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GC越来越被认为是口碑的可信形式,与DMO创建的投射形象不同,TGC反映了用户对目的地的更直观的看法。本文将在官网搜集的图片和文本与旅游电商平台搜集的图片和文本进行比较,通过聚合的方式来比较目的地的预测形象和感知形象的差异。结果发现两者存在差异,DMO更愿意向游客传达目的地的人文属性,游客则更关注目的地的自然属性。另外,图片情感维度的比例要比文本高。这表明,照片是传达目的地情感属性的更有效的媒介。  相似文献   

2.
陈燕  黄庭绿 《科技和产业》2022,22(8):178-183
景区的旅游形象会影响游客的到访率,景区形象越独特,到访的游客数量越多。以网络游记及网络点评为依据,运用扎根理论、认知-情感理论及内容分析法,对呀诺达景区的旅游目的地形象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游客的认知形象与呀诺达景区形象定位基本相符。主类目中,游客对旅游吸引物感知最强,对旅游服务设施感知最低;次目录项目感知差异较大,自然资源感知最强,人文资源感知最弱。情感形象以积极形象为主,游客的整体满意程度较高,但有票价高、体力消耗大及景观较为单调等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3.
夏正超 《特区经济》2023,(8):149-155
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定量研究游客对温州的旅游感知意象规律,并对官方投射意象与游客感知意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在7大主类13个次类意象维度中,旅游吸引物、旅游体验、城市空间、活动与休闲等意象居前列。第二,雁荡山和楠溪江景区处于语义网络关键节点、中心性强,而海洋旅游中心性未凸显。第三,在空间上,呈现“上海、杭州—温州”为“客源地—目的地”意象,以及“宁波—温州—台州—厦门—福州”为同一区域旅游目的地的典型意象。第四,投射意象与感知意象在雁荡山、楠溪江核心吸引物以及“文化、自然、历史”整体形象上一致;感知意象语义网络呈现多中心—边缘型,注重旅游体验与感受,投射意象呈现核心—边缘型,注重乡村、生态意象展示。因此提出以下建议:挖掘资源和文化优势,基于主客共建,塑造与传播旅游形象;加强雁荡山、楠溪江、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发挥关键资源集聚效应;强化海洋资源建设,凸显山海江综合优势;加强区域合作,进行整合营销。  相似文献   

4.
赵亚男  张彦龙  刘扬 《科技和产业》2023,23(10):131-136
基于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认知—情感—整体”三维模型,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游客对黑井古镇的目的地感知形象。结果表明:(1)在认知形象上,游客对黑井古镇的认知形象以场所、文化、自然和活动认知内容维度为主,以建筑认知内容维度为辅。(2)在情感形象上,积极感知主要来源于古镇历史文化悠久,具有研究价值的盐文化和历史文化建筑,是古镇吸引游客的亮点。消极感知主要来源于古镇自身特色不够鲜明、其他文化感知较弱、文化活动单调、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路途体验感较差交通不便,卫生差等问题。(3)黑井古镇整体形象共线网络丰富,集群较多,形成了古镇、黑井古镇、建筑、文化、产贡盐、龙川江6个主要集群,语义网络的共线性较强。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深圳游记攻略、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和官方网站平台的传播内容和游记数据进行内容分析,并与深圳城市旅游形象定位进行对比研究,对鹏城旅游的形象定位、传播内容、形象感知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深圳旅游官方传播期望形象与游客感知形象在旅游热点区域、旅游主题等层面上较为一致;游客在旅游体验和形象感知度层面更加细化和具体,而官方宣传多为宏观和抽象概念,深圳改革创新等城市形象并未被充分传播和感知;明确多层次旅游形象框架,深度挖掘城市旅游形象内涵,拓宽城市旅游形象传播渠道,推动旅游体验创新和提升服务水平成为深圳旅游形象网络传播质量和效率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6.
旅游形象营销对促进目的地的旅游资源开发、 吸引旅游消费者、 发展地区经济等具有现实的意义.本文以游客对呼伦贝尔旅游形象等各组成因素的感知为研究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与分析, 针对呼伦贝尔旅游形象营销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措施和建设性的意见, 即注重传播途径; 规范旅游形象; 提升旅客的体验价值和进行智慧旅游营销等.  相似文献   

