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一、概况:里伍铜矿残采地段位于已经结束采矿作业的282 0米、2800米、2780米中段的B1、B3-1、B4矿体低品位矿块段,2003—2005年铜市场行情低迷,由于矿石品位在0.5%左右,通过计算没有开采的经济价值;2006年至今铜市场行情一路走高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的资源型矿山企业普遍面临贫、杂难选矿增多,易选矿、优质矿减少的现象.云锡公司同样面临入选矿石品位降低、杂质多、锡石结晶粒度变细等诸多问题.文章针对云锡新型Φ2米离心选矿机应用在铜锡硫化矿二段床前进行预先抛尾工作试验进行了探讨,并找出了Φ2米离心选矿机应用在铜锡硫化矿二段床前的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的资源型矿山企业普遍面临贫、杂难选矿增多,易选矿、优质矿减少的现象。云锡公司同样面临入选矿石品位降低、杂质多、锡石结晶粒度变细等诸多问题。文章针对云锡新型Φ2米离心选矿机应用在铜锡硫化矿二段床前进行预先抛尾工作试验进行了探讨,并找出了Φ2米离心选矿机应用在铜锡硫化矿二段床前的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4.
《企业技术开发》2016,(10):48-50
文章针对罗城一洞锡矿铜镍矿提出合理的选矿工艺流程、分选条件、药剂制度及最佳的选矿指标,为选厂处理该类矿石提供科学依据。原矿含Ni 0.64%,含铜0.33%,镍铜精矿含Ni 6.0%~6.2%,含铜3.96%~4.7%,铜镍金属回收率分别高达80%~81%、93%94%。该选矿指标与某研究所提供的同类矿石的选矿指标相比,在产品质量相近情况下,镍铜回收率都高出10%左右。  相似文献   

5.
某低品位铜钼矿可选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简述了梁邹矿业集团矿区内低品位铜钼矿的存在现状及开发必要,介绍了该单位技术小组所做的系列实验及对矿石开发的理解。目前,该矿区的低品位矿石有可观的储量,并且有合适的开采及选别方法,能为公司及社会带来效益。  相似文献   

6.
张洪博 《价值工程》2019,38(4):188-191
新疆某铜矿原矿石属于难选细泥质混合氧化铜矿,浮选作业段产生的尾矿含铜0.21%,仍有回收价值。本文通过对浮选尾矿开展磁-浮联合选别试验研究,以品位为0.69%的磁选精矿作为浮选作业段的给矿,最终经"一粗二精三扫"的浮选流程得到了产率为0.456%、品位为9.98%、回收率为5.69%的铜精矿,最终选矿综合回收率提升至85.69%。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17,(3):104-106
云南东川铜矿含有炭质,铜品位0.61%,碳品位10.30%,属高碳铜矿,铜主要以硫化铜的形式存在,占总铜总含量的93.44%。根据其工艺矿物学性质,采用脱碳工艺消除碳的影响。通过预先脱碳、两段铜粗选、一段铜精选、一段铜扫选、中矿顺序返回的流程处理该矿物,获得了铜品位为16.23%、回收率为82.39%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7,(14):162-165
云南某低品位铜矿中含铜0.33%,铜主要呈原生硫化铜态存在,伴生银矿品位为3.71g/t,脉石矿物主要为蛇纹石、滑石等。由于铜及伴生银的品位较低,必须选择适当的流程和药剂,在选别铜的同时也能将银很好地富集起来。通过磨矿细度试验和捕收剂、抑制剂种类等试验的研究,最终采用丁基黄药和Z-200混合(1:1)捕收剂80g/t,2#油30g/t,石灰为300g/t,通过"铜硫混浮-粗精矿再磨浮选"的工艺,获得了铜的品位为16.48%,回收率为82.42%的铜精矿,其中银的含量58.23g/t,回收率为27.12%,选矿指标较好。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7,(16):100-102
复杂多金属矿分离回收是目前选矿面临的技术难题,也是解决资源短缺形势的有效手段。西藏某多金属矿有价元素为锑、铅、锌及伴生元素银,主要锑铅赋存矿物为脆硫锑铅矿,主要锌矿物为闪锌矿。矿石矿物组成复杂,有用矿物嵌布粒度细,共生紧密。针对该矿石性质,考虑经济技术指标,采用锑铅-锌优先浮选,阶段磨矿阶段选别的工艺流程,获得锑铅精矿锑品位30.31%、回收率90.76%,铅品位25.33%、回收率90.45%,银品位1899.40 g·t-1、回收率87.46%,锌精矿54.71%、回收率89.50%的选矿指标,此结果可作为该类矿石生产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张明明 《价值工程》2016,(35):135-136
某铅锌矿主要含方铅矿与闪锌矿,单体解离难度大,属于难选矿石。针对其矿石性质,采用不同浮选药剂以及采用不同浮选工艺筛选锌和铅,得到合格的铅精矿和锌精矿。经过条件试验,在铅锌粗选和精选中加入黑药、石灰、硫酸铜、硫酸锌、黑药和乙硫氮等多种药剂,得到的矿石中铅的品位达到了59.88%,质量达到72.18g,锌的品位达到32.02%,质量是24g,所选工艺流程为该矿样选矿工艺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德化县下尖铜、金矿位于东南沿海火山活动带寿宁—华安火山基底隆起带中段东侧。铜、金矿赋存于上侏罗统南园组第三段酸性火山碎屑岩中,主要受祭坑—淳湖北西向断裂控制。与铜、金矿化关系密切的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褐铁矿)化、绢英岩化等。目前已发现2条铜、金矿体,矿体呈脉状、长透镜状,长200~500 m,厚1.2~3.5m m,走向310~335°,倾向北东,倾角75°~85°,矿石品位:Cu 0.35%~1.12%;Au0.19~14.67 g/t。矿石主要为黄铁矿化石英脉型、绢云母化黄铁(褐铁)矿化硅化蚀变岩型。初步研究表明该铜、金矿为与晚侏罗世火山作用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铜、金矿。找矿标志主要有:古采坑、黄铁矿化、次生石英岩(石英脉)、缓倾角断裂、铜、金化探异常(土壤或重砂)等。  相似文献   

