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国个人所得税自开征以来,在调节个人收入、增加财政收入、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个人所得税在实施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工资薪金及年终奖金的个税计征情况,分析了个人所得税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完善个人所得税提出了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个人所得税的存在起着调节居民个人收入、维护社会公平的作用,为了能更好的发挥个人所得税的作用,如何在激励个人创收与获得最大税收收入之间平衡?是我们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本文将立足于2019正式实施的新个人所得税政策,从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意义入手,研究个人所得税改革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并针对本次改革中的一些不足提出相关建议措施,将鼓励创新纳入到个税改革中,体现政策的引导性,更加的惠民。  相似文献   

3.
在近30年来虽偶有低迷但却是一直稳步增长并且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最完善、税负最公平、效率最高的税制之一的美国,我国从1980年才开征个人所得税,征税历史并不长。虽长短经历了六轮个税改革,但是相对于西方各福利国家的完善财税机制而言,我国个税改革还需进行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会计》2004,(4):28-2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近期以来,部分地区违反税法和全国统一规定,擅自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和扩大不征税项目的适用范围,违背了依法治税的原则,不利于统一税政、公平税负、规范税制,对调节收入分配和组织个人所得税收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产生了很大负面影响。为了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切实落实依法行政要求,维护税法的严肃性、权威性和统一性,现就统一、规范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和不征税项目的问题通知如下:一、依法治税、统一税政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由于市场资源的分配和个人因素的影响,贫富差距很大,收入和支出的不平衡也会影响到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与此同时,这也将使我们难以维持稳定的社会经济发展。于是,为了更好地解决贫富差距等一系列问题,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和增加各专项附加扣除额。新的个人所得税最终将于2019年1月1日实施。由此可见,这次税制改革的目的是更好地便利于人民,设身处地的为老百姓着想。本文分析了个税中各项附加扣除在税制改革中的意义,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个人所得税是关系民生的重要税种,国家高度重视对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是国家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分别从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改革的背景、基本内容、意义、问题及解决措施几个方面进行探究,以使得该政策能真正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股权激励涉及的个人所得税问题一直备受我国税务机关的关注,而关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所涉及的个人所得税问题,我国政府更是不断颁布税务文件加以解决,形成了现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中关于个人所得税处理的完整体系。本文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中个人所得税处理进行了归纳,对三种股权激励方式的个税区别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8.
动态与信息     
《中国农业会计》2005,(8):42-43
中注协发布10项准则征求意见稿;我国外汇储备突破7000亿美元;我国人民币存款稳定增长;从四个方面改革和完善财政体制;2004年国企改革“成绩单”;购买债权收入应征收个人所得税;我国实际使用外资5844亿美元;苏州30万元年薪难求CFO;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通知退还多缴的股息红利个税;城镇闲置土地400万亩;10年间乡镇数减少9970个。  相似文献   

9.
1980年我国个人所得税开征的初衷,主要是体现维护国家税收主权的要求和在国际交往中平等互利准则的要求,当时的主要征税对象就是外籍人员.时至今日,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情况和功能定位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涉外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仍然是个税征管中不容忽视的一块.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个人所得税除了是国家筹资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还是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的政策手段。相比于筹集税收收入,个税设计的初衷是居民收入的二次分配,它本应在促进社会公平上发挥显著的作用,然而目前个税的税制设计在税负公平上却存在很大的弊端,导致其未能发挥应有的税收功能。将用理论结合案例来分析个税现行税制的公平缺失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具公平治税思想的家庭课税制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进一步揭示土地财政已存在的区域差异规律,为构建更为科学、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推动"征地→批租"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模式转型提供新的研究视角。[方法]文献资料方法和比较研究方法。[结果]现有研究证实了土地财政规模及依赖程度、财政收入激励下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方式、土地财政推动经济增长、土地财政影响居民收入消费及公共品供给、土地财政与城市用地规模联动关系等方面,在全国范围内都存在东部、中部、西部的区域差异。国外保有环节的房地产税是地方政府持续的财政资金来源;同时,是促进房地产市场有序发展、抑制城市蔓延的有效政策工具。[结论]未来研究方向是以地市为单元,探明各类土地财政构成要素对于经济增长、居民收入与消费及产业服务化、城市公共品供给、城市各类用地规模增长的影响内在机理;构建区域差别化的保有环节房地产税征收管理政策方案。  相似文献   

