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选取2005-2019年数据,基于时变参数模型分析了样本期间货币政策、同业业务与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关系.研究发现,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对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同业业务规模越大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越高;在货币政策的债券市场传导过程中,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模对债券市场流动性的中介效应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效应.随着金融监管政策的加强,同业业务对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程度有所降低,但仍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因此,货币政策需关注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及其与其他非银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性,强化穿透式监管机制,避免较大波动所带来的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风险.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演化发展,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始终处在动态变化之中.为更好把握其中的规律,透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黑箱.文章将互联网金融与货币供需模型放在同一个理论框架内进行研究,选择2011-2018年中国75家商业银行的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建立静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2011-2013年,互联网金融促进了银行流动性创造,并有助于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但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创造不显著或作用有限;2013-2018年,互联网金融抑制了银行流动性创造,并制约了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但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创造作用显著;异质性研究:受互联网金融影响,货币政策经由非上市银行的流动性创造能力优于上市银行.  相似文献   

3.
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时滞问题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货币政策效应时滞问题的概念出发,探讨了我国货币政策效应时滞的特点、影响货币政策效应时滞的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演化发展,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始终处在动态变化之中.为更好把握其中的规律,透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黑箱.文章将互联网金融与货币供需模型放在同一个理论框架内进行研究,选择2011-2018年中国75家商业银行的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建立静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2011-2013年,互联网金融促进了银行流动性创造,并有助于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但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创造不显著或作用有限;2013-2018年,互联网金融抑制了银行流动性创造,并制约了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但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创造作用显著;异质性研究:受互联网金融影响,货币政策经由非上市银行的流动性创造能力优于上市银行.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国债市场流动性状况,引入货币政策持续期概念,设置综合度量国债流动性度量指标,建立刻画各次货币政策调整期内不同国债品种流动性模型.运用统计分析,研究我国国债市场的不同国债流动性状况.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对国债流动性的冲击是比较平稳的,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我国国债市场的货币政策效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货币和信贷两个渠道分析货币政策调控物价时滞的成因,利用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法,对2000-2006年和2007-2012年两个时期的时滞进行了实证分析,分别测算出CPI对M1、M2、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的时滞,提出应从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和管理公众预期两方面缩短外部时滞,以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物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现有衡量流动性过剩规模的方法存在许多不足。通过借鉴水力学理论可以推导出中国货币需求函数,以此估算我国的流动性过剩规模。在此基础上,通过Granger检验,发现流动性过剩规模与股价、房价和通胀率的走势较吻合。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流动性过剩的机会深化金融市场的改革与创新;引导流动性流向金融市场,避免房地产市场的资产价格泡沫;将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紧密配合;选择适当的货币政策工具调控流动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货币政策效应时滞问题的概念出发,探讨了我国货币政策效应时滞的特点、影响货币政策效应时滞的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怀定 《生产力研究》2005,(12):90-91,113
考虑到货币政策内部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货币政策内部时滞的决定因素谈起,联系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利用万差分解和时差相关系数法对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内部时滞(1998 ̄2004)进行实证研究,并在结尾部分就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效率问题提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是美国实施国民经济调节的两大经济手段,由于货币政策的决策时滞较短,运用起来较灵活,公众心理承受力也较大,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因此,近年来美国政府更加偏重于以货币政策作为反周期手段。通过对美国货币政策与货币政策传导的研究,可以发现一些一般性的规律,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的货币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时变流动性权重构建流动性错配指数(LMI),测算2010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国A股30家上市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进而研究银行业系统流动性风险的实时波动,同时采用时变参数随机波动率向量自回归模型(TVP-SV-VAR)分析我国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业系统流动性风险的影响.研究表明:国有五大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整体水平较好,区域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则偏高;在宏观金融市场流动性收紧时,央行适度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引导资本市场利率水平降低等货币政策对我国银行业系统流动性风险的抑制效果显著.由此,央行应选择更高效的LMI模型作为银行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完善银行业系统流动性风险防范体系.  相似文献   

