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经热点     
正亚行维持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亚洲开发银行发布的最新一期报告称,平稳的消费和不断增长的外部需求将支持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尽管中国面临房地产行业持续放缓、以及今年早些时候的信贷增长紧缩以及劳动力减少等压力,但亚行维持其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预测,即2014年为7.5%,2015年为7.4%。亚行首席经济学家魏尚进表示:"在中国转型的关键时期,政府提出的结构性改革措施比完成经济增长目标更为重要。即使经济增长率低于预期,只要就业情况良好,就没有必要惊慌。"受  相似文献   

2.
王琦 《中国企业家》2008,(3):124-125
2007年,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实现了最快速的发展。2008年,中国经济总体增长态势不变,金融市场逐步开放,居民可支配收入高速增长,房地产龙头企业完成上市的飞跃,这些有利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2008年房地产行业将与中国经济一样,增速放缓,但仍保持向上。  相似文献   

3.
前几天看北京大军经济观察中心的姚永玲博士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隆国强博士在中央电视台第9套节目(英语)纵论世界经济,隆先生的最后一句话,也是整个节目的结束语,给我印象深刻,当主持人问:中国经济在2002年能达到7%的增长吗?隆国强回答说:这要看中国政府的意愿,如果中国政府想要达到7%,那就能够达到,但问题是,中国付出的代价有多大!  相似文献   

4.
在政府财政支出的盘子里,刚性支出在不断攀升,这会不会让中国经济早早地就染上"欧洲病"呢?前段时间,不止一次听到身边的企业家对税收压力的抱怨。虽然这些企业自去年以来的经营状况都不理想,有的甚至苦不堪言,但各种赋税一点没少交。一位老兄甚至在7月份就把三季度的税都预交了。为什么会这样?根本原因很简单:要保证政府的种种支出目标,税务局就必须要完成税收计划。这些年来,中国的税务系统在完成任务的招法上已经成了精:该  相似文献   

5.
刘光宇 《楼市》2012,(14):3
"税收滑,失业增,中国经济要拉灯!千方百计不顶用,呼儿嗨哟,地产才是大救星!东方红,太阳升,放松调控信心增!高速增长没结束,呼儿嗨哟,地产扶着中国行!"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前天晚间在微博上发表言论,借用歌曲东方红的形式呼吁放松地产调控,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对于此观点,房企大佬任志强在微博上回复:"别总哪壶不开提哪壶。"董藩此言一出立刻在网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部分网友高举大旗表示支持董藩的此番言论。但是也有部分网友并不支持董藩的观点,"中国经济绝不能靠房地产。"对此,董藩昨日再发博文,对"地产才是大救星"给出10大理由。董藩表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长期的,要用几十年才能完成的事情,而救市是眼前必须解决的问题,目前除了放松房地产调控外找不出其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增长,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在房地产行业的过热势头和中国政府对金融信贷的调控下.房地产行业的成本增加,企业要在火热的地产经济中获得经济效益.主要在于对成本的控制。笔者拟在分析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现状的基础上.对房地产的成本控制提出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二季度GDP增速3年来又跌破8%后,持续低迷的房地产市场能否再度引领经济上涨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呼唤楼市调控政策放松的声音不绝于耳。近日,有学者甚至公开表示"放松调控信心","地产才是大救星"。对此,大多数专家认为,房地产调控政策绝不能放松,要谨防房地产借机要挟中国经济。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才是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仍然走依靠房地产带动经济增长的老路无疑是饮鸩止渴。  相似文献   

8.
声音     
《中国房地产》2015,(8):8-9
没有房地产带动,经济增长的拉力是不够的,我们应该进行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如果说经济发展中有一个大的机车在前面跑,那就是房地产。不要一谈到房地产就说泡沫,实际上今天仍然要振兴房地产。——经济学家厉以宁限购这种行政手段是不得已的权宜之计,现在一些地方看到市场有调整、分化行为,已纷纷取消。未来条件具备,对商品房、产权房的限购应统统取消。搞市场经济,对商品房长期常态化限购没有道理。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影响几十个行业,如果房地产出现大的波动,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观点     
《财务与会计》2011,(10):7-7
国土建设应取代房地产投资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点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表示,未来两到三年中国地产市场增长可能放缓,国土建设应取代房地产投资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点。本轮经济调整的好处是在中国“积攒十几年的房地产问题正在逐步解决”。他说,由于“钱来得快”,过去中国地方政府长期依赖土地财政,但这一状况现在必须要改变了,“这一关很痛苦,但必须过。”  相似文献   

