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智欣 《中国外资》2011,(15):181-182
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已经成为经济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人才与管理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大企业可以凭借其名气和雄厚的实力吸引各种人才,而名气和资源都比较小的中小企业,如何吸引人才和使企业走向规范化和程序化便成为中小企业经营者都十分关心的问题。中小企业应该系统地提出中小企业部门间的协同合作和人才之间资源共享的策略,包括树立正确的等级观念,正确的人才观念,以及树立共同的企业价值观念。在中小企业发展中,应根据企业宏观和微观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系统地管理,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改进完善,使企业向着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人才的拥有量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大企业可以凭借名气和实力吸引各种人才,而资质较低的中小企业,如何更好的吸引人才便成为经营者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决定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强弱已经由物质资本转变为人力资本.吸引与稳定人才,成为企业人才战略的核心内容.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发展状况以及从管理角度的分析,根据中小企业和市场的特点,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中小企业如何吸引人才的策略,包括创造吸引人才的系列条件、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以及采用内外聘用相结合的选拔形式.不但能吸引人才,还要能留住人才.  相似文献   

3.
何畅 《中国证券期货》2013,(7X):141-141
现代企业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金融海啸的冲击、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以及2010年开始的欧洲债务危机,使许多中小企业陷入困境。企业管理人员要建立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来吸引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合理的流入企业。本文以中国中小企业做为研究对象,旨在在了解中国中小企业员工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小企业如何吸引人才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人才流失,使国有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研究国有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内在原因,将有助于我们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黄警秋 《时代金融》2013,(9):178-179
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有所不同,其在综合实力、对人才的吸引力、品牌、管理规范化、培训和员工福利等多个方面都与大型企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那么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如何吸引高校优秀毕业生,如何引进更多企业所需的优质人才,便成为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中小企业存在劣势的同时,侧重就中小企业吸引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小企业科技人才相对较少,需要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上创新,吸引有较高素质的人才群体来支撑企业,造就一支充满活力、团结一致的高效率团队,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与竞争力。本文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张华 《中国外资》2013,(22):235-235
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未来商业竞争的最大砝码。不过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目前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人才流失严重。如何留住人才,成为中小企业现在必须解决的难题。本文就对中小企业应该如何来留住人才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私募股权融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吉林省私募股权融资内外部环境的分析,从现有的吉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出发,针对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私募股权融资策略的可行性并提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完善地方政策法规、建立信息平台完善产业对接、吸引人才建立本土私募股权基金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雷全林 《科学投资》2003,(12):18-19
推出中小企业融资发展计划,就是要使《中小企业促进法》从条文走向实践。计划启动后,预期将会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改进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加大融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0.
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是新经济中创新能力最强的企业群,创业资金需要量大、风险高,易受经营环境的影响,变数大,难以吸引投资者。融资难一直是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本文对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生命周期与风险类型、直接融资现状、融资方式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拓展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中小民营企业来说,人力资源问题似乎一直存在,比起其他大型企业,其更容易面临缺乏人才资源的问题,有一定危机感.怎样吸引发掘人才、留住人才,是很多中小民营企业的不解之题,基于此,本文就以薪酬管理体系的优化管理展开论述,希望可以帮助中小企业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12.
沈奇媛 《上海金融》2003,(11):55-56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为整个金融体系引入了全方位的竞争机制,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后的人才本地化战略.必将吸引包括人民银行在内的大量优秀人才。中央银行要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就必须适应和顺应市场机制,改革和完善现行的一系列制度,其中工资和福利制度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王建宁 《现代金融》2005,(10):48-48
从加强财务管理入手,减少企业报账时间,提高账务的准确性,以准确的信息减少银行的风险。制定符合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特点和要求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完善中小企业的担保体系,充分发挥杠杆效应,提高中小企业融资速度。进行制度创新,改革现行的贷款审批程序,形成合理的制度安排,建立适应中小企业的授信体制和程序。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品种创新,积极采用新的营销方式营销金融产品,开发中小企业在各个金融服务领域的需求,满足不同层次中小企业不同的金融服务需要。对中小企业市场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类型中小企业采取有区别的操作性强的对策与措施,大力支持产品有市场、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机构、网络、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库,实现数据信息资源共享,为中小企业提供行业分析、决策咨询服务,辅助中小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创业投资拥有丰富的资源、专业的管理人才和在资本市场上的良好形象,这些都迎合了中小企业对资金和人才的需求。本文在分析中小企业引入创业投资的动机、现状后,探讨了中小企业赢得创业投资青睐的策略,建设国家加大税收政策支持力度、拓宽创业投资的资金来源渠道、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来帮助中小企业引进创业投资。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人才流失也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其中一个瓶颈,因此如何留住人才成为企业管理实践中重要的问题之一。而留住人才,最根本的还是企业的激励机制是否完善,有没有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以此吸引人才并提升员工的满意度、忠诚度,发挥人力资源的巨大潜能。本文以顺德某民营电器企业为例,分析目前的激励机制并结合其现状,对激励理论在该企业的应用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浅析中小企业信托融资渠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融资难”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以及信托融资对中小企业的吸引之处。提出信托融资较为符合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相似文献   

17.
黄友文 《云南金融》2011,(7X):124-125
近几年,人才流失也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其中一个瓶颈,因此如何留住人才成为企业管理实践中重要的问题之一。而留住人才,最根本的还是企业的激励机制是否完善,有没有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以此吸引人才并提升员工的满意度、忠诚度,发挥人力资源的巨大潜能。本文以顺德某民营电器企业为例,分析目前的激励机制并结合其现状,对激励理论在该企业的应用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很多企业都非常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流失,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的流失是企业不可估量的损失。如何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已经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的热门话题。为了避免人才流失带来的损失,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用人之道,一些国际著名企业在这方面也实践了大量的管理理论,并且在制度上进行了创新,先后出现了股票期权、高薪、高福利等,现在很多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又在积极探讨全面薪酬制度,其目的都是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  相似文献   

19.
融资担保业作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吸引了大量民间资本进入该领域。但调查显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受资本金规模小、经营风险大、外部环境不宽松等因素影响,民营融资担保公司并没有真正发挥“弥补中小企业信用不足、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作用。不仅如此,由于业务拓展难、经营效益差,大多数民营融资担保企业还陷入困境。民间资本进入融资担保业亟需规范、扶持和引导。  相似文献   

20.
孙晶 《投资与合作》2014,(8):228-229
薪酬是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没有它,任意劳动者都与它息息相关.薪酬不仅是一种成本支出,更是一种投入,一种能带来更多价值回报的投资.薪酬管理不仅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重要的内容,而且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跨国公司,大型国有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健全合理的薪酬制度都是它们吸引、激励、发展和留住人才的有力工具.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持续、迅速、健康成长,是极为紧迫的任务.因此,本文着重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实现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