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木薯产业化发展模式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以广西木薯产业化发展模式中的主导模式"公司+基地+农户"以及"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为例,分析了广西木薯产业化模式中参与主体之间的联结问题。针对两种模式中优点与不足,该文就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农户和政府等产业化经营参与主体方面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农业产业链”的实践总结与创新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与现代农业的有效结合推动了农业产业链的转型升级。综合资料梳理和实际调研,归纳总结出当前我国"互联网+农业产业链"的发展模式,主要包括合作社主导模式、龙头企业主导模式、产业联盟主导模式和电商平台主导模式。从上述相关经营主体的彼此需求与未来发展趋势入手,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未来农业产业链转型升级的创新路径,即"核心企业+全产业链增值"的创新路径,及"平台生态圈+中小企业集群"的创新路径。最后从加强顶层设计、增加现代服务业投入力度、培育新型农业人才和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林甸、桦南、青冈和甘南等4个国家级贫困县的8个贫困村进行走访和调研,介绍了8个村当前的产业扶贫模式,分别是"企业(公司)+基地+贫困户""新型经营主体+基地+贫困户""金融扶贫+贫困户""特色产业+贫困户""电商产业+贫困户"和"乡村旅游+贫困户",从而分析我省产业扶贫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加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和加速一体化进程,继续加大资金、项目和政策整合力度,继续加大贫困村产业基地建设,继续加大重点龙头企业建设和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4.
<正>江苏省睢宁县近年来通过实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建设和"机器换人"工程,农机化高质量发展初见成效。主要粮食作物机耕整率达到100%,机械收获率达到97.2%,机械化作业水平持续提升。创新"扶贫+农机化""支部+农机合作社"等载体模式,构建农机作业网格化服务体系,壮大了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推动了村集体经济增收和农民致富。  相似文献   

5.
落实十九大精神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泸西县通过"党总支+合作社、联农户、连龙头企业"的"村社合一、社企共融"模式,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发展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大规模进行土地流转,提高土地产值,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耕地面积达2800余万亩的农业大市,绥化曾经面临农业生产效益低、务农劳动力素质下降、农民种地积极性不高等难题困扰。近年来,绥化市总结探索了"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农业企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户""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同时,加速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7.
正地处秦岭深处的陕西渭南市华州区金堆镇建设高山西红柿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采取"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统一流转土地、统一标准建棚、统一农资供应,由第三方进行技术管理、产品销售、生产管理。目前产业园设施化种植86亩高山西红柿,带动508户贫困户增收。  相似文献   

8.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关系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和前景理论,分析为何相关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而大多数合作社却因融资难、参保贵未实现成立初衷。提出要想通过合作社实现农民增收、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提倡组织创新,鼓励成立股份制合作社、联合社,降低交易成本,应通过"联合社+银行+保险+政府"模式,以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为主、收入分配职能为辅,为合作社提供资金保障和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带动农民发展、共同致富的模式也在不断创新。成立于2014年的云南牛牛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位于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是"云南省红河州州级龙头企业"。2017年,牛牛牧业与9个综合服务合作社合作,建设饲草饲料收购站,签订牧草种植协议,通过由综合服务合作社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牛牛牧业种植、加工青贮玉米的方式,形成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既保障了公司的饲料来源,又与当地的综合服务合作社形成了长期  相似文献   

10.
以赣州市三家典型果业专业合作社的为例,比较分析了不同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经营模式、制度特征方面的共性和特性,以及其差异化发展路径下产生的不同社会经济效果。通过案例研究发现,由能人大户主导的、利益联结紧密型合作社在带动能力和发展潜力方面,要相对优于农民自发组织型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主导型合作社,并得出结论: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农村精英仍然属于稀缺资源,"公司+农户"的外部矛盾被转化为合作社的内部矛盾,以农户为主体的纵向一体化经营是合作社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正陕西省安康市大河镇大坪村共528户2298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244户674人。该村确定了"发挥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农业企业、种养大户、合作社带动作用,吸收贫困户融入特色农业产业链"的脱贫思路,探索提出了农业产业精准扶贫的四种模式。一是"党支部+公司+贫困户"的"规模流转"模式。村党支部与帮扶企业康宏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  相似文献   

