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布局和建设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意义是推进国际金融中心服务于中国大国战略的实现,并促进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深化。然而,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也面临着诸多的风险,如操之过急的金融自由化引发金融动荡、虚拟经济的过度泡沫化危害经济发展,以及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向国内蔓延更为迅速等都是需要密切关注的风险点。中国布局和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原则是:遵循金融改革开放风险可控的首要前提、坚守金融依附实体经济的基本底线和把握金融中心服务国内经济的根本宗旨。坚持这些基本原则有助于中国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过程尽可能趋利避害,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以国际金融多中心为战略选择,选定上海、香港和北京作为布局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城市,符合中国整体战略利益,也与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现状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权威观点     
《中国金融家》2009,(7):9-9
周小川:中国需要培育自己的国际金融中心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周小川在“2009陆家嘴论坛”演讲中表示,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中国需要培育自己的国际金融中心。近期,《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正式明确,要把上海建设成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这不仅为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确立了中长期战略目标,也体现了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一个共识。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国际金融多中心是中国布局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选择,国际金融多中心可顺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助于维护金融安全,促进竞合效应的发挥,符合中国主要城市金融实力格局。选定上海、香港和北京作为布局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城市,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战略利益,与中国经济和金融的发展现状是相适应的。布局建设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总体政策取向是:中央政府总体推进国际金融中心的布局、加大金融软件设施环境的建设力度、培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金融机构、探索培养和吸引金融人才的长效机制、加强具有实际需求的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4.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定位应该是以国内经济发展为依托,从制度设计上服务于国内市场的功能型国际金融中心。受制于各种条件,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有路径依赖和渐进性的特征,必然遵循国内金融中心——区域(亚洲)金融中心——全球金融中心这一发展路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要中央大政策的支持,需要上海地方政府提供舞台,需要全国的协作,更需要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八五”和“九五”两个五年的奋斗,上海作为国内金融中心的框架基本形成。今年年初,上海市政府提出在今后5年内要进一步确立和完善上海作为国内金融中心的地位,为2010年上海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中国加入WTO,金融与专业服务市场迅速扩大开放的条件下,上海完全有可能在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上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6.
在美债、日债被下调信用评级、全球经济面临二次探底可能性的背景下,8月17日,李克强副总理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与两地经贸金融合作发展论坛上宣布了11项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支持香港发展人民币离岸中心的政策措施,反映了中央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空间布局思路——北京、上海与香港在新形势下将按照一脑两腿的方式实施金融市场布局:政策出于北京,上海是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是全球的中国金融中心。长期以来,中国  相似文献   

7.
郭竞成  金雅玲 《银行家》2003,(12):106-108
政府扮演重要角色 建设上海金融中心是我国政府的战略决策.国际金融中心在其形成过程中,有两种类型:需求型和供给型;需求型是指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上,产生对完备的金融体系和灵活的金融市场的需求,进而形成国际金融中心.供给型,指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形成促进经济的发展,在其形成过程中,政府具有主导作用.上海金融中心的发展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的.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以此吸引外资、融汇外资,促进上海及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政府支持主要包括:对在上海投资的外商,提供比经济特区更加优惠的政策;将宏观金融政策的操作平台放在上海,进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将试点更多地放在上海;打破国内银行设立分行的地域分割,将上海金融的影响力扩大至整个华东地区,由上海执掌区域性金融管辖权和控制权.  相似文献   

8.
金融创新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豫 《上海金融》2001,(8):11-13
使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是中央的战略部署。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拆借中心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部署,按照“创新性、可操作性、坚韧性”的原则,在系统研究和专家咨询基础上制定了《“十五”发展战略》,努力实现业务创新、品种创新和体制创新,使中心为中国金融改革再立新功、为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提供操作平台。  相似文献   

9.
2009年4月,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了关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步伐明显加快。本文认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一方面会通过集聚效应,提升长三角区域金融能级和整体金融地位。另一方面会通过辐射效应,引起长三角内部金融发展格局变化,逐步形成以上海为核心、长三角其它各主要城市发展特色各异、功能衔接互补的多层次金融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关于金融中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金融中心形成和运行的因素,依据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运行具有较高相关度的原则,构建了包括经济环境、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制度四方面内容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4年东京、新加坡、香港、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七个城市的数据,依据层次聚类分析方法对这些城市所处的层次进行定位:北京、广州和深圳成为一类,为金融中心的初级阶段;上海成为第二类,为国内金融中心阶段;香港和新加坡成为一类,是区域国际金融中心;东京处于最高阶段.是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最后对这些城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