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建中元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出现了区域汇率协调安排和货币区域化趋势。区域货币一体化是国际货币制度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目前的“一国四币”制度不利于经济增长,本文在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基础上,对创建中元的必要性、可行性展开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增长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很复杂,它们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自20世纪50年代库兹涅茨提出著名的“倒U”假说以来,中西方学者围绕此假说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大量经济学家用事实来验证此假说的存在,即不平等程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先上升而后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也有许多经济学家提出证据反对此假说,如有些西方学者针对20世纪70-80年代的“东亚奇迹”,得出了“增长和平等可以同时实现”的重要结论。进入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收入不平等程度开始在很多国家加深。因此,在21世纪初,经济学家对增长与分配之间关系的讨论还会继续,但是,讨论和研究的重点将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全球化和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可以发现:(1)在1978—2002年的长周期样本中,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2)在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中国资本—劳动比和TFP的提高,进而推动中国的经济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种影响逐步消失;(3)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时变特征"源于中国经济增长阶段和增长模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最早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但经济全球化作为经济现象由来已久,经济史学家把经济全球化起始年追溯到了英国废除《谷物法》的1846年。经济学家约翰·邓宁教授肯定地说:“除非有天灾人祸,经济活动的全球化进程不可逆转。”作为时代特征,经济全球化伴随二十多年来信息技术革命性发展而渐成潮流,伴随十多年来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利益大调整而越加诡谲。阿尔及利亚总统布特弗利卡形象地说:“经济全球化的列车已经开动,不管你是否坐在车上。”一、谁坐上了经济全球化的列车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美国最典型。美…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20世纪90年代是世界经济推行经济自由化的十年。在新经济自由主义的名义下,拉丁美洲各国开展了以经济自由化为目的的各项政策改革:贸易自由化政策、资本流动自由化政策、国营企业民营化政策、放宽经济管制措施、区域经济联合措施等,其  相似文献   

6.
法国经济学家佩鲁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以“发展极”为标志,以“不平等动力学”为基础的不平衡增长理论,曾经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也曾经用经济不平衡增长理论,对农产品加工业优先发展以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进行过分析。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极”理论被经济学家重新认识形成了新的理论,对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增长又一次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未来十年全球经济金融走势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正确分析预测未来10年世界经济金融发展的趋势,是一件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课题。该10年的发展趋势基本上仍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  相似文献   

8.
最优货币区(optimal currency area)理论是对货币一体化认识过程及实践发展进程的反映与总结。在区域经济联系加强初见端倪时,人们开始讨论满足什么样条件的地理空间可以组建最优货币区。理论基础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芒德尔基于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之争提出的“最优货币区理论”,该理论研究了一组国家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基础上可以组成最优货币区,在经济趋同的基础上实行单一货币。虽然芒德尔所指的最优货币区是指已经实现了货币一体化并采用单一货币的区域,但是最优货币区理论却可作为分析区域货币一体化问题以及其他货币合作问题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欧洲货币一体化实践的发展,北美自由贸易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东亚货币合作及货币一体化问题日益在理论和实践中进入议事日程,人们逐渐认识到货币一体化已是世界区域经济发展的潮流。研究视野不再停留在是否组建货币区,而是讨论加入货币区的国别判断标准(即单个国家如何判断是否加入货币区,以及何时加入货币区)。由此,最优货币区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得到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计量,过去在我国称为“度量衡”,其原始含义是关于长度、容积和质量的测量,主要器具是尺、斗和秤。尽管随着时代的前进,“度量衡”的概念和内容在不断地变化和充实,但仍难以摆脱历史遗留的局限性,不能适应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我国从50年代开始,便逐渐以“计量”取代了“度量衡”。可以说,“计量”是度量衡的发展;也有人称计量为“现代度量衡”。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人力资本的概念及其理论的主要内容“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人体之中、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等质量因素之和。亚当·斯密就提到:一个国家全体居民所有后天获得的有用能力是资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被看作是每个人身上固有的已经实现了的资本。马歇尔则提出:“所有资本中最有价值的就是对人本身的投资。”但对人力资本的真正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几个经济之迷:例如“现代经济增长之迷”———发现美国经济在四、五十年代的经济产出增长率超出了其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率;“库兹涅茨之迷”———在美国经济…  相似文献   

11.
全球资本主义和主权国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对“全球化”进行评论的人士最近推测,现代经济发展的逻辑是使主权国家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小。这种论断并不是首次被提出。早在20世纪初期,列宁主义者和一些自由的国际主义者就已经预见到了主权国家的弱化。本世纪中期,功能主义者在有关国际一体化的理论中再次强调了这种预测;在20世纪70年代,一些所谓“跨国主义”的观点又多次重述了以上论断。最近一段时间又有人旧话重提。在90年代几位颇有影响的管理咨询专家提出:随着当今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主权国家能发挥作用的空间也越来越小。各种公共政策的分析家们也曾以相似的方式声称全球化的公司创造了一个超出主权国家和民族的世界。像前几轮的讨论一样,90年代的有关主权国家的终结的预测在理论界引起了强烈的反  相似文献   

