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师》2016,(1)
文章以山西省制造业29个行业2000—2008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分解和测算了山西省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实证结果表明:山西省制造业的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水平低,导致技术效率负增长,即使产业整体的技术进步增长较快,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也会因技术效率的负增长而减缓;各行业间纯技术效率的差异导致了技术效率的差异,进而形成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性。本研究在丰富相关理论研究的同时,也为山西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快速提高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否正在背离比较优势的原则?今后中国是否要加快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该文试图通过对省际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组成部分的测算,从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这两个不同的方面来考察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TFP增长性质和近几年来的变化趋势,以便为相关政策讨论提供一些实证依据.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在1978-1995年期间经历了一个TFP高增长期(为4.6%);而在1996-2001年期间出现低增长期(为0.6%),其变化的具体特征为:技术进步速度减慢、技术效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
黄海霞  张治河 《技术经济》2015,(1):21-27,68
采用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分解方法,将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TFP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知识创新效率的变化。利用2005—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测算了中国28个省级行政区域以及三大地区(东、中、西)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Malmquist指数,分析其TFP的动态变化、TFP增长变化原因、省际和区域分异特征以及TFP增长动力来源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以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TFP增速减慢并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速度快速下降,纯技术效率、知识创新效率逐渐成为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TFP增长率的主要因素;分地区来看,三大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TFP增速减慢且TFP增长率呈倒"U"型分布;TFP增长的动力来源存在区域差异,即东、西部地区主要依赖技术进步,但技术进步速度明显减慢,而中部地区主要依赖技术效率的增长,但增幅不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2000—2007年我国内外资企业35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分解指标,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内外资企业各项效率指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资源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内资企业的各项效率指标均明显高于外资企业,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中,二者则相差无几;2004年后,技术效率对内资企业的TFP增长平均贡献达到44.5%,外资企业的TFP增长中技术进步的贡献一直在80%左右。回归结果显示,各因素对内外资企业TFP增长的影响方向和程度表现出显著差异。最后,本文给出了提高内资企业生产率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对生产率的研究,主要是从供给方面展开的,本文试图从需求角度研究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原因。理论上看,总需求通过影响技术创新、技术选择、规模经济效益和要素的使用效率等途径引起生产率的变化,国际贸易则通过促进分工深化、产生技术溢出等促进生产率的提高。然后,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了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的变化和技术进步。结果发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是技术进步的结果,技术效率的作用很小。在测算和分解的基础上,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就总需求和国际贸易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作了实证分析,发现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对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作用显著,出口对生产率增长的作用不显著,进口显著地促进了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6.
中国全要素贡献率在1992年达到最高点之后逐步回落的现象,引发了学术界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广泛争论。本文通过测算全要素生产率后发现,资本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中国全要素的贡献率较低且波动大。本文认为,制度变迁和经济结构的改善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而技术进步只是全要素生产率的一部分。真正引发1992年之后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原因在于之前中国经济改革的效益递减和实质性改革的停滞不前。因而,维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在于改革的深层次推进。此外,工业化和城市化仍是维持现阶段持续增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使用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形式随机前沿模型,对云南省和全国1978—2009年的经济增长源泉进行分解。经过研究得出结论:云南省和全国生产技术水平都处于生产前沿的下方;全国物质资本投入产出弹性要大于云南省,劳动力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产出弹性要小于云南省;云南省和全国技术效率水平都呈现出略微下降趋势,但是云南省技术效率水平略微低于全国技术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8.
利用索洛模型法估算出我国1978-2010年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并依据估算结果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增长动因作简要分析,以考察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步效率。分析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卓有成效,技术进步效率为经济增长作出了很大贡献,其在总产出中的贡献率为32。96%,仅次于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劳动投入贡献率高。另外,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较适中,这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较为适应,符合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阶段性规律。  相似文献   

9.