7.
张旭  陈德广 《特区经济》2022,(11):126-130
随着旅游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游记已经成为游客出行的主要参考依据。本文以在携程、去哪儿网络平台上收集的以三亚为旅游城市的游记作为研究样本,运用网络文本内容分析法,使用ROST软件提取三亚旅游形象的高频特征词,进行分词、词频统计。三亚城市旅游形象感知分析结果显示:游客对于三亚的整体感知呈现“旅游资源+环境资源+美食资源”三大资源态势。提出将三亚旅游吸引物整合到滨海旅游生态、度假资源体验、美食资源品鉴、景区景点欣赏“四维”分布格局,建议从提升热带滨海旅游自然资源、凸显滨海旅游城市形象;增强五大名湾旅游关联度,创新“四维”旅游产业链;彰显旅游城市文化,打造滨海旅游城市之魂三个方面提升三亚城市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8.
通过网络文本收集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评价和感受,运用挖掘数据手段,得到游客感知目的地形象属性与特征,已成为研究旅游形象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相关理论研究回顾的基础上,以三亚为例,以知名旅游网站蚂蜂窝的文本数据作为样本,运用网络文本内容分析法,使用ROST CM6软件对游记文本内容进行分析,获取游客对三亚感知的相关信息。了解游客真实体验与感受,探讨影响旅游感知满意度的因素,并对三亚旅游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全域旅游是最近旅游行业兴起的新定义,因其内涵充分体现了"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所以在我国得到了很多旅游企业的关注与探索。在全民养生的思想指引下,近年来我国的温泉旅游度假区域呈现了越来越好的发展态势,温泉旅游的顾客感知是开发旅游目的地的重要价值之一,是旅游目的地取得优势地位的有力保障。而目的地良好形象的构建是顾客对旅游地的总体评价,直接关系到游客的后续行为。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全域旅游的基本概念,梳理了我国温泉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构建因素,探讨顾客感知和忠诚程度,建立了设想模型,结合实地调查与研究分析了我国温泉旅游地并进行相关的检测。检测的结论:温泉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主要由自然环境、产品形象、服务设施构成,相比之下,服务设施与产品形象与顾客的感知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0.
西藏作为著名的高原旅游目的地,研究其旅游目的地形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基于携程旅游网中关于西藏旅游目的地的网络游记,运用词频统计方法、情感分析方法、语义网络分析法,探究西藏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对西藏的旅游形象整体呈现较好,积极情绪占据主导地位,形象感知以“西藏”为主体,呈现出多核心层次模式。  相似文献   

11.
通过UGC的数据构建的目的地形象有助于研判世界遗产地的旅游主要吸引物及被表征程度.以峨眉山景区为例,运用扎根理论、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和GIS工具从情感形象、认知形象和空间特征等三个维度对世界遗产地的吸引力进行剖析.发现峨眉山景区的情感形象呈现出正向积极的特征;认知形象呈现出整体发展较为均衡;核心吸引力集中于个别景点.虽然峨眉山景区整体上吸引力被较为充分表征,但空间分布不均衡.该研究可为我国世界遗产地的旅游现状研判和优化提供有益参考,后继者亦可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范围延伸和内容深化,如探讨感知形象与游客行为特征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游客调查结果显示,曲江六大板块十四个景区旅游形象的表达与游客的感知并不一致、基于游客感知的曲江旅游景区创意提升策略是:注重景区整合与品牌提升;加强旅游创意体验及纪念物开发;加强人性化的空间管理;提升电子地图、解说与导引工作;重视游戏开发,提升网络形象。  相似文献   

