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实际工程为例,探究公路隧道施工中浅埋地段的施工技术,施工方案的合理选取,相关施工技术措施,提出4台阶9步开挖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城市复杂地下结构群之间相互影响的工程难题,依托深圳某预建商业建筑基坑和地下规划交通隧道工程,对基坑与隧道群相互影响力学行为以及考虑建筑附加荷载作用下下穿隧道管片配筋设计进行研究。采用有限元计算软件建立基坑与规划交通隧道群三维数值模型和高铁隧道管片配筋荷载-结构模型,分析管片内力、基坑结构位移等指标,评价基坑与地下隧道群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1)在现有基坑桩-筏板基础结构设计情况下,管片内力变化幅度最大为10.85%,对后期交通隧道近接建筑基坑的影响较小;2)地下规划交通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基坑结构位移影响有限,隧道开挖后桩基础最大水平位移为1.36 mm,竖向沉降为2.44 mm,筏板基础最大水平位移为0.41 mm,竖向沉降为2.40 mm; 3)在建筑附加荷载作用下,隧道管片最大内力出现在拱顶内侧和拱腰外侧,考虑弯矩传递系数ξ时隧道管片配筋需要加强。研究成果优化了既有桩基础影响下的隧道结构配筋,可以为城市复杂隧道群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大直径顶管上跨施工对地铁运营隧道的影响预测问题,以深圳地区1.8m大直径顶管上跨地铁1号线某区间隧道施工为例,采用MIDAS/GTS三维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隆沉、地铁隧道竖向位移和横向收敛变形、顶管隧道本身竖向位移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顶管施工过程中,由于土体开挖卸载引起下部土体向上回弹,导致地面会发生一定的隆起,最大隆起发生在顶管隧道两端,中部隆起位移较小;地铁隧道水平位移很小,竖向发生向上位移,并伴随横向收敛变形,导致地铁隧道发生竖椭圆变形,但其位移均在地铁保护的允许范围内;顶管隧道本身会发生竖向向上位移,易导致顶管隧道前端产生偏移。该结论可为类似工程施工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隧道工程侧穿水坝的安全性问题,结合宁句城际轨道侧穿汤泉水库工程背景,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盾构机掘进过程中隧道周围土体和土石坝变形规律,并研究了不同水库水位条件对隧道施工产生的坝顶位移影响。结果表明,施工期间盾构机周围土体竖向位移呈“W”型分布,地表隆起和沉降值均符合规范限值要求;从土石坝的变形情况来看,坝体竖向位移远大于水平位移,且主要集中在土石坝的背水面,随着掘进位置与坝体距离的缩小,坝体最大竖向位移位置不断向坝顶方向上移且在坝体更深处产生影响;为保证结构安全,盾构施工应选择水库水位相对较低且稳定的时期。研究结果可为隧道盾构开挖时有较高变形控制要求的建筑物结构安全评估和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实际隧道作为背景,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的方式对渗流场作用下开挖隧道所导致的围岩应力及位移变化,衬砌结构水平及竖向应力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最后得出在渗流场作用下隧道的开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输水隧洞开挖施工过程中,开挖施工参数的优化设计对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以阜新引白水源二期工程为例,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碎屑沉积地层洞段三台阶法的开挖台阶高度和长度优化问题。综合模拟试验结果和工程实际,认为上台阶开挖高度为1.4m,台阶长度为2.0m为最佳施工参数,建议在工程设计中选用。  相似文献   

7.
如果软岩隧道位于高海拔地区,其施工受到恶劣环境、不良地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仅降低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还容易造成支护过程中的变形开裂问题。为了更好地保证隧道工程的施工安全和质量,必须控制隧道支护的变形和开裂。以拉西瓦灌溉工程为例,实现对高寒地区灌溉工程中软岩隧洞支护施工技术优化设计,实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水平位移、轴力、沉降都有抑制作用,提高了高寒地区灌溉工程中软岩隧洞的稳定性和结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根据青岛仰口隧道浅埋区的复杂地质条件,采用较为安全的双侧壁导坑法开挖。开挖时,断面分为多个工作面施作,每个开挖工作面在初支作用下立即形成应力闭合状态,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很好地控制了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应力变形量。  相似文献   

