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霍桑作品进入中国已经有百年历史。国内对于霍桑的关注越来越高,出现数量繁多的研究文章。霍桑研究体现几个明显特征:先重译介、后重研究、研究着眼点过于集中、出现"一窝蜂"现象研究、视角由单一走向多元、研究文章的数量繁多与系统研究成果稀少形成鲜明对比、硕士研究生成为霍桑研究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2.
小说《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其中的珠儿对小说的结构安排、情节发展和其他人物的性格展示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她的存在衬托了其他的人物形象,成为霍桑定位其他三位主要人物——海丝特、丁梅斯代尔、齐林沃思的参照坐标,是小说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3.
《好小伙布朗》是美国作家纳赛尼尔·霍桑的一篇短篇小说代表作,小说反映了17世纪美国盛行的清教思想以及当时清教徒迫害异端的罪恶行径。本文探究了小说所体现的霍桑的宗教思想:霍桑对某些清教思想的接受以及对清教徒残害女巫和印第安人行径的批判谴责。  相似文献   

4.
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霍桑深受清教思想的影响,由于清教主义自身积极性与消极性共存的复杂性,霍桑对清教的态度也是复杂的。认同、接受与怀疑、超越共存,他一方面肯定了宗教思想与价值,另一方面又批判了清教社会对人的精神的负面影响。霍桑的代表作《红字》表现出他对清教伦理道德的接受与怀疑。他的接受反映在研究人道主义及灵魂的再生方面,而他的怀疑则表现在揭示被清教伦理道德压抑的人性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象征手法是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作品的最显著特征.通过分析霍桑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将其象征手法总结为运用人物和服饰作象征、运用动物作象征、运用自然事物作象征、运用花卉作象征、运用文字作象征、运用神话原型作象征等六种象征手法,阐述其象征手法的灵活性、丰富性以及独特性.  相似文献   

6.
从《红字》看霍桑的超验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是美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的小说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都独具一格。同时,霍桑也是一位深受爱默生超验主义思想影响的作家,是他们之中的一位杰出代表。1850年出版的小说《红字》是霍桑最为人所熟知的作品,代表了他创作中的最高成就。本文从肯定个人的自立、回归精神的家园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三个方面,来探讨《红字》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与超验主义哲学一致的思想,以期进一步挖掘这部杰作中文字背后的深厚底蕴。  相似文献   

7.
霍桑笔下所刻画的牧师角色,在人性与神性、理性与感性、自我与本我的多重压迫下生活,却逃不掉人性的"罪"与"恶"。在霍桑的观念中:人生来是有罪的,就算是最神圣牧师也无法逃脱。他们是诚实的,同时也是虚伪的。虚伪是他们的共性,但也渗透着诚实的个性。个性与共性的矛盾交织,便是他们最真实和典型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小说《红字》中色彩的运用及象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小说家霍桑是一位非常有艺术天赋的作家。他的作品不仅立意深刻,充满想象力,而且色彩鲜明,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霍桑十分擅长用象征的写作手法揭示人性的阴暗面,引发读者进行道德上的思考。《红字》是他最为经典的长篇小说,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思想与艺术特色。《红字》中色彩的运用不仅反映了小说中主人公的个性与命运,深化了主题思想,而且每种色彩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使作品充满艺术气息。  相似文献   

9.
《红字》是19世纪美国杰出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小说中的人物、场景、结构、情节与传统的神话原型是一一对应的。这种对应更鲜明地向读者展示了小说善与恶,罪与罚等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0.
《教长的黑面纱》作为霍桑的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是一篇寓言性的创作。本文通过对该作品中的"黑面纱"现象的分析,反映了作者对清教积极与消极共存现实的探究与思索。  相似文献   

11.
《红字》是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经典之作,本文试通过探讨四位主人公的追寻之路——白兰的追寻女性独立,丁梅斯代尔的追寻宗教与人性的统一,齐灵沃斯的由追寻家庭归属感转而追寻复仇,珠儿的追寻父爱,来体会霍桑在小说中流露的对于女权主义的支持和对清教主义的排斥以及对于人性本善的赞美,进而理解小说的主体思想,人生来就是有罪的,要想得到救赎只能通过行善。  相似文献   

12.
设备是物业的大脑、心脏、神经和血液.是设备赋予物业以生命,现代化的设备赋予物业以现化的生命,智能化设备赋予物业以智能化的生命.离开了设备,物业就变成了黑暗中冰冷的空壳,就丧失了使用价值.设备维护事关重大.  相似文献   

13.
如何有效地在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申赋予并凸显生命教育的内涵.业已成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而科学地构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对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生命的价值、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及时摆脱心理危机,无疑是解决现实高校生命危机的基础性环节.本文即围绕这一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霍桑不同时期的作品里有着各种性格和命运的女性,不同女性角色体现出霍桑对妇女问题的观点:早期的被完全置于父权制度下的女性是顺从的,到19世纪40年代时的女性善良、纯洁、宽容并受到家庭的尊重,19世纪中期后的女性走向独立自主。  相似文献   

15.
一、研究兴起之比较 员工满意度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27年到1932年,工业社会学的创始人梅奥所做的著名霍桑实验(the Hawthorne experiments),此研究构筑了之后20年管理理论发展的框架.  相似文献   

16.
梅奥在"霍桑实验"中发现非正式组织,使企业管理者认识到在企业正式组织的伴随下,有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企业中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是与人们在社会中的多种角色密切相关的.从一个特定的企业来看,每个人都只能在特定的岗位上扮演特定的角色,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同时扮演着其他的一个或几个角色,这些形形色色的角色在企业正式组织之外,构成了一个隐形的联合体,成为企业中的"人际潜流",影响着企业的各种决策和协调.本文从企业文化角度出发,从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原因入手,通过对非正式组织存在的意义及功能的分析,得出非正式组织有利于企业文化构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校园是新时期办好一所大学的必然选择.构建和谐校园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关怀的教育.当代大学生是整个社会最富朝气、最具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却又是最不稳定的群体.重视对大学生的生命关怀教育,不仅意味着对大学生个体自然生命的关切,更意味着对大学生生命价值与人生态度的引导与提升.因此,在高校教育中必须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新模式.还要以学生生命意识的教育、健康情感的培养和生命质量的提高,作为实现生命取向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个创业的时代,创业已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而因人而异所表现出来的创业感受,不仅真实地体现了创业者的生命旅途,也折射出创业者生活哲理与创业理念.“快乐创业“已成为许多创业者的终极追求.生活中充满了火乐的细节、绝大多数细节像我们每天数以亿万计脱下的皮屑一样,看不到扬起或落下便无影无踪了.……  相似文献   

19.
本论文以20世纪3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梅奥的"霍桑实验"和1981年美国管理学家威廉·大内提出的Z理论为基点,通过着重分析西部企业在管理沟通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和心理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作品通过对海斯特这一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诠释了清教主义对人们精神上束缚、压制以及女主人公海斯特对真爱、自由的勇敢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