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首先介绍了债券发行定价方式从行政定价方式向市场定价方式、从单一定价方式向多元化定价方式的演变历史;进而分别分析了价格招标发行定价方式和簿记建档发行定价的原理、基本步骤,并通过案例详细说明其发行定价原理,同时对招标发行定价和簿记建档定价这两种当前主要的定价方式进行比较,指出债券通过何种方式发行定价,应根据所发行债券的信用等级、发行数量、发行的难易程度等因素来选择。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综述的方式研究了股票发行定价问题,分别从股票定价理论度发展、我国股票流通市场定价理论、发行市场新股抑价理论、我国新股发行定价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关于证券市场新股发行定价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股票发行实行核准制后,我国证券发行市场面临巨大变革,新股发行定价方式将进一步朝看市场化、规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从而带动资本市场逐渐对外开放。本对世界主要证券市场新股发行定价策略进行了比较,同时分析论述了我国新股发行制度演变的进程,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新股发行定价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冯虹 《财会学习》2005,(5):32-35
IPO定价是国际金融界公认的最具迷惑性的难题之一,其发行定价机制非常复杂。新股定价是IPO的核心环节,只有选择合理的定价方式才能充分反映市场需求。确定合理的新股定价发行方式,不仅关系到新股能否顺利正常地发行以及发行人、投资者以及承销商的利益,而且也直接影响到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我国加入WTO后,证券市场正在发生着巨大变革,IPO定价方式将进一步朝着市场化、规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从而带动资本市场对外逐渐开放。  相似文献   

5.
张劲帆  李丹丹  杜涣程 《金融研究》2020,475(1):190-206
本文通过对比2009年7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IPO市场化定价发行阶段与2014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IPO限价发行阶段共1950个IPO样本,发现IPO限价发行对于新股在二级市场股价表现具有“弹簧效应”:即抑制股票一级市场发行价格会造成新股在二级市场价格短期内超涨,限价发行新股的二级市场定价显著高于市场化定价发行新股的二级市场定价。限价发行引起的过高二级市场定价最终导致股票长期回报率低下。另外,创业板公司“弹簧效应”显著强于主板公司。这些实证结果都可以被本文提出的一级市场价格压抑造成二级市场非理性投资者上涨预期一致、盲目追涨的理论模型所解释。本文的研究指出抑制股票一级市场定价虽然形式上可以解决新股发行价过高问题,但是却造成二级市场更大的价格扭曲。这一发现为进一步完善我国IPO发行定价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新股发行定价效率关系到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对于股票市场的稳定运行,扩大资本市场的规模,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IPO抑价理论、新股发行定价效率与一级发行市场、二级运行市场的关系三方面出发,对新股发行定价效率的研究进行概括与汇总,以对新股发行定价效率的研究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  相似文献   

7.
短期融资券目前已成为我国大型和优质企业融资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缺乏成熟的定价理论和市场经验,其发行定价尚缺乏成熟的市场基础和差异化的风险溢价。该文试图分析短期融资券在二级市场定位时的利差(即短期融资券与同期限央票的收益率之差)及其变化趋势,以期为其一级市场的发行定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信息不对称角度重新认识新股定价的多主体博弈过程,论证新股行政性定价机制的引入是政府为了避免发行市场“信息陷阱”的合理选择,它保证新股发行成功,但导致新股发行的混合均衡,牺牲了资源配置效率。新股定价市场化改革可以实现分离均衡和资源配置的双重目标,但必须考虑到实现的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9.
管征 《金融纵横》2005,(8):55-58
新股发行定价一直是国际金融界公认的最具迷惑性的难题之一。成功的定价就是发行人能够以投资者可容忍的最高价格顺利发行,而发行失败或以过低价格发行则意味着定价的失败。在我国,新股发行定价问题正日益受到关注,但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发育尚不成熟,新股发行定价中主观因素影响的成分大,其科学性、规范性要差很多。因此。有必要对相关的新股发行定价理论进行研究,以期对我国今后新股发行科学定价起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各国(地区)IPO制度向美式累计投标询价方法的融合基本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趋势。我国的资本市场效率在新股发行方式的不断变换中得到改善,但是新股的发行定价还没有真正实现市场化,应找出适合于现阶段我国股市的发行定价方式,逐步实现市场化的发行和定价方式,提高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2000-2008年间中国A股市场的IPO数据,考察直接成本(发行费用)受规模经济以及不同定价机制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中国A股IPO市场上平均发行成本占总发行收益的5.84%,平均承销费用占总收益的3.73%。并且企业发行费用随企业发行总收益增加而减小,呈现出边际成本递减的趋势。对于不同的发行定价机制,固定价格定价方式下企业发行成本最小,低于累计投标发行和2005年以后施行的询价发行制度。  相似文献   

