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永艺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10):12-13
人的异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立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异化思想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人的本质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菲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0(6):72-74
马克思在其思想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人的本质有着不同的论述。以往有的论者,常常局限于马克思的某 一经典论述来探讨人的本质,未着眼于马克思完整意义上的人的本质观。马克思认识人的本质的方法论原则:实 践——社会——现实的人。 相似文献
3.
马克在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提出了著名的异化劳动,由于受到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影响,其异化劳动理论的出发点是从抽象的人的类本质来谈,因此它还不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概念。 相似文献
4.
管锦绣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10):27-28
本文认为异化劳动理论和实证主义的批判是解读马克思哲学的原意并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合理内容的钥匙,因此,文章沿着马克思相关理论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理论家卢卡奇对其理论的发展,解读马克思哲学的原意并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合理内容。 相似文献
5.
蔡娟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2)
曹禺的《日出》展示了“人的异化”这个中国现代文学的普遍主题。首先它揭示了人的本质的异化 ;其次是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以及人的道德情感的异化。三者共同构成了三十年代中国都市异化的奇特景观。《日出》还深刻地揭示了造成这种异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人的本质问题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关键就在于明确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性是什么。文章认为,这一根本特性就是劳动,意识、宗教等观念性的东西相对于劳动而言,只是第二性的东西,不堪定义人的本质,因此,唯有劳动才是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赵云伟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4,(3):111-117
马克思正义思想主要是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来阐述的。正义来源于人类生产方式之中,劳动是人的本质,正义要体现人的本质。因此,马克思从劳动入手解析正义,把劳动作为正义的衡量标准,把雇佣劳动作为切入点批判资本主义非正义;并提出正义的最终目标是自由劳动,正义实现的必由之路是从异化劳动到自由劳动。通过探究马克思解析正义的方式可以正确理解正义的逻辑思路,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关于人的本质的问题,马克思曾有过三个论述,即人的本质是劳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以及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这三个论述并非毫不相干。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通过对这三个论述及其内在联系考察人的本质.将会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有更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论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与德育观念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云山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1):20-21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深刻揭示了人的本质与社会的本质之间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一理论是无产阶级德育思想理论基础之一。新世纪新阶段,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对德育观念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凌总成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5):154-155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科学论断,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价值取向。现实的个人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立足点,人的全面发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自由自觉的人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和系统化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导向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把"人"理解为"现实的个人",从而为"人的问题"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本文试图在理解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个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人性与人的本质以及二者的区别与联系。研究现实的个人对于我们明确伦理和道德研究的逻辑起点、理解伦理和道德所具有的历史性、现实性、社会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艳春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4):24-26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观的形成过程是同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发展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经历了从人的本质是人们“全部精神存在的类的本质”的唯心主义认识,到人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特质,人的本质是劳动,最终到从实践角度考察人的本质,形成“人的本质是劳动”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有机联系的科学的人的本质观这样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王瑞 《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2(3):64-66
在马克思的论著中,有三个最著名的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人的本质即劳动"、"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这三个论述紧密联系,构成了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17-26
教育成人目标的达成有赖于公共生活这一基本场域。公民的生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生活,惟有个体理性的参与才能促成公共生活的秩序与和谐,个体的公民品格也可在公共生活实践中得以形塑。公共生活的展开意味着公共善、正义、友爱等基本价值在公共空间中的显现,个体向着公共空间开放、追寻公共价值的过程,反过来也是公共生活与公共价值拥抱个体、共同体的逐渐形成的过程。个体进入公共生活的过程,也就是个体在展现自我、充实自我的同时进入公共生活价值熏染之中。进入公共生活,向公共空间开放,接受公共价值的熏染,在造就公共生活共同体的过程中,让个体成为活在公共生活中的真实个人。 相似文献
15.
刘驾云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126-127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的职业倦怠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师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伤害,学生成为最终的牺牲者。因此,无论是从关心师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还是从我国教育发展的角度出发,甚至于从国家的长治久安角度出发,我们都应积极关注这一现象。本文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视角出发,解析当前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和实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应对路径。 相似文献
16.
张国昀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22(6):15-20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集中体现和暴露,根源于由于劳动异化所造成的资本主义制度。虚假的社会价值是这一制度下所有商品所具有的特征(而不仅仅限于农产品)。同时,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是这一制度下劳动异化的两个方面,这本身是对价值规律所要求的按比例生产与分配的一种背离,诱发了经济危机。实体经济中利润率下降的趋势,促使资本家在虚拟经济中开足马力。金融组织和工具的不断创新将资本家竞争和榨取剩余价值的手段发挥得淋漓尽致,导致了大量虚假的社会价值,引发了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背后仍然是经济危机,这是由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陈卫华 《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8,4(1):18-20
在分析了当前学界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的几种“新定义”的基础上,提出把对“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理解放入马克思思想体系进行完整的、历史的解读。从“现实性”的视阈入手,进而从人类解放的视角去分析、把握人的本质,才能彻底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最终获得“人作为人”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18.
陈卫华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18-20
在分析了当前学界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的几种"新定义"的基础上,提出把对"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理解放入马克思思想体系进行完整的、历史的解读.从"现实性"的视阈入手,进而从人类解放的视角去分析、把握人的本质,才能彻底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最终获得"人作为人"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19.
人的"异化"现象之思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类理性思维的深化、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进化等方面入手,全面分析了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异化"现象,并通过对诸种"异化"现象的反思逐一提出解决方法.这对人们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如何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金凤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11-13
马克思视域中的人的生产概念具有哲学和经济学双重语意,而作为哲学意义上的人的生产概念,是指整个人类全面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即社会全面生产,它是马克思人的生产是全面的重要思想的核心范畴。马克思哲学视域中人的生产概念的本质特征就在于:人的生产是现实的社会生产,是全面的社会生产,是由人的全面本质的内在规定性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必然性所决定的社会生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