12.
峪耳崖金矿缓倾斜顶板破碎极薄矿脉开采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军智  耿彦军 《价值工程》2011,30(16):51-51
结合峪耳崖金矿缓倾斜矿体顶板破碎极薄矿脉的开采技术条件,设计采用全粒级废石胶结条柱充填连续分条采矿法开采盲9矿体。该采矿方法的使用,降低了充填成本,同时节省了废石运输和提升成本,加强了顶板管理工作,改善了采场作业环境,充分提高了矿石回收率和入选矿石品位,对顶板破碎的缓倾斜矿体极薄矿脉的开采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某高砷硫化铜锡矿石的特点,通过试验对比了某厂新引进捕收剂与原捕收剂的效果。在小型试验中,该新型捕收剂在浮选铜砷分离作业减少一次的前提下,铜精矿中铜回收率提高2.5%,品位提高了4.5%,砷品位降低了0.393%,同时粗选泡沫中锡金属的流失减少了1.13%。  相似文献   

14.
我国各地质队和矿山对矿石品位指标的重视程度正随着日渐讲求经济效益而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从事资源勘探和利用的实际工作者不再满足于沿用三十多年一贯制的品位指标,而要求在理论上进一步弄清矿石品位指标的内容和重新核定适用于我国情况的相应标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堆浸选矿技术在工业选矿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是目前国内外应用范围最广、最成熟的一种选矿工艺。当前国际上主要使用这种技术对易选金、铜氧化低品位矿石堆浸进行选矿。湿法堆浸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矿物选冶技术,具有能耗低、投资小、污染轻等方面的优点。基于此,文章对多重渗漏阻隔技术中湿法堆浸工艺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价值工程》2013,(25):29-30
随着硫的品位逐年升高,提高选硫回收率已成为矿业普遍关注的研究课题。文章基于对高硫铜矿矿石性质的多年的研究,介绍铜山铜矿选硫工艺流程,并结合高硫铜矿选硫实践研究,深入探讨提高该矿的选硫回收率的有效途径,为改革选硫工艺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彦强 《价值工程》2014,(24):320-321
盘羊沟斑岩铜(钼)矿呈细脉状、零星、分散,不连续、品位低的特点,主要充填在相互平行的原始的节理、裂隙之中,矿石简单、蚀变较弱。结合一定规模和强度的Cu、Mo化探组合异常分析,认为该区矿化仅为浅地表露头,深部仍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8.
董金波 《价值工程》2014,(27):309-310
随着我国采矿业的发展,焦家金矿的开采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焦家金矿的采矿方法分为上向水平分层进路充填采矿法和下向水平分层进路充填采矿法,进路采矿至主断裂带时,对下三角矿石进行回收处理。为减小下三角矿石损失,增加矿石回收率,对矿石品位较高的下三角矿石研究制定单独回收方案。方案中下三角矿石分两步进行回收,该方案可以将下三角矿石回收率提高14.8%。降低资源损失,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宁城县十八台超贫铁矿矿床采用“原矿粗磨磁选—粗精矿再磨精选”的工艺流程回收矿石中的磁性铁。采用该工艺可获得产率8.47%、铁精矿品位TFe 65.82%、TFe回收率39.88%、磁性铁回收率95.38%的选矿技术指标,铁精矿中各项杂质含量均符合相关质量要求。试验结果说明该矿石的可选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李国柱 《价值工程》2011,30(22):32-33
洛坝金矿床矿石工艺类型为贫硫化物全氧化含金矿石类型,矿石中金矿物为自然金及银金矿,有害元素炭品位为﹥0.1%,金矿物粒度细小,赋存状态以裂隙金为主,次为粒间金、包裹金;载金矿物主要为褐铁矿,粒度粗细不均,大部分粒度较细;通过对矿石质量研究,为选矿试验提供必要参数,并为矿床下步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