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给出了基于影子价格理论的区域创新系统演化分析方法,并以河北省区域创新系统1997年-2001年数据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构建了区域创新系统的DEA数学模型和测度区域创新系统演化的指标体系,然后使用LINGO软件程序对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得出各约束指标的影子价格,最后对各个影子价格进行分析,得出了区域创新系统演化状况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 1988~2017 年间的 7369 条新能源汽车发明专利数据为基础, 使用专利信息分析方法, 构建了以行政区域为轴心, 以专利数量、技术类别、创新主体为轴的 R-QTS 动态分析框架, 探讨了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总体情况与区域分布特征。研究清晰地反映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全貌, 并为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当今世界国家间竞争日益激烈,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日益成为一个地区乃至国家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本文基于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视角,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类。  相似文献   

4.
区域创新系统中地方政府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地方政府角度阐述区域创新系统内涵,通过对区域创新系统构成入手,了解不同主体之间存在的联系与依存关系,进而分析了地方政府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作用,并以此为基础,对地方政府行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德国鲁尔工业区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鲁尔区是德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二战后,以煤、钢铁为基础的重化工业经济结构日显弊端,区域经济陷于结构老化危机之中。为摆脱危机,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需要,鲁尔区开展了全面的区域整治工作,紧跟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创新,以新技术革命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全面更新和提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成为老工业区持续发展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度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区域协调发展的定量化研究是当前区域经济研究的一个弱点.文章以《2006中国统计年鉴》为基础,计算了"十一·五"初期我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以及全国和四大区域的区域协调发展系数.此外,通过社会综合发展指标和区域协调发展指标的比较,分析了31省级区域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特征、所处的阶段及其政策调整方向.  相似文献   

7.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时代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本文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 运用多 Agent 模型, 构建区域科技创新创业系统理论模型, 通过 Python 编程仿真, 分析系统实现路径和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 区域科技创新创业是一个相互促进、 相互融合的过程, 系统以产业需求为导向, 实现创新引领创业, 创业推动创新的良性循环。 在此基础上, 分析人才、 融资以及创新创业政策对区域科技创新创业系统的影响, 提出进一步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创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郭玲  汪洋 《工业技术经济》2021,39(11):145-153
本文通过分区域回归和门限效应分析, 考察创新机制调节作用下就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分析结果表明: (1) 总体上, 就业结构升级通过创新机制影响经济发展时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 创新环境的调节作用最大, 产业升级次之, 技术进步最小; (2) 分区域看, 三大地区的就业结构升级均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 创新机制的调节作用呈现 “西强中弱” 的分布格局; (3) 从门限特征看,基于创新机制的就业结构升级影响经济发展时存在明显的门限效应, 以创新环境和技术进步为门限变量时, 经济效应呈现先升后降的 “倒U 型” 趋势; 以产业升级为门限变量时, 经济效应逐渐强化。  相似文献   

9.
区域文化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影响机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约束条件,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区域文化的特征和区域创新主体的功能,分析了区域文化对创新主体和区域创新系统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提出了一些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建设区域创新系统是我国确定的科教兴国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针对湖南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湖南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对策,即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一点一线"地区率先发展的战略、把促进区域间的联系和互动放在突出的位置、因地制宜选择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模式、加快以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为重点的发展载体建设以及培育有利于区域创新的环境等.  相似文献   