对外开放与TFP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元庆 《经济学》2007,6(4):1127-1142
本文运用DEA的方法,先测算出1986--2003年各省域经济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TFP增长,然后实证研究人力资本、国际进出口及FDI对三者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和出口对技术效率的提高有正向作用,进口负向影响技术效率,FDI的影响不显著。出口对技术进步和TFP增长有轻微的负向影响,进口对二者具有小幅度的正向促进作用;而人力资本、FDI对技术进步和TFP增长的正向影响要大于进口。综合来看,对外开放能够促进TFP的增长,但是其影响只有人力资本正向效果的十分之一。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6,(1)
为探明制造业发展过程中高投入、低产出,高能耗、低效率的缘由,文章基于山西省制造业29个细分行业2001—200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的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山西省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进行了实证测算,并进一步将技术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结果表明:2001—2008年期间,山西省制造业总体及各细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处于增长趋势,主要动力来源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贡献较小,甚至会"拖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DEA方法测度了1980—2012年中国东部十个城市(省)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及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以此为基础比较分析了以上地区中经济特区与非特区的生产率增长情况。研究表明:平均来说,经济特区比非特区具有更高的全要素增长率;经济特区与非特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在2005年以后有趋同倾向;深圳特区中的全要素增长率最高,但对生产前沿面的追赶程度较小导致其技术效率相对较低。经济特区在深化改革时期应重视技术创新和优化产业结构来进一步提高其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DEA的方法,先测算出1986—2003年各省域经济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TFP增长,然后实证研究人力资本、国际进出口及FDI对三者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和出口对技术效率的提高有正向作用,进口负向影响技术效率,FDI的影响不显著。出口对技术进步和TFP增长有轻微的负向影响,进口对二者具有小幅度的正向促进作用;而人力资本、FDI对技术进步和TFP增长的正向影响要大于进口。综合来看,对外开放能够促进TFP的增长,但是其影响只有人力资本正向效果的十分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当期DEA和序列DEA两种方法测度了1960—2004年APEC17个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及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并且对APEC经济增长的趋同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的主要结论是:20世纪80年代,东亚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超过了APEC其他地区,但是全要素生产率对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仍然低于发达国家;在整个样本期存在显著的趋同,资本积累是趋同最重要的源泉,而技术进步则使经济增长发散;序列DEA避免了技术的退步,是一种比当期DEA测度技术进步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本文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状况,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结果表明,1990-2003年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0.12%,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但技术效率下降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不同时期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对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存在一定差异;同时,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也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水平不同。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DEA方法测算了包括中国在内的20个人均土地资源较少的国家以及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3个新大陆国家1961-2005年间的农业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及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实证结果显示:20世纪60年代以来,即使同样在人均土地资源较少的条件下,发达国家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仍然快于发展中国家;在过去四十多年里,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同土地以及劳动等农业资源的配置效率有紧密关系,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农业土地要素存在过量投入的情况,这或许与中国土地制度没有完全市场化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1978-2010年国内省域面板数据,在使用单元调查评估法计算各省份DMU粮食生产污染排放量的基础上,利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序列DEA技术,测度了中国粮食生产是否考虑环境因素两种情形下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研究结果表明,是否考虑环境污染成本对于测算结果有较大影响,这对于政策导向意义重大;两种情形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贡献有限,主要靠技术进步单独贡献,并同时存在技术进步与效率损失并存的现象,粮食增长成本与代价相对高昂;从经济增长、资源与环境的协调程度来看,国内东中西部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地区表现最优的同时,西部地区的粮食生产扮演了"双重恶化"与失衡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采用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我国29个省份1991-2007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研究城市化、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协整关系,并基于面板误差修正模型考察短期波动的影响。得出结论:(1)城市化、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城市化和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长期的正向影响,城市化通过创新中介效应显著地驱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这种影响在沿海和内陆之间存在差异;(2)城市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积极的短期影响,且滞后一期影响强度大于当期,而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并不产生短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旅游业自1978年以来持续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其增长因素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资本和劳动力,技术进步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内生变量.本文利用基于产出的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对2000 - 2009年中国大陆(内地)地区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1)剔除2003年“非典”疫情的极端影响,在2000 - 2009年间,技术进步是推动中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力量;(2)虽然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国民经济总体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但是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不存在显著差异;(3)东部旅游业市场化水平大幅提高,已经进入到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重要阶段;(4)中部地区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构成原因较为复杂,表明该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较不均衡;(5)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技术进步速度明显慢于东部地区,说明西部旅游产业结构亟待升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1985-2005年中国地区农业生产绩效的动态表现。结果显示:(1)样本期间八大地区平均的TFP和技术进步率都为正增长,与此同时技术效率的改进不明显且为负增长,规模效率则表现出更明显的负增长,只有少数地区的配置效率改进有正增长;(2)从地区差距和波动来看,八大地区农业技术进步率的差异有所缩小,其技术效率变化趋势相同,并且两者波动性不大,而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的波动都较大;(3)通过进一步检验发现:配置效率的波动是农业TFP的波动的首要推动力,即近20年来农业生产要素的流动是农业TFP增长波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1980-2008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协整理论、Granger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基于技术进步视角实证分析了进口贸易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的进口都能促进我国技术进步,工业制成品进口对技术进步的作用大于初级产品;然而,初级产品中的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类、饮料及烟草类和工业制成品的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类的进口对技术进步具有阻碍作用.进口贸易结构与技术进步之间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技术进步还未从总体上改善我国的进口贸易结构,进口贸易结构改善与技术进步之问的良循环并未形成.最后,提出进一步优化我国进口贸易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