12.
正成武县为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探索推广了以"渔民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充分发挥渔民合作社的引领带动作用,引导渔民合作社组织参与精准扶贫,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2017年以观赏鱼、鲟鱼、甲鱼为养殖品种在贫困户中开展渔业精准扶贫工作。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把产业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13.
正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紧紧围绕"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的高原特色农业建设内容,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强化规模化农业产业基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发展,强化优势品牌建设,搞活市场流通,积极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促进农产品上行,解决贫困户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打造"贫困户+合作社+电商平台"为主体的电商扶贫模式。让农产品插上"电商的  相似文献   

14.
<正>多年来,插旗镇的芥菜示范基地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开展订单生产,产业加工精深化程度越来越高,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强,芥菜成为带动当地农民有效致富的好产业。湖南省华容县有着悠久的芥菜种植历史,素有中国"芥菜之乡"的美誉。而华容县插旗镇则是"华容芥菜之乡",是被公认的华容芥菜源产地。经过多年发展,插旗镇的芥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在三产融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为进一步了解闵行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国家统计局闵行调查队于2018年5月至6月在区内5个镇抽选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了一次专题调研。一、被调研合作社基本情况被调研的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包含3家闵行区级示范合作社,成立时间为1-12年不等,其中12家成立时间为6-9年。从经营方式看,12家为"合作社独立经营",7家为"家庭农场+合作社",1家为"公司+合作社+农户"。从经营规模看,有11  相似文献   

16.
一种有效的产业扶贫模式必须要解决贫困人口产业参与和价值分享、产业增值空间拓展、产业带动主体培育及利益联结机制构建、贫困社区资源激活四个方面的问题。产业链嵌入式扶贫取得成功的关键正是要将贫困人口固定到扶贫企业主导的产业链条之中,并通过促成产业要素的集成和产业价值的大幅增长而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这种扶贫模式兼顾了贫困户、企业及其他新型经营主体的多方利益,是企业主动参与扶贫的一个有效选择。作者通过对铁骑力士集团"1+8"扶贫模式的实证分析发现,产业链嵌入式扶贫既需要动员乡村内部力量,解决贫困户因能力不足、激励不够而导致的贫困人口产业参与困难问题,也需要借助外部龙头企业,解决对贫困人口产业带动力量不够强劲、不可持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脱贫攻坚战略的核心在于发展产业。在产业发展中,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济主体思想活跃、经营管理能力较强等优势,与贫困户展开深度合作,建立密切的利益联接机制,能带动脱贫工作快速开展。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脱贫攻坚的关系,探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主要的利益联结模式。  相似文献   

18.
正2011年注册成立的江苏省泰州市红陈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地处姜堰区桥头镇桥头村,合作社现有社员170户,社员出资总额500万元,目前主营的食用菌种植以香菇为主,香菇种植面积1000余亩,年产菇5000余吨,销售额4000万元,净利润80余万元。经营模式:由"分散自营"向"统一租地+统一经营"过渡起步前:"农户自营+合作社统购农资统售香菇"主导经营模式。合作社成立之初,社员每人入股1000元募集资金,股金既可用于  相似文献   

19.
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林业扶贫措施与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的调研工作获取的一手数据与资料,归纳总结了龙胜县开展林业扶贫工作的主要措施,系统分析了"政府+龙头企业+贫困户""政府+合作社+贫困户""政府+村集体+贫困户"3种林业扶贫模式及成效。研究表明,龙胜县在林业扶贫方面成效显著,其经验可为我国其他地方开展林业扶贫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年来取得显著成效,但部分地区的脱贫成果还不稳固,面临着产业发展过度依赖政府、农户内生动力不足、新型经营主体带贫不强等制约因素。适宜的产业发展模式是这些地区克服制约因素、巩固产业扶贫成果、接续产业兴旺的重要手段。本文在总结产业扶贫经典模式的基础上,提炼出以政府为核心的"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以市场为核心的"产业基金+龙头企业+贫困地区资源+农户"模式和以社会力量为核心的"社会组织+政府+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深入剖析三种模式的参与主体和运行机制,揭示这些模式的特征和适用条件,为欠发达地区因地制宜选择产业发展模式提供依据。未来要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力量的作用,构建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以促进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的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