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功能向多元化发展,城市综合体成为各大城市的增长引擎,城市形象的名片。为解决对城市区域功能复合化要求与城市功能分区规划的社会矛盾,尤其为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提供新的策划思路,人们将这种理念称之为推动经济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新引擎。从某种意义上讲,未来我国城市开发的竞争也是综合体的开发竞  相似文献   

2.
在目前政策及市场走势不明朗、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开发城市综合体考验的是开发商的综合操盘能力每遇到房地产调控,商业地产总是被开发商视为"避风港",纷纷加大投资。近两年来,常见于一线城市的城市综合体逐步转战到二三线城市。  相似文献   

3.
伴随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一种新型房地产开发模式——城市综合体开发悄然兴起。虽然城市综合体开发是以“造城”的方式进行房地产综合开发,改变了传统或住宅或商业的单一开发形式属于一种新型的房地产开发模式,但从万达广场、华润万象城等城市综合体开发项目的成功案例中,不难预见,城市综合体开发将会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深...  相似文献   

4.
城市综合体开发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一种新型房地产开发模式——城市综合体开发悄然兴起。虽然城市综合体开发是以造城的方式进行房地产综合开发,改变了传统或住宅或商业的单一开发形式属于一种新型的房地产开发模式,但从万达广场、华润万象城等城市综合体开发项目的成功案例中,不难预见,城市综合体开发将会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铁路车站综合体与城市小区域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高速铁路车站相对缺乏建设和开发经验,通过对国内外现有文献的研究,回顾铁路车站发展历程及其功能作用,明确铁路车站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在系统分析国内外铁路车站综合体开发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讨我国车站综合体开发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为我国建设集城市门户、经济枢纽和交通枢纽于一体的铁路车站综合体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建居住区大量涌现,需要大量社区商业设施配套来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城市社区商业综合体应运而生。本文在对国内8个典型社区商业综合体详细调查的基础上,从区位选择、功能布置、业态组合和经营方式等方面研究影响城市社区综合体开发和经营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我国建设城市社区综合体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导刊》2012,(1):40-45
主持人:中国城市经过20年开发,已进入了二次改造时期。二次改造的提升必然面临商业的发展,进而涌现大量的城市综合体建设。如何有效超前的开发综合体,这个课题很大很尖锐,如城市综合体建设的条件与环境等。现在我们先听听国际经验和教训,JohnFitzgerald先生来自美国。中国城市在面临城市升级,您对综合体发展有什么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城市综合体的理念和可持续景观设计的理念出发,研究了城市综合体的可持续景观设计及其设计原则,并以实际案例对其进行的可持续景观设计进行简述,为我国城市综合体的可持续景现设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城市综合体的开发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商业地产的逐渐升温,城市综合体开发在一些大中城市正如火如荼。目前,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已经出现了这种综合了住宅和商业的新型地产开发模式,华润、万达、新世界等知名地产企业也纷纷将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综合体在一‘些大中城市布局建设。本文对城市综合体的开发模式以及风险控制进行粗浅探析,以期促进城市综合体开发模式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城市综合体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近几年来,城市综合体已在我国很多大城市开始盛行。本文首先阐述了城市综合体的概念和产生原因,并以城市化历程作为背景,分别追溯了西方国家和中国城市综合体的起源和发展,分析了城市综合体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揭示了产业革命、城市化和城市综合体之间的逻辑发展关系,以及城市综合体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李琳 《中国房地产》2011,(11):57-59
城市综合体作为区别于传统住宅开发的新型模式,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国内开发商与地方政府所接受。据统计,目前国内采用城市综合体模式的住宅开发项目比例,已经超过三成。在非城区偏远地带,城市综合体更是成为住宅开发的主流模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综合体项目以及它的运营管理也在不断推进,城市综合体本就是时代发展下的派生产物,因为社会的需求与发展需要而建设于适合的地方。城市综合体要想有一个深层次的研究,不仅要研究其开发的内涵,同时也要研究其运营管理,创新它的运营管理,才能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体的总体层次。  相似文献   