11.
基于耗散结构的区域创新系统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热力学熵出发,以区域创新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热力学、复合系统生态学和经济学等理论方法,用熵的这个新的科学概念和客观度量标准,对区域创新系统进行研究.从系统的冲击力、承载力和反馈力的角度来分析区域创新系统,并提出区域持续发展的熵变机制和对策,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 金融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机理, 利用中国 2003~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 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和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实证检验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区域创新的线性和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1)我国地区创新水平在空间上具有正向相关性 ,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滚雪球”效应;(2)OFDI逆向技术溢出和金融集聚均对区域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交互项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存在非线性;(3)以金融集聚为门槛变量进行非线性检验发现,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区域创新存在双门槛效应。 随着金融集聚水平的提高,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在经过两个正向促进体制后, 转为较强的负向抑制体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08~2016 年全国30个区域的面板数据为依据, 结合国内外众多学者关于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影响的研究, 运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 进一步对影响区域经济的科技创新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 以创新理论产出、财政教育投入和科技创新人才投入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的正向影响十分显著, 以财政科技投入和技术市场产出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的正向影响效果微弱。最后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 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资源的勘查,开发和利用,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运行过程,但它同时又与社会经济系统密切相关,构在敢复杂的资源经济大系统。本文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研究了资源经济系统分析的理论基础,并就区域资源经济系统分析的方法,模型及主要分析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创新的本地化集聚已成为当前全球创新活动的典型特征。本文以地区的本地化创新能力为切入点,对企业研发选址的动态博弈过程进行分析,并探讨了企业创新集聚以及产业地理格局的演化路径,揭示出企业研发选址的决策依据是企业自身技术需求与各地区本地化创新能力的匹配程度。研究发现:本地化创新能力已成为创新经济中企业研发选址的重要区位因素,能持续吸引高技术行业企业的进入;在产业关联方面,高技术行业的前后向产业关联均会显著强化本地化创新能力的引力作用;从区域一体化视角看,区域内各城市不同的禀赋优势导致不同的技术密集度行业呈现梯度式集聚的现象。据此,本文认为,当经济进入以高技术行业占比持续上升为标志的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后,地区的发展方向与目标是推进并强化其本地化创新能力,以区域为单位建设各区域创新高地。为此,需要进一步扩大高层次研发型人才培养规模,持续优化人才专业结构,支持高校与企业研发多元化融合建设,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学科专业;进一步扩大区域创新高地的建设范围和规模,加快推进国际科技中心建设;以创新高地为核心,有序推进产业地理梯度发展,深化区域优势互补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社会燃烧理论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的衰退以及衰退机理,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创新系统存在衰退现象;区域创新系统衰退可发生在区域创新系统发展的任一阶段;区域创新系统的衰退存在着阶段性。本文首次将社会燃烧理论引入对区域创新系统研究中,并首次用来分析区域创新系统的衰退机理,丰富了区域创新系统的理论研究,并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区域创新已成为区域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和经济增长动力的决定性力量,也是区域经济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其有效途径是提高区域创新系统的绩效,而如何评价区域创新系统的绩效又是研究的难点.通过对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评价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从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3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系统地回顾了近年来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评价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对现有研究进行了简单的评述,并提出了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评价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上看, 创新要素之间以及创新要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本文界定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 从创新要素、 创新环境、 系统交互性、 创新绩效4 个方面构建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密切值法对我国 30个省市自治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健康性水平进行了评价。 实证结果表明: 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健康性发展不平衡, 北京、 广东和江苏位于前3 名, 东部地区明显好于西部地区, 系统交互性差异较大。 最后针对我国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耦合度模型对长三角地区 2001~2016 年间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两系统之间存在显著的协同关系, 区域物流系统有序度函数值每提升 1 个百分点, 就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系统的有序度函数值提升 0.9362 个百分点。长三角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水平不断提升,经历了由不协调到协调发展的状态转换, 目前长三角区域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处于耦合协调发展的中级阶段。但区域物流系统的有序度明显低于区域经济系统的有序度, 区域物流业发展不能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对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当代经济发展的主题,是区域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创新活动中存在着市场失效和系统失灵两种失效。在我国,市场失效主要是由于创新环境不完善造成的;而系统失灵是由于创新网络不健全,创新系统中的核心要素之间的联系不紧导致的。本文介绍区域创新系统的构成,以及评价区域创新系统的方法。通过各种方法的介绍和比较,最后得出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能更加客观有效地评价区域创新系统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