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应用中国环境风水原则规划"山水城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山水城市由钱学森院士提出,也是中国独有的的城市发展理论。本文将中国环境风水的规划原则,融合中国的山水观运用于山水城市规划。  相似文献   

2.
在综合分析南通市的历史发展、城市景观特色及总体城市设计要素的基础上,从城市空间结构控制、城市特色风貌引导、城市开敞空间引导和城市景观要素引导四个方面,研究和探讨以保护和延续"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特色风貌,突出和强化"山水城市"、"滨江城市"特色景观的构成要素为根本出发点和目的的南通市总体城市设计控制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素来将山水风景营造作为城市与自然融合的基本追求与价值依归,从建城之初"第一山水"的发掘,到建城之后"第二山水"的再发现,以及贯穿始终的关键建筑与关键地段的营建,在漫长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一座城市优秀的山水风景"基因"。借助回顾西安山水风景营造的历程,总结了西安在现代城市建设过程中继承山水风景"基因"的优秀经验,以及面对当前城市快速扩张所带来的严峻挑战,探讨了未来城市山水风景"基因"传承的相关途径,对于落实当前"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城市规划理念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山水城市"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山水文化与“山水城市”“山水”何意 ?“山水”是自然的最高代表 ;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襁褓 ;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温室 ;永远是人类与自然不可分离的生存伴侣。1 .古代中国 ,至迟在春秋战国时代 ,人们就把“山水”作为至尊至敬的自然之“神”。秦始皇、汉武帝祭五岳 (《尔雅·释山》、《周礼》有记 )、敬四渎 (为江、河、淮、济四水 ,《尔雅·释水》有记 ) ,表明“山水”为祖国壮丽山河的象征 ,是自然的最高代表。“山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襁褓。北京猿人生存在龙骨山 ,辽宁金牛山猿人生存在营口山 ,云南元谋猿人生存在大那乌村山 ,中原南召…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农村排水现状的调查分析,结合时下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总结出一些针对农村排水系统特点的具体农村排水问题解决办法,进一步促进形成广州"山水中的城市、城市中的山水"的山水城一体化城乡生态格局。  相似文献   

6.
季菲 《楼市》2012,(21):54-55
"以人为本,建设为民",这是桐庐政府的执政理念,而从近年桐庐的城市建设来看,桐庐确实是这么做的。近年来,桐庐以打造精美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大力推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环境日新月异,"富春山水·最美县城、养生福地"的品牌逐步打响,越来越多人来桐庐投资兴业、休闲定居。山水还是那片山水,但桐庐已非是昨日的桐庐。在桐庐的跨越式发展之下,我们特邀桐庐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董永泉来为我们分解"最美县城"的发展节奏。  相似文献   

7.
阆中古城已逾千年历史,保存了丰富的民俗、 风水、 三国、 科举文化和美丽的山水风光,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四川十大古镇".阆中旅游十三五规划以"山水城一体化"为重点.结合阆中古城的区位条件、 开发现状,对接"山水城一体"战略,可以从古城建设、 提升游客观光体验质量两个方面进行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相似文献   

8.
略论地下空间开发在中国山水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城市人居环境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山水城市”构想为中国 2 1世纪城市环境建设指出了一个努力的方向 ,本文拟对地下空间开发在中国山水城市建设中的作用略作探讨。  一、广义“山水城市”的概念由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山水城市”[1 ]是对现代绿色人居环境建设的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构想。简要归纳 ,“山水城市”的内涵主要包括 :( 1)“山水”作为自然生态因素的代表被提高到与城市人工环境并列的地位。“山水”泛指自然环境 ,“城市”泛指人工环境 ,“山水城市”的目标是建立人工环…  相似文献   

