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已由“六五”期间的9.6%,下降为“七五”期间的8.28%。而1991—1994年农业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更依次递减为9.11%、8.75%、8.52%和6%。农业基建投资比重“六五”期间是5.1%,“七五”期间是3.36%,1993年  相似文献   

2.
“六五”期间,湖北省农垦企业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各项经济指标均高于金省平均水平,工农业总产值比“五五”期间增长116.3%,年均递增16.7%。其中:工业产值增长162.2%,年均递增21.3%:农业产值增长95.1%,年均递增14.3%。特别是“六五”期间的后两年,增长幅度占整个“六五”期间的72%。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可达12.2亿元,比上年增加2.64亿元。增长  相似文献   

3.
由于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进一步完善,调动了广大农民勤劳致富的积极性,我国农业在连续4年增产的基础上,1983年又喜获丰收。粮食、棉花、水产品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提前实现了“六五”计划规定的指标。粮食总产量7,400亿斤,比上年增长4.7%,超过“六五”计划规定7,200亿斤的指标;棉花总产量8,000万担以上,比上年增长11.16%,超过“六五”计划规定7,200万担的指标;水产品总产量530.5万吨,超过“六五”计划规定510万吨的指标。糖料总产量9亿多担,比上年增长3.2%。另外,与1982年相比,猪、牛、羊肉增产0.6亿斤,鲜蛋增产9亿斤,牛奶、羊奶增产6.7亿斤。油料由于控制生产,比上年减产,但总产量可达2.01亿担,完成了国家生产计划。  相似文献   

4.
解决农业后劲不足问题,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是只强调单一的物质投入,还是谋求财力、智力和其它因素相结合的最佳投入结构,走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路子?这是应当认真探讨的重要课题。回顾衡水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践,对于回答这个问题,是很有帮助的。 “六五”期间,衡水地区同其它地方一样,也遇到了一个农业投资明显减少的问题。“四五”和“五五”时期,全区财政用于支援农业的开支都在1亿元以上,平均每年2,000多万元。到“六五”期间,农业投资明显减少了。5年总计支出7,000多万元,年平均1,500万元,比  相似文献   

5.
一、“六五”是我国农业生产最好时期之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改革使长期停滞的农村经济已经活跃起来。我国的粮食生产经过“六五”时期的高速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5年平均粮食年产量为37060万吨,比“五五”期间平均年产量增长21.4%,是建国以来粮食增产幅度最大的时期。1984年粮食总产量40731万吨,说明我国粮食已具有4万亿吨的生产能力。人均占有量由“五五”时期的317公斤提高到362公斤,1934年曾达395.5公斤,突破了建国后30年来长期只有300多公斤的水平,为我国畜牧业、水产业和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棉花、糖料、油料等经济作物也大幅度增产。  相似文献   

6.
如何解决我国发展农业的资金投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近年来农业投入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国家对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减少。 “六五”期间,国家对农业基本建设投资172.8亿元,比“五五”期间的246.1亿元减少27.8%,占全国基建投资比重5.1%,比“五五”期间的10.5%减少5.4个百分点,是解放以来各个五年计划中比例最低的。而且自1979年以来,国家对农业基建投资占全国基建投资比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在胜利完成“六五”计划的基础上,迎来了“七五”计划的头一年。今年农业生产发展趋势如何?特别是粮食生产和农业各部门能否持续地协调发展;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仅对以下几个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障碍分析与对策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有资料表明,我国每年约有 6000- 7000项农业科技成果面世,但成果的转化率仅为 30- 40%,远低于发达国家 70- 80%的水平。发达国家在 70年代科技进步对农业贡献率已达 60- 80%的水平。而我国“六五”期间农业产值增长中只有 30- 40%来源于科技进步,“七五”期间虽然获奖成果比“六五”增加将近两倍,但科技贡献份额却下降为 24- 29%。低的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贡献率的下降,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为此,有必要研究目前影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这对于加快我国农业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在九十年代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要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标志着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农业整体发展水平,而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则意味着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每隔数年要登上一个新的台阶。以黑龙江垦区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例:“六五”期闻,垦区粮食年均总产为252.8万吨;“七五”期间,年均总产上升到334.4万  相似文献   

10.
农业投入问题讨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业投入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现将经济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一、农业投入不足的主要表现 1.财政对农业的投入逐渐减少。据有关资料统计,“六五”期间国家财政用子农业支出由“五五”时期的693.41亿元减少到658.48亿元。支农资金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1979年的13.7%降到1987年的7.9%,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的比例由“五五”时期  相似文献   