12.
王飞 《经济学动态》2004,(11):10-113
20世纪的90年代被称为日本经济“失去的10年”。毋庸多说,“失去10年”的原因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泡沫经济的发生期间。泡沫经济时期企业和居民相信土地价格永远上涨的“土地神话”,结果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和负债同时膨胀,土地神话的破灭使得资产和负债情况严重受损,地价的下跌直接打击了信用风险最集中的银行部门,动摇和破坏了日本经济信用体系的根基。资产和负债的严重受损、信用体系的破坏是日本经济低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经济导刊》2006,(12):10-10
2006年11月16日,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去世,享年94岁。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在得知消息后说:“弗里德曼的思想对现代货币经济理论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无法估量。在经济学家中无人出其右。”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发生了50年不遇的世界经济危机,最先从泥潭里走出来的还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经济体,其中,中国又交出了GDP升幅超8%的成绩。然而中国真如许多经济学家所预料的将再次进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吗?中国在未来的几十年里真的理所应当地会成为世界经济的一级吗?显然现在说这些还为时尚早。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金融危机很具有代表性,它就是内部控制不健全和外部竞争对手集体施压的结果。无论从经济发展增速和市场形态来看,中国经济和日本经济有很多的相似,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看着前人跌倒的过程来避免受伤呢?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金融业在出现不久就自觉地走向了国际化,最终发展成为跨国银行。从全球范围来看,银行国际化自20世纪50年代,在经济金融全球化、金融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不断地向全球拓展。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金融自由化浪潮席卷全球,越来越多的银行投入国际化的进程中。不仅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也在调整发展战略,实行对外开放,启动本国银行国际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 90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涵盖了贸易、生产、金融和投资各领域 ,成为囊括世界经济和与世界经济相联系的全部方面和全部过程的庞大体系 ,其发展呈现一些新特征 :经济全球化在全球扩展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地理范围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深 ;产业全球转移速度进一步加快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并行发展 ;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 ;金融危机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频繁发生 ;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 ,反经济全球化浪潮不断涌现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境况恶化 ,南北矛盾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17.
纵观企业国际化的发展,每个国家都有其不同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特点,在倡导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今天,认真分析主要发展中国家的“走出去”模式,了解全球化发展的轨迹,有利于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找到发展的机遇。同时,借鉴国外“走出去”的模式,对其进行适当的修改可以直接为我国企业所用。本文试图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撰写,沿着时代背景的发展,一直探索21世纪初的企业到国际化发展情况。本文选择了印度、韩国两个发展中国家,力求从上述国家的全球化模式、全球化动因、政府支持及当地背景等方面探索全球国际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18.
曾武佳 《经济学家》2005,(5):123-125
20世纪80年代之后兴起的“新区域主义”对现代会展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借鉴和启示。“新区域主义”(NewRegionalism)这一术语由诺曼·帕尔默最早提出,是指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欧洲单一法案的出台与实行,特别是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世界经济越来越趋向以地区为中心聚合发展,区域化和区域主义现象越来越突出,并且与之相伴出现了一种“世界性现象”的区域合作的新浪潮。一、现代会展已成为区域合作与协调的重要方式新区域主义是与全球结构性变化和全球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区域合作浪潮,其中,区域合作网络的构建是关键所在。1999…  相似文献   

19.
1.“无烟产业”旅游发展观。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旅游快速发展,大众旅游兴起,现代旅游开始出现。20世纪50~70年代为“无烟产业”旅游发展观时代,其核心思想是:旅游业销售的是风景,带来的是可观的经济收益,对环境没有任何负面影响。2.“环境公平”旅游发展观。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世界对环境恶化的日益关注逐步反映到发展中国家的旅游业活动中。1980年在马尼拉国际研讨会上,提出了“可替代性旅游”概念,标志着人类进入了“环境公平”旅游发展观时代。该时代包括整个20世纪80年代,其核心思想是:旅游对环境也会造成…  相似文献   

20.
德国科研体系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21世纪来临之际,德国政府对其20世纪科研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进行了总结。从德国科研体系建立、不断完善、调整的几个阶段可以看出,国家对科研的掌握和资助是德国所获得的最重要的经验。在当前经济和市场全球化大趋势下,德国科研体系也面临新的挑战,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科研体系改革是大势所趋。科研政策回顾二战后由于大部分科研机构被毁以及人才大量流失特别是在尖端技术领域驱逐犹太科学家,造成科研广度和质量严重下降,直至20世纪70年代初德国科研体系恢复和重新规划。在重建研究和培训体系中德国各州承担了主要任务。50年代后期,州政府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