9.
任震 《城市问题》2011,(1):66-69
对兼并型城市"边缘区"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就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出了一种适合我国兼并型城市发展的"多核山水化城市"理想形态模式。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是一个多因素集合演变的过程,包括基础设施的完善,农业人口的转型,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产业的发展以及城市生活方式的形成等内涵。近年来,在城市化加速、房地产开始升温的背景下,一些大中城市的城郊村以及山水秀美的乡村,出现了在农村集体土地上违法开发房地产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钱学森与山水城市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文章认为钱学森山水城市理论的发展可以分成 :1.思想孕育阶段 ;2 .概念形成阶段 ;3.理论发展和推动实施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生态城市建设及其指标体系   总被引:57,自引:1,他引:57  
生态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新趋势。本文在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及实践的基础上阐述了对生态城市内涵的理解 ,探讨了建设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及其衡量标准等问题 ,并使用所设计的指标体系对广州市生态化水平进行了现状评价。  相似文献   

13.
城市的职能作用应包括政治及经济两个方面。城市管理职能、体系及城市对经济的推动作用的研究 ,均应包括在城市化的内容中。通过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回顾 ,说明城市与交通、经济、环境的关系。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应该是生态网状结构 ,不再是一块过大的板或内聚能量过大的堆。  相似文献   

14.
韩晓红  闫秀华 《价值工程》2010,29(3):168-168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整个国家的城市与建筑都在以无可比拟的速度发展着,城市急速地膨胀,新建筑大量地产生,取代着一个又一个经过千百年时光淘洗的古建筑。现在的中国城市,我们似乎已经看不见作为城市特质的一面了,到处是高楼大厦,风格迤异。中华民族耗费几百年上千年积累的那种曾经吸引了世界目光的古老庄严底蕴也渐渐地消失了。本文在对国内外城市从现象及发展程度上进行比较的前提下,笔者对于国内种种地区性特色消蚀,人文精神缺乏的局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建立与城市规模、城市首位度和城市规模基尼系数相应的经济规模、经济首位度和经济规模基尼系数指标,运用2007-2012年的统计数据测算各指标值,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与经济规模分布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两大结论:第一,目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规模与经济规模的增长率都呈下降趋势,但城市群内出现有若干经济规模发展快于城市规模发展的高效率城市,也有若干经济规模发展慢于城市规模发展的低效率城市,高、低效率城市正在改变城市群原来的人口与经济规模的结构.第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内人口与经济规模高度集中,尤其是最大城市上海市人口集中度严重.据此,笔者提出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进一步城镇化的建议:突破行政区域的限制,建立上海都市圈.  相似文献   

16.
城市意象要素的本土化文化认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研究了林奇的城市要素,从本土化文化认知的角度分析林奇城市意象要素的文化意义,以期为城市形象与城市整体设计提供新的认知;认为城市形象是城市发展的文化动力因,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之一,要创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必须创造性地开发城市的意象要素.  相似文献   

17.
城市经营是目前理论界的一个热门课题.然而,目前关于城市经营的研究探讨,主要集中在城市经营的内涵、内容、经营对象以及经营模式等方面,对于城市经营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则涉及较少.在明确城市经营内涵的基础上,讨论了城市经营中政府和市场所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国内"宜居城市"概念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赵勇 《城市问题》2007,(10):76-79
对国内宜居城市的概念研究进行了描述,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认为宜居城市是一个动态、综合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无论从软环境还是硬环境,从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来看,宜居城市最终要落实到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主题上.  相似文献   

19.
世界城市的涵义及其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从界定世界城市的概念入手 ,认为“世界城市”是指一种“世界城市地位” ,它既是个体概念 ,也是群体概念 ,既强调不同城市的共性 ,也重视城市间的差异。在此基础上 ,综合有关文献提出判别世界城市的指标体系 ,此后对全球化进程中世界城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并综合对世界城市涵义的理解 ,提出中国发展世界城市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创建"精明城市":合理利用地下空间——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明城市是针对城市过度蔓延、粗放增长而提出的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协调发展地上地下空间的一种立体集约型城市发展路径.在阐述规划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范围、意义和背景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探讨了重庆市城市规划过程中以城市精明增长为目标的指导原则,合理高效利用地下空间的条件、方法和现实意义,并提出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