11.
周静 《农业经济》1996,(5):48-48,F003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目立的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辽宁省各级党委和政府十分重视农业,使对农业投入的总量不断增加。从信贷投入来看,全省信贷对农业资金投入无论是当年累放额还是年末余额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成为我省农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到1993年末全省农行和信用社农业贷款累放额,年末贷款余额分别较1978年增长了13.5倍和27.1倍;“八五”前四年农行、信用社对农业贷款累计增加额达65.6亿元,分别是“六五”、“七五”时期农业贷款增加额的1.71倍和1.18倍;辽宁省百元产值占用行社农业贷款年末余额  相似文献   

12.
用稀土元素研制成的稀土化合物“常乐”益植素,在农业中应用,可使20多种农作物产量提高5~15%,并有改善品质的效果。该项技术是国家“六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成果之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近三年来已在全国20多个省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累计面积超过5000万亩,创农业增收3亿多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3.
1988年4—5月我们到黄淮海地区进行考察,发现农业生产资料和计划生育的失控是农业生产发展中值得引起注意的两个关健问题。一、人口出生率正在回升黄淮海平原是我国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地区,“六五”期间达到每平方公里552人。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已是开发黄淮海平原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4.
“六五”期间,我国农业通过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牧渔业产品大幅度增产,大多数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同时也反映出我国农业的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导致生产不稳的因素较多。要实现“七五”期间农业持续、稳定的增长,必须增强后劲。这不仅关系到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能否巩固,而且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协调地发  相似文献   

15.
《农场经济管理》2011,(8):38-38
1953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学院~1959年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任教。主要研究领域有真菌学、免疫学、病害流行学、病害防治与农药,至今,完成国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小麦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攻关课题和农业部重点课题小麦体细胞抗根腐病离体诱变研究,黑龙江省重点课题农作物种衣剂和农作物种衣剂新剂型研究,农垦总局小麦赤霉病、叶枯病、大豆灰斑病等课题40余项。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上升。1980—1984年人均纯收入(扣除物价上涨因素,下同)年平均递增15.1%。1985年以来,农村经济政策环境出现了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因素,粮食连续四年徘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明显下降,“七五”期间,年平均只增长2.4%,低于“六五”13.7%的11.3个百分点。1989年农业出现了转机,粮食获得丰收,总产量达4075亿公斤,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而农民人均纯收入比1988年减少1.6%,出现了农  相似文献   

17.
1992年我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784元,比1978年增长4.78倍,年递增率为7%。这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硕果。但农民收入仍存在以下问题:1、1985年以后,农民收入由高速增长进入停滞状态。“六五”期间农民纯收入增长数是15.75%,而“七五”期间只增长1.3%。农民收入增长的减缓导致农村市场份额的减少;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自古就有“劝农”、“课桑”、“教稼”之说,表明一些传统农业增产措施的推广与应用,从古到今已延续数千年。今天,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省农技推广也进行了重大改革。改革二十年来,农技推广越来越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辽宁农技推广二十年改革与发展历程 辽宁省农技推广改革二十年来,其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改革初期到“六五”计划时期 (1978- 1985)。 1979年 7月,农业部在全国进行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建设试点,辽宁省的海城、…  相似文献   

19.
经济增长快慢与资金投入成正相关关系,成本形成的快慢往往是束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投资创造了未来的生产力。这个经济观点同样适合于我国农业发展。 目前农业投入减少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要素。近十年来,国家在财政、信贷的投资方向上,重工业轻农业的现象突出。全国财政从“一五”到“五五”期间农业基建投资占全国基建投资总额的10.7%;“六五”期间下降到5.1%,“七五”又下降到3.2%,比例下降,份额减少。应该注意的是,1979年~1988年国家基建投资增长2.1倍,而国家对农业的基建投资却下降12.9%。从国家农业信贷上看,1980年~1989年农业银行、信用社累计发放农业贷款5,227亿元,贷款总额增长了5.1倍。但是,农业贷款在全国银行各种贷款总额  相似文献   

20.
生态平衡与四个现代化,特别是与农业现代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业生产的前提条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战线的形势很好。连续五年,农业生产都获得丰收,整个农村出现了蒸蒸日上的局面。1983年粮食总产7,600亿斤,棉花总产9,000万担,都提前和超额完成了“六五”规划的指标。其它经济作物和牧业、渔业、国营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