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欣赏的过程就是体验的感情过程,它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本身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互通的过程.无论是对于一般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具有专业音乐知识的专业人员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一种要素.对于具有专业音乐知识的专业人员来说,假如在欣赏音乐时只注意技巧、技术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而在感情上却无动于衷,那么他对音乐的欣赏也只见其表而未见其里,并不能完整地理解和享受音乐的美.  相似文献   

2.
音乐欣赏课是艺术教育与音乐教学中的一门极为重要的课程。音乐欣赏课在不同院校、不同专业定位各不相同,应当注意把握特点、掌控程序这两个要点,在《音乐欣赏》课程中抓好欣赏作品选择和欣赏方式选择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戏曲音乐在本质上属于民间音乐的范畴,由于它自身的乡土气息比较浓厚,因此与歌剧、交响乐等其它音乐有着明显的区别.虽然现在的戏曲音乐已发展到很高的程度,也拥有相当高度的专业技巧,并且这些技巧不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是很难掌握的,但它仍然属民间音乐的范畴,因为它仍然带有民间音乐的若干特征.  相似文献   

4.
戏曲音乐在本质上属于民间音乐的范畴,由于它自身的乡土气息比较浓厚,因此与歌剧、交响乐等其它音乐有着明显的区别.虽然现在的戏曲音乐已发展到很高的程度,也拥有相当高度的专业技巧,并且这些技巧不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是很难掌握的,但它仍然属民间音乐的范畴,因为它仍然带有民间音乐的若干特征.  相似文献   

5.
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的结果,每一个流传下来的曲目都包含着深刻的寓意。欣赏、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音乐对于理解、继承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欣赏民族音乐既可以增强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也可以把整个民族音乐继续发扬光大。但是,近几年来,随着西方音乐和港台音乐的入侵,民族音乐的欣赏和教育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本文首先阐述了民族音乐欣赏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欣赏民族音乐的重要意义。重点围绕欣赏民族音乐,弘扬中华民族音乐的对策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6.
钟杏珍 《魅力中国》2014,(1):134-134
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开发儿童智力、陶冶儿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培养儿童良好气质修养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能够欣赏、懂得音乐,是审美修养的标志之一,离开这点就谈不上完美的音乐教育”。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汉族民间音乐是一种丰富多彩、个性鲜明、具有浓烈关东风韵特色的地域性音乐文化,同时它又是一个多元混合体.其中融入了燕赵、齐鲁、中州、滇云和本土少数民族等音乐文化基因,经过数百年的传播及与欣赏群体的互动,最终实现地方化.吴越“流人”作为客籍居民和传播中原音乐文化的载体、使者,对黑龙江汉族及土著民族民间音乐发展繁荣的影响,可谓是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欣赏音乐时,经常会感觉到它的奇妙无比,同时似乎又觉得神秘莫测,这主要是和音乐听觉理解能力高低有关.如果我们具备一定的音乐听觉能力,就能在听觉中较为准确地感知、认识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余国君 《魅力中国》2013,(26):206-207
音乐艺术以声音为其物质材料基础,音乐中的任何一个声音都不会有确定的含义。不可能对某一客观实体或它的运动过程做出规定性的、明确的、不容误解的描述。音乐欣赏课是从素质教育出发。通过欣赏中外优秀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学习音乐作品背后所蕴涵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思想内涵,从而完善其知识结构,培养其审美鉴赏能力。那么,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呢。下面就我的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0.
塔娜 《魅力中国》2010,(1):115-115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如何把握欣赏的关键呢,可以尝试以下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顿薇 《魅力中国》2013,(13):214-214
音乐教育是人文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同时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身心发展规律,以审美体验为核心,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能力与需要为出发点,通过“识谱”、“唱歌”、“欣赏”、“乐器”等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姐妹艺术的学习,培养学生“感受音乐”、“鉴赏音乐”到“表现音乐”,最后发散思维创造音乐,使学生产生自信心理,减少畏惧心理,在饶有兴趣的情景下学好各门功课。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历史发展、民族传统、地方习俗有着紧密的渊源关系.因此欣赏音乐应该有强烈的文化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教学实际上也是音乐文化的教学,离开了文化,有效的审美就很难达成.在进行音乐教学实践中适当导入文化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的导入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加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更重要的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避免在跨文化审美中因不懂相关音乐文化而有可能引起的一些尴尬乃至冲突.  相似文献   

13.
刘红 《发展》2009,(5):74-74
音乐欣赏主要包括歌曲欣赏和器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本文从音乐欣赏的感性的角度直接体验音乐感情内涵、音乐想象、学会表现等四个方面,并入手探索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4.
称MOTOACTV为智能手表有点牵强,因为它的功能实在是远远超出了手表的范畴。它小小的身体里内置了重力感应器、GPS、WiFi、蓝牙4.0和ANT+、FM收音机和MP3播放器。这么多功能组合在一起可以帮助你在运动的时候一边欣赏音乐  相似文献   

15.
岳巍巍 《魅力中国》2014,(26):112-112
音乐是一项才能的教育,它并不属于专业者,而是一种人人触手可及的学习与涵养。音乐教育与人脑的发育、感知、注意、记忆、联想与想象及发展非智力因素的直接联系,音乐教育对人的早期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幼儿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基于幼儿身心特点,探究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并提出有关音乐使用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和探讨,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引导和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创设音乐欣赏意境等方法途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使学生把音乐理论与音乐实践相结合,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方式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芳 《魅力中国》2009,(22):266-266
本文在研究大量教学案例的基础上,归纳了若干参与音乐欣赏教学方式:以音乐手段的参与欣赏的方式、非音乐手段参与欣赏的方式、多种手段启发学生想象和联想、分析、比较法,并对这些方式的运用进行了具体展开。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培养人,使其能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具有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在音乐教学中,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利用各种审美因素体现其审美功能,从而达到审美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9.
何轶 《魅力中国》2010,(16):148-149
音乐欣赏是进行审美教育、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前苏联著名音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文化是培养道德文明和智慧的重要条件之一”。那么怎样才能上好音乐欣赏课呢?作为新世纪音乐教师,任重而道远。要想取得较好的欣赏教学效果,我们必须转换旧教育观念、旧模式。  相似文献   

20.
多媒体课件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已全面普及,而多媒体音乐教学也在摆脱传统枯燥乏味的音乐教学模式,创设教学情景,以趣激思,提高教学的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欣赏音乐、感受音乐、学习音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