12.
付丽 《林业经济》2012,(5):117-119
2011年11月1日起,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正式施行,我国资源税改革踏上新的征程。但我国现行资源税仍存在征税范围较窄、计税方式不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无法与资源税改革相适应、资源税税收收入归属不科学等问题,因此,资源税改革必须向纵深化推进。应该扩大征税范围、推进从价计征方式的使用、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实现资源税税收收入中央与地方共享。  相似文献   

1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ricultural taxation 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 has been thoroughly explored for many countries. Recently, China has taken various measures including the rural taxation reform (RTR) to promote grain production and to increase farmer incomes.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Chinese policy of abolishing rural taxation has improved farm households’ incomes and affected their production decisions. Using household survey data obtained from three regions in China, we estimate the effect of the RTR on farmers’ incom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TR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farmers’ post‐tax net income by 9.2% in Shandong, 16.9% in Shanxi and 16.8% in Zhejiang. These increments, mostly from farm income rather than from off‐farm income, are much higher than the direct income increase from the tax savings. In addition, we examine the dynamic impact of farmers’ net income, and find that the RTR has a sustained positive income effect in Shandong and Shanxi, whereas its positive effect in Zhejiang appears temporary. We also examine farmers’ production responses to the RTR. Results show that farmers in the three regions respond in different ways: farmers in Shandong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ir labour input, farmers in Zhejiang increase intermediate inputs, whereas Shanxi farmers augment their intermediate inputs and enlarge their crop acreage. It appears that the farmers’ responses to the taxation reform vary due to the agronomic and economic factors in these three regions, suggesting that diverse post‐RTR supplemental policies should be implemented in different regions.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工业化国家(地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经验并得出对中国的重要启示。中高收入阶段中国农民增收将面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区域经济增长新格局涌现、劳动年龄人口趋紧、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深化等因素影响,到2020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达到1万元,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主力,农民收入的区域差异将缩小。  相似文献   

15.
当今湖南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不仅制约着湖南的经济发展,而且可能引发种种矛盾,危及社会稳定,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庞大的农业人口与有限的农业资源的尖锐矛盾是湖南省"三农"问题的直接原因;而工业化道路偏差和城乡二元结构是体制原因."三农"问题导致农业低效率、农民贫困、农村不稳定等种种结果.解决的办法是进行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改革城乡分割体制、完善农村税费改革,以增加农民收入和为农民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有偿使用改革对中国城市发展的意义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公共土地批租制度进行比较,探讨完善中国大陆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方法与途经.研究方法:实证与比较研究.研究结果:借鉴香港特别行政区公共土地批租制度的经验教训,中国大陆应加快对土地权益的研究及相关法律规章的修订,逐步建立起房地产年税体系,同时强化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及对土地市场需求的适应性.研究结论:土地有偿使用改革对中国大陆城市发展的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但和成熟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公共土地批租制度相比,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法律方面均存在诸多缺憾.  相似文献   

17.
干飞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2,25(7):28-30,41,55
在国外的矿业租税制度中,权利金是矿产资源生产权利的主要表现形式,在矿业税制的制定与实施中融入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激励制度。我国矿业租税制度在演化过程中出现了异化,表现在资源税与地租理论的解释不符,矿产资源补偿费经济利益关系体现不到位,矿业权价格严重异化。推动资源税费制度改革,要理顺经济关系,同时协调推进资源税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改革,明确矿业权价款和使用费性质以及改革价款和使用费制度,建立资源超额租金税制度。  相似文献   

18.
刘阳乾 《水利经济》2006,24(5):69-72
农村水资源费进行“费改税”的改革,是农民减负增收的需要,是保护我国水环境、改善水污染治理的需要,是国家税费改革和政府转变职能的要求,是建立公共财政、实现公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且现实中已经存在对水资源征税的要求。费改税符合市场经济下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能够减少外部性,符合资源的优化配置原则,此外还有国外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征收水资源税,有历史的传统,是改革发展的需要,有理论依据,有经验可鉴,是切实可行的,利国利民。  相似文献   

19.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财税特征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西部经济的不平衡性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财税政策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应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出发。分析财政税收的作用及其特征,寻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财税政策,即在财政体制、转移支付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Land use policy》1987,4(2):111-120
This article looks at land reform in history and compares it to the present. The primary concern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tenur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land reform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wealth and power. The main finding—that dispersed ownership and management correlate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is unsurprising. But it is more difficult to assess how conditions which are conducive to maximal production come about, or how a society shifts from concentrated power over land and labour to a dispersed tenure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