42.8亿~43.8亿吨标准油峰值,之后维持在40亿吨标准油以上水平,其中煤炭、石油与天然气等化石能源需求将先后达峰,达峰后需求快速下降,非化石能源则逐步成为能源和电力供应主体。为保障能源转型的顺利推进,需持续提升能源供给质量,把握好能源转型节奏,加强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创新,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大力推进能源与关键矿产的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的中国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煤炭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占据主体地位。煤化工以煤炭为主要原料。我国在2020年提出了“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大力支持新型能源,提高排放温室气体的标准,给煤化工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煤化工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由于受到技术、市场、政策等方面的影响,财务风险加大,这就需要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随着供给侧改革、环保督查、能耗双控、碳双控等政策的实施,我国甲醇产能利用率不断提升,甲醇企业集团化、规模化程度不断增强,需求重心继续向石化替代领域方向发展。我国甲醇市场7年周期性走势愈发明显,其中2008-2014年为第一个7年,2015-2021年为第二个7年,2022年为第三个7年的开始。  相似文献   

10.
2023年,在世界地缘政治动荡、能源价格中高位徘徊、应对气候变化以及绿色低碳转型等多种因素持续交错叠加背景下,中国能源政策坚持战略定力,进一步聚焦能源安全保障、促进多品种能源融合发展、能源与数字信息化技术耦合协同、推动天然气加快发展,以及进一步加快绿色低碳能源布局和规模发展。2024年,中国将继续深化能源体制改革,提升能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升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促进天然气全产业链发展;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促进电力市场与新能源发展;加快碳市场体系建设,遏制碳排放上升态势,最终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促进能源产业现代化发展夯实政策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