12.
改革前的发行机制及存在问题我国IPO定价制度在2005年询价机制改革前曾走过4个阶段:第一阶段:固定市盈率定价(90年代初期)公司在股票发行的数量、发行价格和市盈率方面完全没有决定权,基本上由管理层确定,大部分采用固定价格方式定价。第二阶段:相对市盈率定价(1996~1999年)发行市盈率与二级市场的平均市盈率脱节,造成股票发行价格和二级市场交易价格之间的巨大差异,新股上市当天有50~250%的涨幅,由此导致一系列问题。第三阶段:累计投标定价(1997年~2001年下半年)2001年下半年,股市大幅下挫,上半年所有按市场定价发行的新股几乎都跌破…  相似文献   

13.
机构投资者对IPO定价效率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沪深两地1996~2006年A股市场IPO样本的研究发现:IPO抑价率与IPO政策变量及机构投资者参与程度显著负相关。机构投资者参与询价和发行配售,对IPO抑价率的降低起到了显著作用,有利于提高市场发行定价效率。总体上看,现阶段中国A股发行市场定价效率仍然偏低。高抑价率的主要原因在于行政管制使股票发行人和承销商的议价能力发挥不足,根本原因还在于发行制度市场化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14.
郭慧彬 《金卡工程》2010,14(11):246-246
我国新股发行制度从A股市场成立以来经历了数次变革,在新股发行从行政导向向市场定价的道路上,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针对现行新股发行制度下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通过从发行定价到申购方法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促使我国新股发行制度更加趋向于公平合理。  相似文献   

15.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新股发行制度的现状 我国现行新股发行制度,在建立询价制度之前,A股市场的新股定价方式采用不分行业、全部设定发行市盈率上限(如20倍)的行政定价方式,市场完全没有定价权.  相似文献   

16.
基于套利理论与ICIR模型的债券市场发行定价偏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套利定价理论与利率期限结构理论,运用Tobit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债券发行定价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债券无风险利率、债券期限溢价、债项信用评级、债券主体信用评级和债券赎回风险溢价,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改进的CIR定价模型(ICIR)对2006~2010年各债券定价偏离现象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ICIR模型测算的债券理论价格通过了二级市场的定价检验,ICIR模型对债券发行定价偏离进行检验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同时,从发行年份来看,近五年来,债券定价偏离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债券发行定价与ICIR定价与二级市场定价逐步接轨,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7.
从国债筹融资功能。协调功能.定价功能等多角度展开分析,国债筹融资功能:国债发行,销售规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功能:货币政策措施.时机选择,国债发售时间和价格。国债利率定价功能:国债收益率.国债发行利率.存贷款基准利率,货币市场利率等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创业板市场IPO定价效率研究——来自香港市场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香港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现象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香港创业板IPO市场定价效率相对较低:风险投资家能够带领风险企业提前上市并得到投资者认同;IPO企业经营年限、价值不确定性及IPO发行时信息处理效率等变量对香港创业板IPO市场定价效率有显著影响:承销商、审计事务所的鉴证功能得不到体现;高效的IPO发行机制有利于创业板IPO市场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中外新股抑价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股发行定价偏低是全球新股发行市场普遍存在的现象,到目前为止,新股抑价仍然是困扰金融学界的难题,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的理论和实证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但如何结合中国IPO市场实际,借鉴国外新发行理论来完善我国新股的市场改革,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11月17日,国家开发银行首次发行以七天回购利率为基准的新基准浮动利率债券,本次发行创新,对优化投资组合.完善市场定价能力乃至利率市场化建设都将发挥重要作用。而建立完善高效的债券发行机制,为市场提供“适销对路”的债券品种,与市场参与者实现共赢,则是国开行的创新目标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