11.
张延陶  宋涵 《英才》2020,(1):92-97
2019年是中国经济内忧外患的一年。在稳增长和稳杠杆的平衡博弈之中,中国经济增速是否应跌破6%这一"底线"的讨论在2019年底掀起一阵不小声浪。2019年,房地产的表现一枝独秀,仍然为宏观经济贡献着巨大动力,但是关于地产韧性的担忧愈发强烈。一旦房地产投资出现下滑,中国经济的新增长引擎究竟将由谁担当?目光转向海外,中美贸易的不确定前景令外部环境隐忧仍存。  相似文献   

12.
个人简介:旺地发展顾问董事长周颖舟,在房地产行业从事实践研究20多年,在城市运营、区域开发、及包括城市综合体商用地产领域有着深刻独到见解。开发商青睐高端酒店投资是不争的现实,但他们未必认同"当前供求失衡就不宜进入"的看法。因为通常他们更相信未来5-10年的行业发展前景,况且酒店只是房地产综合开发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当前高端酒店在实际运营时所遭遇的种种挑战,那么广州高端酒店的"危与机"又在哪呢?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湖北省1990~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例,利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性检验和脉冲函数分析等方法,对城市化、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长期短期关系进行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存在为实现经济增长而推动城市化进程的现象,但经济增长对城市化的拉动作用有限,湖北省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并未很好地协调发展;就房地产投资和经济增长来说,经济增长促进了房地产投资的增加,但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拉动力较弱,城市化推动了房地产投资的增加,但房地产投资对城市化的推动效果并不明显。因此,确定合理的房地产投资规模对于使房地产投资推动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声音     
《房地产导刊》2015,(Z1):19
经济学家连平: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将继续触底连平表示,2015年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增速会继续触底,目前还没有看到底部,下半年有可能会企稳。中国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不是一个短期的现象,而是一个中长期的现象。而房地产投资增速的回落也在很大程度上牵制了GDP的增长。不管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房地产都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柱,这一点不容置疑。而房地产投资的持续回落对整  相似文献   

15.
徐建国 《潮商》2012,(4):62-63
近来常引起讨论的一个话题,是寻找下一个经济增长点。仔细一想,这其实是一个奇怪的问题:一个全民致力于经济发展,几乎心无旁骛的国家,一个人均收入只有发达经济十分之一的国家,怎么会缺少经济增长点呢?难道不应该到处都是增长点吗?理解这一话题,要从背景说起。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下行,通胀压力显著,房地产价格高位欲涨,  相似文献   

16.
向松祚 《英才》2013,(8):82-82
中国的一切问题,只能在发展和增长中解决。关于中国经济,目前主要有两个争论。其一、经济增速放缓是短期调整还是长期趋势?此问题已有共识:长期趋势。其二、经济放缓会到什么程度?会下降到7%、6%,还是5%?如何保证不出现硬着陆?如何确保未来数十年经济继续维持较高速度(譬如至少5%以上)增长?对此,似乎还没有明确共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四大功能区入手,利用2001年~2009年北京市18个区县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房地产投资对北京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房地产投资每增加1%,会引起相应区域经济分别增长0.50%和0.57%;在首都功能核心区和生态涵养区,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则具有负面抑制作用,房地产投资每增加1%,会引起相应区域经济水平下降1%和0.20%。因此,为合理发挥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制定经济政策时,要正视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作用的"两面性",实施差异性的区域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18.
增发国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成效是世人有目共睹的。中国成功顶住了几乎闹得全球震荡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就是最生动的诠释。增发国债目的是要促进经济发展,这里的关键是经济要发展。经济上去了,偿债能力不也增强了吗?还是小平同志那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南昌市2000-200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和GDP时间序列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并进行相关计量经济学检验,对南昌市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南昌市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从相关数据来看,南昌市房地产投资对GDP的贡献较小,南昌市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幅度较小。最后对南昌市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亚洲  杜亮 《中国企业家》2003,(10):108-109
在中国计划经济重镇,这些新力量会不会成为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的核心力量? 第四增长极机遇能否变成他们空前壮大的机遇? 未来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的主流商业力量会不会由此催生? 成为第四极的新主流,他们还需要做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