13.
李静  舒伯阳 《科学决策》2023,(4):186-198
文章依据情绪评价理论和跨文化理论,通过对来自十二个入境国家游客的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回归分析法检验了国际游客在中国古都目的地的感知形象、积极情绪及行为意愿之间的影响路径,以及文化距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国际游客在古都目的地的感知形象能够正向影响其积极情绪及行为意愿;积极情绪在感知形象与行为意愿的影响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文化距离负向调节国际游客的感知形象与积极情绪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不仅深化了入境旅游领域游客行为特征的研究,还为我国旅游目的地参与国际旅游市场竞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利用网络技术等研究手段探寻城市旅游景区的形象感知,发挥城市旅游景区满足人们日常出行需求的功能,以青秀山风景区为例,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法构建出青秀山风景区形象感知要素体系,运用IPA分析法分析游客感知要素结构以及体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景区的主要感知是围绕知名度和区位,游客对景区的整体情感趋于积极正面态度;IPA(重要性及其表现性分析法)分析结果表明,游客感知要素大部分表现性较好,也存在少部分表现性低于平均水平,整体感知要素重要性差异较大,游客对景区的关注较为综合全面。针对评价结果从丰富消费产品供给、挖掘特色优势资源、加强景区管理服务方面进行改进提升,为游客提供一个舒适的游玩环境,提升景区的游客感知质量。  相似文献   

15.
采用内容分析法研究游客对山西壶口瀑布旅游形象的感知。研究发现:山西壶口瀑布旅游形象可以总结为依托景区环境、景区配套设施、游客构成、游客感知、游客行为活动;游客多以积极的情感态度为主,消极情感占比较低,游客总体满意度较高。最后,从实施合理的价格策略、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深挖文化内涵、完善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方面提出提升山西壶口瀑布旅游形象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尹书婷  段佩利  尹鹏 《科技和产业》2023,23(16):102-106
为进一步加快海洋主题公园转型升级,推动海洋旅游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基于中国30个海洋主题公园的线上游客评论数据,运用编码分析和网络文本分析,开展海洋主题公园游客感知研究。结果表明:亲子游是中国海洋主题公园的主要旅游形式,多数游客对中国海洋主题公园旅游形象感知持积极态度,满意度较高;正面情感评论中,高频词出现频率较高的是情感体验和旅游吸引物类,其中情感体验中的推荐程度类高频词占比最高,旅游吸引物中的特色场馆和海洋生物类高频词占比较高;负面情感评论中,高频词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旅游吸引物类,其次是情感体验和管理服务类,其中旅游吸引物、旅游成本、治安水平和服务质量方面是游客负面情感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的旅游消费比例日益增长,游客体验交互效应及价值共创成为常态。旅游数字足迹挖掘与研究,有利于以游客体验核心价值、最佳利益为出发点,构建服务型企业管理制度层面的口碑及业界诚信,从而实现企业、员工与游客最终的共赢。基于南粤古驿道旅游地形象感知研究视角,选取河源粤赣古驿道为研究区域,运用ROST网络文本分析、百度指数等数据挖掘方法,从多维度、多视角开展旅游地形象感知研究,对河源粤赣古驿道及其沿线景区开发、游客满意度优化提供针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18.
伍长云  李国庆 《特区经济》2009,242(3):167-169
准确的旅游形象是成功吸引游客的招牌,旅游者对旅游地的选择归根结底是一个心理过程,必须从旅游者心理角度研究旅游地,加强旅游形象与客源市场的认可连接。本文提出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是旅游力域内比较优势的结果,并在旅游力域内,对唐山地区现有重要景点进行非优势分析,重构了唐山的三级旅游形象体系。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游客体验角度出发,以网络游记为研究文本,利用ROST Content Mining 6软件对收集的文本进行内容分析,从旅游景观体验、旅游环境体验、旅游设施与服务体验、旅游目的地综合形象体验4个方面,深入分析游客对苏州运河景区的体验与印象,最后为提升游客的苏州运河旅游体验及苏州运河旅游品牌建设提出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陕西咸阳袁家村为研究对象,根据Alexa世界旅游媒体排名选取携程旅行、马蜂窝及途牛旅游上343篇网络游记作为资料文本。采用ROST CM6文本挖掘和SPSS统计分析,研究了TGC(旅游者产生内容)中高频特征词的频率、语义网络关系和长尾分布特征;结合扎根理论重点对游客负面情感类游记进行了编码,探究了袁家村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综合对TGC挖掘与分析,总结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要点。结果发现,袁家村高频特征词呈长尾分布;其感知形象以积极感知为主,中性感知和消极感知占比并不少;袁家村关中体验地有着"核心-边缘-扩散"圈层式的感知形象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