13.
城市综合体.是指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三项以上的城市生活空间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城市综合体已经是城市商业地产的重要业态,由于城市综合体本身业态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企业技术开发》2016,(11):141-142
桩基施工属于城市综合体项目开发工程施工的基础工程,桩基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对于综合体整体施工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很多项目后期在工程管控方面存在问题也多是因为桩基等基础施工问题引起的。文章在理清城市综合体项目桩基施工的重要性基础之上,分析了城市综合体桩基施工存在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和意见建议,以期能够对城市综合体项目桩基施工关键问题解决与处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导刊》2012,(4):106-107
步入21世纪,中国迎来了城市综合体遍地开花的时代。城市综合体是城市发展的方向之一成为各个城市政府和开发企业的共识。城市综合体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那么,如此全面、综合的建筑形态是怎样设计出来的呢?综合体的出现,对建筑设计行业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导刊在此分享广佛智城的设计案例,邀请建筑设计大师盛宇宏进行解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的人口、用地不断聚集,为了有效适应这一种变化趋势,城市综合体应运而生。城市综合体的出现,为城市居民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便于商业、办公、居住、餐饮等行业的业务的有效开展。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的核心位置以其便利的交通运输、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较为庞大和集中的人流等,使其成为城市综合体建立的首选选址区域。但是,由于城市的中心区域的过度集中,城市中心的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和显著,这就使得城市综合体的选址不再局限于城市的中心领域,非中心地带的城市综合体逐步成为大势所趋,对这些非中心区域的重视,进一步满足了城市的发展需要以及人民日益增长的经济需求。  相似文献   

17.
孙磊 《中国房地产》2012,(17):54-57
一、国内城市综合体的发展现状城市综合体是从"城市性、开放性和集约性"层面切入城市发展本质,将城市功能与城市发展的内在逻辑,通过城市建筑实体与城市空间的有机结合而形成,其利用建筑空间复合化、集约化和开放化,满足城市的商业、办公、居住、旅游、展览、餐饮、会议、文娱等城市功能空间需求,并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空间能动关系,构成多功能、高效率的经济聚集体。我国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历程尽管短暂但发展迅速,由于城市综合体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运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一些城市已经把城市综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已有10年,至今已经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是概念引入阶段,时间大约是2002-2005年,该时期特征为城市综合体的概念导入期;第二是理念成型阶段,时间大约是2005-2006年,该时期特征是部分发展商实践开发城市综合体;第三是开发高潮阶段,时间由2007年至今,中国城市综合体遍地开花,进入全面发展阶段。截至2014年9月,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50座主要城市中建成、在建、待建城市综合体项目超过2000个,非住宅物业总体量突破6亿,已然呈现供需失衡趋势。  相似文献   

19.
《价值工程》2016,(6):73-75
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升温,"城市综合体"这一原本新鲜的名词逐渐成为建筑界的热门话题。这些近年来常州突然涌现的商业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城市综合体。都有相似的特征:体量庞大、商业业态完善、影响范围较广、有极强的聚合能力。这一连串的名字,也勾勒出常州城市综合体之战烽烟四起的图景。但商业综合体的开发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与城市整体发展规划、布局不够合理;商业综合体开发前期的筹备不足;同业竞争过于激烈等问题。由此,课题组提出了"常州市城市综合体建设的调查与研究"这个课题进行研究,试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就城市综合体的概念、内涵、特征、类型、发展概况及前景、整体规划布局及功能组合等几个基本问题进行解析,并阐述相关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作为山东省国资委旗下最大的零售业商业集团——鲁商集团的子公司.鲁商置业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频频出手大型商住项目。除济南、青岛等山东当地市场外,去年已将其城市综合体开发模式延伸至东北.在哈尔滨拿下总建筑面积达200万平方米的大规模地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