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光宇 《楼市》2012,(14):3
"税收滑,失业增,中国经济要拉灯!千方百计不顶用,呼儿嗨哟,地产才是大救星!东方红,太阳升,放松调控信心增!高速增长没结束,呼儿嗨哟,地产扶着中国行!"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前天晚间在微博上发表言论,借用歌曲东方红的形式呼吁放松地产调控,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对于此观点,房企大佬任志强在微博上回复:"别总哪壶不开提哪壶。"董藩此言一出立刻在网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部分网友高举大旗表示支持董藩的此番言论。但是也有部分网友并不支持董藩的观点,"中国经济绝不能靠房地产。"对此,董藩昨日再发博文,对"地产才是大救星"给出10大理由。董藩表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长期的,要用几十年才能完成的事情,而救市是眼前必须解决的问题,目前除了放松房地产调控外找不出其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芒果台     
《楼市》2012,(12):22
求关注,求辟谣【住建部: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针对近期媒体关于一些城市以"稳增长"为名拟放松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报道,中国住房城乡建设部新闻发言人就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和下一步政策走向等问题于6月5日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坚持  相似文献   

3.
政策     
《房地产导刊》2012,(7):20-20
住建部:将及时制止地方放松限购 针对近期媒体关于一些城市以“稳增长”为名拟放松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报道,中国住房城乡建设部新闻发言人6月初强调,要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并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密切关注各地执行凋控政策的情况,对于地方出台放松抑制不合理购房政策的,将及时予以制止或纠正。  相似文献   

4.
随着政府对调控房地产力度的加大,我国房地产市场开始有所降温。笔者认为,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最大意义,正是决策者们在制定房地产调控政策时已经开始关注政策目标的选择和平衡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正是房地产业能否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结构是房地产调控三个基本政策目标(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社会稳定)的范围包括房地产多层次供给体系、既是支柱又要防止泡沫的国民经济产业结构、政府间的财税结构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声音     
《房地产导刊》2013,(9):26-26
"一线城市不应放松限购"近日,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在接受采访时称,温州微调"限购令"意味着房地产调控政策将由行政主导逐步转向市场调节,但房价上涨动力充足的一线城市不应放松限购。当前多数房企认为政策层面预期向好,对房地产行业而言调控长效机制的出台是利好消息。  相似文献   

6.
微博     
《楼市》2012,(7):30-31
楼市微博口水战《人民日报》呼吁政策"微调"观望刚需仍有"盼头"吗?3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直言,楼市调控政策"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此同时,投资银行花旗发布报告,预计今年中国房地产调控至少会出现部分放松,两者观点不谋而合。花旗银行称,预计今年中国房地产调控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的房地产经济从土地买卖到地产开发在经历了数十年的爆炸式增长后,缔造出无数地产巨鳄和动辄身价百亿的富豪。房地产行业在中国成为造富神话和拉动国民社会经济发展的代名词。但近年来,受世界经济走势和我国房产调控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四大功能区入手,利用2001年~2009年北京市18个区县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房地产投资对北京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房地产投资每增加1%,会引起相应区域经济分别增长0.50%和0.57%;在首都功能核心区和生态涵养区,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则具有负面抑制作用,房地产投资每增加1%,会引起相应区域经济水平下降1%和0.20%。因此,为合理发挥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制定经济政策时,要正视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作用的"两面性",实施差异性的区域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9.
乱弹     
《楼市》2012,(Z1):16-17
房价大跌意味着实体经济崩溃与信用市场冻结。不要说房价同比下降30%,哪怕是下跌20%,恐怕我们等来的不是房地产继续调控,而是政府再次放松房地产调控,房价迎来报复性反弹,到那时,拉加德放松房地产的调控就会成真。  相似文献   

10.
全国"两会"召开以后,民众对新一届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寄予很大期望,但是新一届政府只是强调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不放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始终没有继续推出针对楼市的调控举措。今年7月,中央召开一系列会议,分析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使得  相似文献   