12.
试论2007年至2008年我国"从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一直以来都引起相关学者、政策制定者的高度关注.而我国目前主要是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结合的宏观调控政策对经济形势实行调节.本文以2007年上半年至2008年我国"从紧"货币政策为研究的背景,首先界定货币政策有效的内涵、政策目标的内涵,进而以三个货币政策的目标变量作为指标,对该轮"从紧"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经过验证,最终得出结论,就直至2008年上半年的数据为止而言,该轮货币政策总体来说是有效的,但出现了时滞.同时本文也指出继续关注该轮货币政策影响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流动性问题已然成为全球经济体面临的共同难题.由于流动性的去向与货币政策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在对流动性问题进行内生化解释的基础上,结合趋势分析,利用非参数贝叶斯框架下的无限区制Dirichlet-VAR模型分析经济变量间的多元时变Granger因果关系,得到考察变量间正向传导与反向倒逼的核心传导结构,据此分析货币政策对流动性的影响路径及流动性去向动态效应.研究发现,“宽货币”将导致通货膨胀,“宽信贷”将导致泡沫堆积;货币政策“新常态”处于渐进“稳态”阶段;被实体经济消化的流动性不是造成房地产市场非理性繁荣的重要原因,未被实体经济消化的流动性也不是股票市场过热的重要原因,但二者均受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马勇 《经济纵横》1991,(7):46-49
<正> 一、货币政策时滞的定义及规定阶段的划分货币政策时滞,又称货币政策的“时间落后”,是指货币政策从研究,制定到实施后发挥实际效果的全部时间过程。它对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时滞的长度不合理可能使得政府决策时的意图与实施时的实际情况不一致,导致货币政策的实施所产生的效果与初始意图相违背,从而加剧通货膨胀或其它经济波动。本文就此作些探讨。这里,我们先就西方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时滞阶段进行分析,借以揭示各阶段的内在联系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为了避免中小银行流动性出现危机波及金融市场造成剧烈波动,央行此次通过创新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将SLF试点范围扩大到中小金融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丰 《经济论坛》2009,(21):15-17
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试图跳出流动性陷阱,由于流动性陷阱的条件已经改变,但如今的货币政策还是无法完全摆脱流动性陷阱,而中国由于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特殊性导致其有效地规避了流动性陷阱。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08年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在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的同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然而,在当前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的局势下,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美国等西方国家所采取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导致我国国内流动性上升,从而严重影响我国控制流动性的效果,从紧的货币政策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8.
林松立 《经济》2012,(4):99-100
货币政策并未全面宽松 2011年12月5日央行下凋存准率,被很多市场人士视为是全面宽松的开始.但是截至日前,货币政策并无多大程度的明显放松.从上调存准率转变为下调存准率,其中确实意味着货币政策的转向,但这只是预调微调的开始,而不是从从紧的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货币政策,目前而言,货币政策只是中性,这点从各档期资金价格看得很清楚. 如右图,7天期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在2011年12月开始并没有预期的下降,反而上升;在春节前甚至需要央行逆回购来注入资金来缓解市场紧张的流动性.不过,从2012年3月7日开始,7天期银行拆借利率终于跌破3%,并持续低于3%,显示了流动性真正改善是从3月初开始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是一国货币当局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规模的金融政策措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也就是货币政策是否能系统地影响产出。一般来说,从货币政策的制定到执行,从货币政策的具体实施到收效等环节之间总有一段时间间隔,即所谓货币政策的“时滞”。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时滞的存在增加了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风险,使宏观调控的操作更为复杂。本文在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利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方法对货币供应量与产出和价格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只有掌握了货币政…  相似文献   

20.
鞠卉  胡俊华 《生产力研究》2012,(3):62-64,111
计算货币政策外部效应时滞是货币经济实证领域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我国采用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通过分析货币供应量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可以理解货币政策传导效应,从而为政策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文章采用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向量自回归动态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对1996年来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变化对居民消费价格CPI和生产资料价格PPI的作用时滞进行测算,得出:M1、M2均是影响CPI、PPI同比变化的显著因素,M1对CPI的作用时滞大致为2个月,对PPI的作用时滞大致为3个月;M2对CPI的作用时滞为3个月,对PPI的作用时滞为4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