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光彩》2010,(10):2-2
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0中国民营企业500家分析报告》显示,500家民企的净利总和(21 79.52亿元)不及中国移动(1151.66亿元)与中国石油(净利1033.87亿元)两家之和。民企500家中,最赚钱的是杭州娃哈哈集团,2009年实现税后净利87.8亿元。在2010中国企业500强中,中石化以1.39万亿元营业收入连续6年位居榜首,其余前十的500强企业依次为国家电网、中石油、中国移动、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人寿保险、中国铁建、中国中铁、农业银行,全部为超大型国企。  相似文献   

2.
《浙商》2007,(8):98-100
很多企业家总抱怨,说公司各种成本降不下来,原因又找不出来。其实,问题出在这些企业家和他们的员工,都没有数据化管理的意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冯仑 《商界》2008,(9):153-153
良家妇女模式回报高 我在公司经常开玩笑讲:做良家妇女的回报要远远大于做三陪小姐的回报。  相似文献   

4.
金少策 《浙商》2011,(17):68-69
民营企业一直是反腐败的盲区。由于腐败成本低,民营企业的管理人员更易发生贪污、贿赂等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5.
冯仑 《商界》2010,(1):34-36
100多年来,中国的民营企业一直长不大,活不长,生命周期无法跨过15年这个坎。直到今天,这个周期才被联想、万科等企业打破,这些企业每多活一天,都多创造了一天的民营企业生命周期纪录。  相似文献   

6.
李彤 《商界》2011,(6):104-105
当年,国有银行坏账达到天文数字,国开行董事长陈元惊呼:"我们的银行在技术上已经破产!"政府不惜血本把纳税人的钱成万亿地往窟窿里填,又"挥泪"将几大银行部分股权贱卖给洋人,图的不仅是充实资本金,更为引进发达国家银行运营经验。终于,国有银行转危为安,风险控制能力也上了不止一个台阶。民营企业则没有这种幸运。旗下有三家上市公司、两家金融租赁公司及证券公司、"啸聚"千亿资产的德隆系轰然倒塌,没人救。今天,德隆那样的大鳄倒是没有再现,但"野蛮生长"着的小额贷款公司却已遍地开花。中国人讲"好了伤疤忘了疼",西谚云"市场没有记性(Market has no memory)",民企金融之梦不死,但此番恐怕又是一枕黄粱!  相似文献   

7.
倪金节 《光彩》2012,(4):6-6
虽然"野儿子"说法带有情绪化色彩,但也从侧面说明民企发展确实到了比较艰难的时期3月14日,温家宝总理举行记者会时,谈及民营企业的日子不好过,工信部正在加紧制定新36条的实施细则。确实,眼下的中国民营企业正处于夹缝中寻求生存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8.
一个国家的品牌活跃度,离不开民企品牌的蓬勃发展。七月份以来,中国优秀的民营企业在国内外的表现都值得可圈可点。在兴奋于联想超越惠普,伊利与美国乳业公司达成战略合作、百度进行品牌整合的同时,也不禁为世界财富500强名单中,民营企业可怜的份额而唏嘘不已。  相似文献   

9.
沈晓琳 《浙商》2011,(9):44-45
国际化的“顶层设计”当中存在一个重要的缺陷:在中国,走出去的主体现在是圈企,而不是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10.
马光远 《商界》2010,(11):24-24
不少的民营小企业,在利润空间很低的情况下,为了存活,"只能从国家税收中逃一点,从员工那里压一点"。  相似文献   

11.
赵正 《华商》2014,(7):52-53
行业生态的变化以及企业营销思路的变化,让传统广告代理行业举步维艰,即便是国际4A公司也不能幸免。  相似文献   

12.
雷全林  马克强 《浙商》2006,(10):39-41
我感觉是盲目投资房地产才是拖垮富可达的主要原因。决策人应该好好反省。 我觉得该公司最大的毛病在于公司发展了,却没有引进新型的管理人才,管理还处在以前乡镇企业的水平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冯仑 《浙商》2010,(23):103-103
我讲一下民营企业的组织变革历程,看看为什么“组织”成为一种增长极限。三十年来,民营企业的发展从组织变革来看,分成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雷全林  马克强 《浙商》2006,(10):33-34,36
在一些不断鼓吹“进军500强”的舆论压力下,一些企业加速前进,走上盲目扩张和多元化经营之路,最终成为不切实际的牺牲品。企业倒闭也很正常,因为企业也和人一样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德国学者西蒙的发现可能对众多的浙江企业有所启示。他在《谁是全球最优秀的公司:隐形冠军》一书中指出,德国的“隐型冠军”类企业尽管不如美国的世界500强那样耀眼,但活得很健康很长寿。 谁是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只有“500强企业”才是么?我们的印象里再不能只有联想、海尔、TCL。放眼望去,一大批土生土长的中小企业正茁壮成长。他们身上有着中国民营企业20多年来健康的发展轨迹,他们周围没有光环和喧嚣,但他们高度专注于自己的领域,产品创新遥遥领先于同行。我们希望这些不广为人知的“隐形冠军”企业能够把产业精神传承下去,几代人做一个产业。他们同样可以跻身于中国最优秀的企业行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朱卫江 《浙商》2006,(9):20-20
在对职工的福利关心上,民企也越来越“国企化”:温州一家由国企改制而来的企业实行老员工“内退”制度等等。从造集体宿舍、办子弟学校、给保底工资、发过节费、授予终身员工到准予员工内退……人们似乎从一些浙江民企的身上又看到了过去国有企业的影子。于是,种种疑问纷至沓来:民营企业不要竞争力了?“企业办社会”、“铁饭碗”回潮了?“民营企业国企化”了?  相似文献   

16.
朱丹 《浙商》2013,(3):58-59
在“世界500强”这张金名片面前,再精心准备的推荐演说似乎都显得多余。对于未来,胡江潮认为,中国的大型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将迎来更大的融合,并产生新的制衡。  相似文献   

17.
胡浩 《商界》2011,(7):58-63
告贷无门,唯有求助高利贷,最低6分的月息,借了是找死,不借马上死,高额融资成本让民企玩不起;  相似文献   

18.
蒋泽中 《商界》2008,(9):104-104
民营企业这30年走了一个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隐性向显性发展的过程。前十年隐性发展不用太多的说了,从后20年来看,我觉得民营企业发展趋向于规范化、规模化和管理的科学化。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优胜劣汰,当时比较知名的企业,比如像德隆这样的企业最后都灰飞烟灭了,像创维和TCL也是遭受了一定程度的重创,但是这些恰恰促进了多数的民营企业走向科学化管理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金少策  俞越 《浙商》2010,(21):48-53
国美控股权争夺战对中国民营企业具有警示意义。多个因素让这场纷争成为中国企业史上一个少有的经典案例,而这些因素显然都存在于国内众多民营企业中。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上,很难找到由国有经济主导市场经济的先例。中国改革30年,应该是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好发展环境的改革。但目前,中国民营经济距离真正的市场经济,还有很长的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