11.
《住宅与房地产》2012,(12):36-37
2012年受欧债危机及世界经济整体低迷的影响,经济增长呈下行态势。同时2011年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效果逐渐显现,房地产市场遭遇寒冬,房地产投资和销售持续回落,往年的“金九银十”变成了今年的“铜九铁十”。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增长减速背景下,市场和行政力量的博弈不断加剧7月19日,国土资源部和住建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房地产用地管理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的紧急通知》,强调各地要严格执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得擅自调整放松要求。已放松的,要立即纠正。当天,国土资源部召开视频会议,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胡存智  相似文献   

13.
《房地产导刊》2015,(1):38-43
2014年的房地产市场跌宕起伏,上半年市场成交低迷,不少城市房价大幅回落。下半年加诸于房地产身上的众多行政调控手段逐步取消,房地产调控回归市场化。随着信贷政策的放松,市场成交大幅回暖。201 4年限购等行政调控手段逐步退出,房贷政策放松,房地产调控回归市场化在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政府提出了"构建市场长效机制"的调控转型方向,意味着近年房地产市  相似文献   

14.
牛虎 《会计之友》2021,(10):30-36
1998年"房改"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吸引了众多实体经济进行房地产投资,为此我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房地产税政策来调控房地产市场,以求资金"脱虚向实",推动企业"去房地产化",实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文章以2008-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建立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房地产税与企业"去房地产化"之间的联系,研究发现:房地产税政策的实施将降低实体企业进入房地产的概率与程度,加快企业"去房地产化"的步伐;房地产税政策对国有企业"去房地产化"的影响更为显著;税收征管强度将会加大房地产税对实体企业"去房地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导刊》2012,(4):34-39
两会期间中央对楼市调控的表态依然严厉,八年来经济增长目标首次低于8%,更令开发商对中央放松房地产调控不再抱有希望,预计两会后"以价换量"的市场趋势将会更加明显,降价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大,楼市观望氛围也将随之打破。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导刊》2013,(Z1):92-93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中一解读十八大报告时认为,2020年之前中国房地产市场依然是发展的机遇期各位嘉宾如何看?中国房地产未来出路及发展空间在哪里?十八大之后,房地产调控不放松的政策基调已定,针对持久调控,各企业2013年的发展战略如何?在行业洗牌和兼并趋深的压力下,房企、中介、设计行业的突破口在哪里?周颖舟:未来房地产将"时装化"  相似文献   

17.
当今的中国不仅处于经济增长的时期,同时也处于一个城市化的加速期,而且,当今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由于房地产的投资高于经济的增长,与此同时,信贷的增长率也远高于此,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的经济开始减慢,房地产市场也随之减慢,在中国市场,众所周知,这将引起严重的双重危机,即金融、经济危机.房地产市场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反之,中国经济的增长也反作用于房地产市场,二者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为了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应该保障房地产行业良好健康发展.关键词:房地产经济国民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8.
《上海房地》2012,(8):1-1
自从温家宝总理要求“把稳增长放到重要的位置”之后,国务院先后以扩大消费、稳定投资来积极应对,虽然成效差强人意,但是中国经济下行的态势仍在延续,于是以大基建、大项目、高负债等方式拉动经济包括放松房地产调控的声音甚嚣尘上,形成对决策层“游说”的压力。  相似文献   

19.
向松祚 《楼市》2012,(23):28
中国商业地产的问题不是盖不好楼,而是管理跟不上。就像我们的酒店一样,我到东莞这些地方,它们的酒店硬件设施绝对不比西方差,但是大家住进去能找到舒适的感觉吗?当前国内经济的现实情况是:内需增长乏力,经济呈现下滑走势。很多企业家,当然还有一些学者喊出这样的话:房地产政策必然要放松,否则的话中国经济就没有戏。难道房地产价格要猛涨才能够拉动经济?在我看来,这些人对中央的坚定意图并没有深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产业,从未脱离过政府的视野。但纵观历年来的调控效果,就会发现我国的房市调控始终难以摆脱"隔靴搔痒"的尴尬,因为房地产业事关民情民生,但又不能伤及尚处复苏通道的经济全局,其调控力度、节奏和工具选择确实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极大考验。去年下半年以来,政府一再重申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避免出现2007年"用药过猛"的现象,防止房价大起大落。但与此同时,房地产调控还应重视进一步完善政策与加强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