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知识产权日益成为主要经济增长点和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段,知识产权诉讼愈演愈烈,给企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知识产权保险作为分散企业的知识产权诉讼风险的主要方式在欧美兴起。这一制度也必将在中国开花结果.但在中国开展这一业务不得不考虑到中国的特殊国情,文章认为,在中国特别是在知识产权对外诉讼保险上目前应以行业协会主导,结合政府和市场的力量,来共同推进这一市场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知识产权争端历来是中美经贸争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持续相对时间最长的问题之一。早在1986年,当中国刚开始准备建立知识产权制度时,美国就要求中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美两国关于知识产权争端的谈判几近破裂,使得中美处于贸易战的边缘。尽管中国于2001年加入了WTO,但是美国对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指责并未停息。  相似文献   

3.
日本知识产权保护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作为知识产权保护较好的国家,在知识产权的立法和执法方面有着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无疑对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虽然中国有较高的知识产权立法水平,但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日本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最突出特色是高水平的制度建设和强劲的执法力度。中日之间的差距并不在立法上而在执法上.所以,当务之急中国应进一步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知识产权法律知识水平:建立和完善各项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强化政府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强化预警机制并进一步放活知识产权中介机构.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中国知识产权局局长姜颖在国务院日前召开的新闻办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表示,目前网上侵犯知识产权现象时有发 1生,世界各国都面临如何保护网上知识产权的问题,中国也将根据国情研究制订有关网上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   姜颖说,网上侵权是近些年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的新问题。目前网上侵权现象时有发生,国际上都存在如何立法保护网上知识产权的问题。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始终给予了强有力的关注和支持。中国近些年也采取了有力措施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及盗版行为。 中国将立法保护网上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5.
由于中国建立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的时间不长,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薄弱,有的地区和部门对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一些严重侵权行为不仅损害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而且损害了法律的尊严,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是完善立法;提高人们的知识产权意识;提高企业在知识产权的管理和运行上的水平,提高执法水平。  相似文献   

6.
1994年,中国第一次发表《中国知识产权白皮书》。历经11后,中国再次发表《中国知识产权白皮书》。11年来,中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特别是在专利、商标、版权的保护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目前在这三大领域依然存在商标及盗版等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7.
知识产权保护对贸易流以及技术进步产生影响,知识产权保护与贸易和经济增长有密切的关系,而且知识产权保护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和经济增长有不同的效果,导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见分歧。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既不同于发达国国家,也不同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现有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大量文献中有益的思想.并且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中国可以探索适合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本文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方面中国企业饱受跨国公司“专利围剿”之苦,另一方面美国、欧盟不断指责中国政府保护知识产权不力;一方面知识产权立法有过严的趋势,另一方面执法确实还不尽如人意;一方面跨国公司通过资助中国法官出国受训、高层公关、舆论造势把知识产权“神圣化”,另一方面为使国家利益最大化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中国必须“内外有别”——要走好知识产权平衡木,显然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产业》2005,(7):66-66
中国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副局长李成钢日前指出.知识产权是中国企业必须迈过的槛.迈不过则会失去市场搏击能力.而一旦迈过.则将海阔天空.商机无限。据介绍,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海内外市场遭遇知识产权纠纷的消息此起彼伏,知识产权已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征程中无法回避.也不能回避的焦点。知识产权纠纷剧增.这是因为中国的出口贸易规模在不断扩大,产品结构正在不断升级,更大的贸易规模,势必带来更多的贸易摩擦。  相似文献   

10.
“中国保护知识产权成果展览会”暨“2006年中国保护知识产权高层论坛”将于4月中旬在北京举行。据悉,这次成果展是我国第一次举办的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内容的大型展览,是对我国20年来保护知识产权成果的一次全面检阅。  相似文献   

11.
王斗 《湖南经济》2002,(4):24-25
一、WTO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知识产权问题在WTO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一起构成世界贸易组织的三大支柱。中国入世申请文件中明确承诺,要全面履行WTO协议及其附件所规定的义务,包括履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的义务,并在《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书》中就“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制度”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入世将会给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带来深远的影响,这是显而易见的。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1982年《商标法》、1984年《专利法》以及1990年《著作权法》…  相似文献   

12.
当我们跨入新世纪的门槛时,也即是走进了知识经济时代。当我们走到WTO门口的时侯,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又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即如何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同时又不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审判在我国足一个新的审判领域,目前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已经被纳入世界贸易协议管辖的范围。伴随着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完善,中国的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必将以积极的应对态度迎接入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知识产权保护:中国式跨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中国经贸》2005,(6):16-19
“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绝不是因为压力,更不是做给什么人看的,而是发展的需要。”2005年5月1B日,在《财富》全球论坛“知识产权:更多问题还是相互理解”的话题下.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给咄咄逼人的跨国企业家们以真诚而有说服力的回应。薄熙来表示,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的决心是一贯和坚定的,我们很清醒,如果没有一个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制环境,中国100年也发展不起来。的确.中国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不是迫于外界压力。也不是单单履行入世承诺.而是要推动自主创新.与世界分享知识创造的荣耀与财富。  相似文献   

14.
高新技术企业既应当重视无形资产的形成和投资,也应当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特别要加强无形资产的成本控制。以中国庞大的大学群和每年几百万经过严格训练的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掌握尖端的知识产权,完全有能力在新知识经济的竞争中走在世界的前面。中国人在西方发达国家.很多人是当地公司和科研部门的骨干。老实说,这些外国的大企业,如果少了中国人,天真要塌下来。所以,了解知识产权,进而把握知识产权,最终利用知识产权并使其产业化,对于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控制成本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温家宝总理在出席2010年夏季达沃斯开幕全会上致辞时强调:“中国始终致力于为外商投资企业创造开放、公平的良好环境,中国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已经将保护知识产权提高为国家战略。中国也愿意与世界各国进行知识产权的交流与对话。”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加入WTO后,国际贸易壁垒频繁,中外知识产权纠纷不断,成为国际贸易摩擦的重要领域。有关数据显示,2007年涉外案件就达到1000多起。知识产权已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中无法回避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信息》2007,(16):73-73
日前,保护中国知识产权联合会和全国高科技知识产权委员会在国际知识产权管理协会的指导下成立了知识产权管理师考试(www.cipm.org.cn),面向全国推出了知识产权管理师专业资格考试(CIPM),并制定了专业资格职业标准。何为知识产权管理师?什么人能成为知识产权管理师?它需要的素质是什么?成为许多关注这一领域人士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赵萍 《科学决策》2007,(2):31-33
近几年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摩擦一再发生,尤其是中美贸易之间,由知识产权摩擦引发的“不和谐之音”一再出现。对于中国而言,知识产权摩擦与企业的生存和国家的经济安全是紧密相关的。因此,如何在这场知识产权大战中取得战略制高点,对于中国政府和广大企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司思 《中国经贸》2007,(3):42-45
2006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知识产权保护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凸显,国家保护知识产权的领导机构进一步健全,保护知识产权的方略进一步明晰,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更加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更加顺畅,专项执法行动更加有力、有效,公众宣传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国际交流与合作呈现“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已正式挂牌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指出,要在知识产权、工商、税务等管理领域实现高效监管,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援助等解决机制。该文提出,加强上海自贸区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执法、司法保护机制和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成为当前重大课题,是实现“先行先试”目标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