9.
1995年底,中铁十四局隧道处韶关项目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降造18%、上交总公司5.7%,并垫资1000万元承建了京珠高速公路广东省翁源县境内靠椅山隧道左线出口1615米的工程任务。该工程超浅埋段长、富含水、地质复杂、断层破碎带内为泥质页岩;设计为双线分离式6车道,右线长2949米、左线长2981米,单线最大开挖跨度17.04米、高度12.24米,最大开挖面积165平方米。其长度和跨度等综合规模居当时世界第三、亚洲第一。工期30个月,是京珠高速公路  相似文献   

10.
浅埋偏压段隧道洞口围岩具有岩石破碎、稳定性差的特点,采用常规的锚喷支护形式施工,容易出现塌孔、卡钻的事故,无法成孔。为实现安全有效的洞口开挖,必须先行对围岩进行一定的加固措施。结合工程实例,探讨管棚及回填灌浆综合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实际公路隧道工程为基本背景,基于机械配套原则,围绕其地质条件复杂等难点提出可行的机械化配套施工方案。对具体涉及到的开挖、仰拱处理等多个环节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三臂凿岩台车、湿喷机械等方面的施工效率,配套施工方案不仅提高了工程的施工效率,而且为隧道施工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结合工程实例,针对浅埋暗挖机械化施工技术在项目中的应用展开探讨。首先确定施工整体施工方案及工艺流程,并对工艺要点进行具体分析,包括超前小导管施工、土方开挖、管棚支护及双侧壁导坑法施工等内容,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浅埋暗挖法在工艺和硬件方面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步,施工仍以人工为主,工程投入较大的人力资源,工作效率低且工作环境差、文明施工差。以小龙伍苴隧道暗挖工程为例,对浅埋暗挖大断面隧道的机械化改进进行了分析,希望为类似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双端堵水器法和多点位移计观测法对高家梁煤矿20307工作面上覆岩层在采动前和采动后分别进行了观测和研究,揭示浅埋采场覆岩破坏与运动规律,确定浅埋采场开采覆岩影响范围及其各部分破裂形态,对浅埋采场安全开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避免不良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的质量问题,以某不良地质条件下的粉砂层为主的浅埋隧道施工为例,从地表加固、超前支护、洞身开挖、洞身支护、防水工程施工、钢筋工程施工、模板工程施工、二次衬砌施工等方面总结其施工要点,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消除不良地质条件对隧道施工质量的影响,确保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6.
水工隧洞结构围岩的稳定性直接关乎工程的有效应用.本研究对某水利工程的水工隧洞建立FLAC 3D数值分析模型,分析支护参数对围岩变形与应力的影响.主要得到以下成果:增大喷射混凝土厚度,两侧侧墙水平位移和拱顶的竖向位移的限制作用效果较为明显,而对于减小塑性区面积作用效果有限;增大喷射混凝土强度,对于减小围岩结构的位移作用较...  相似文献   

17.
为了减少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大变形,结合工程实例总结某隧道出现变形破坏的特征及原因,提出在短时间内实现初期支护封闭成环,并以长短锚杆相结合形成锚杆群作用适应大变形变化的控制方法,并从超前地质预报、微三台阶上部核心土法开挖、长短锚杆相结合施工、隧道洞内水处理、监控量测等方面对大变形控制关键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控制技术确保了隧道结构的稳定和隧道掘进安全,将变形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为形象表征隔离墙对基坑开挖下既有水工隧洞的保护作用,文章基于Midas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了施加隔离墙前后2种工况下土体及隧洞结构位移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施加隔离墙可进一步降低土体和隧洞的横向位移及竖向位移,对结构的保护作用较好,文章结论可为隔离墙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某地铁盾构施工工程,项目线路多穿越软硬不均复合地层,其中部分线路采用浅埋暗挖法开挖,以现场监控的方式掌握暗挖区间隧道地表沉降情况。探寻其沉降的分布特点以及变化规律,提出土压平衡盾构法。总结此工法在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阐述具体操作工艺。实践表明,标段区间盾构施工质量达标,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许高胜 《水利技术监督》2024,(5):160-161+196
为研究高地温对水工隧道围岩内力及变形影响。文章基于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路径、不同围岩深度及侧压力系数等因素对水工隧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隧道围岩位移在拱顶和拱底处达到最大值,洞壁环向应力在边墙处最大,洞壁位移在边墙处达到最小。侧压力系数不同工况下,边墙处的洞壁环向应力最大,位移在边墙处最小。实际工程中应加强薄弱处的施工质量,加强监控预警,保障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