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对深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行综合评价,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前提。通过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相关研究进行梳理,试构建包括制造业创新能力、经济效益、结构优化、绿色低碳、国际竞争力、社会贡献等6个二级指标,每个指标下涵盖若干个三级指标,共22个三级指标的深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以期为后续深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的实证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王磊  白昱  税璐瑶 《科技和产业》2023,23(2):122-127
基于GEM模型搭建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熵权法测算2005—2020年天津市制造业竞争力综合得分,使用障碍度模型对评价指标障碍度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天津市制造业竞争力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提升速度减缓;天津制造业在追求规模壮大的同时进行着结构调整,但开放水平尚未达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产业结构失衡、创新动力不足、对外贸易低效是天津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难题。在此基础上,从经济、环境、社会等维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湖南省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选取规模效益、创新能力、智能制造、绿色发展和国际竞争力 5 个方面构建湖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结合熵值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14—2020年,湖南省制造业总体上发展向好,其中规模效益发展水平呈现波浪式上升趋势,创新能力、智能制造以及国际竞争力发展水平发展速度较快,绿色发展水平呈现“稳中有进”趋势。据此,建议未来进一步提升制造业规模效益和产业创新能力,发力智能制造,重视以绿色发展提高制造业发展效益和国际竞争力,全方位支撑湖南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珩  孙宁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2):34-36
依据新型制造业的概念内涵,在强调经济、科技和资源环境三维均衡发展的理念基础上,构建了中国制造业发展指数(简称CMDI)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采用指数功效函数法计算其评价值。并对2003—2009年中国制造业总体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CMDI能够客观反映中国制造业各方面的实际发展状况。该指数的建立对科学评价我国制造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剖析发展薄弱环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分析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分别构建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及门槛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区域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巨大;数字经济显著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相比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以工业化水平为门槛变量的双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6.
葛晨冉 《科技和产业》2023,23(17):65-70
先进制造业是安徽省重点关注的产业之一,对促进安徽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为提高安徽省先进制造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分析安徽省先进制造业发展现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构建安徽省先进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含环境竞争力、规模竞争力、市场竞争力、成长竞争力和创新竞争力5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  相似文献   

7.
李俊文 《科技和产业》2023,23(14):170-175
以糖业高质量发展为总目标,构建由5个维度、13项基础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TOPSIS法对广西糖业2015—2020年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广西糖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影响广西糖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由高到低依次为绿色生产、成本投入、收入水平、现代化生产、供给水平,据此提出推进广西糖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双碳目标下,为探索城市低碳发展情况,利用DPSIR模型理论,从5个维度构建了由27个指标组成的城市低碳发展指标评价体系,选取了四大经济区域(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代表省份(浙江省、河南省、陕西省和辽宁省) 2011-2019年数据,运用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法分别对指标权重和综合指数进行了计算,并结合实际对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第一,指标权重大小驱动力>压力>响应>状态>影响,驱动力指标和响应指标越大,压力指标越小,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越高;第二,城市低碳发展受地区发展水平的影响,各省份城市低碳发展水平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但发展速度较为缓慢。研究结果可为城市低碳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从不同层面讨论中国金融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关系,廓清两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互动机制,并基于此设计构建两业高质量耦合协同发展指标体系。进一步运用熵权法与耦合度指标测度分析2011-2020年两业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同发展水平及其演进差异,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探究两业耦合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金融业与制造业耦合协同发展水平稳步提升,目前处于初级协同发展阶段;三大区域中,两业耦合协同发展水平不均衡;两业工资差距、财政支出水平、对外开放度、城镇化率等都对两业耦合协同发展有显著影响。最后提出促进中国金融业与制造业良好耦合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高质量、创新高质量、协调高质量、绿色高质量、开放高质量、共享高质量六个方面构建了包括30个指标的广西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权重,综合计算2008年—2017年广西14个地级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分值以及10年的平均分值;从时间变化和空间差异两个角度对比分析广西的高质量发展状况,综合分析表明,南宁市、桂林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柳州市、崇左市、钦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玉林市高质量发展水平中等,贵港市、梧州市、河池市、贺州市、百色市、来宾市高质量发展水平一般;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14个地级市提出相应的高质量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杨雅茹 《科技和产业》2023,23(13):219-224
基于2011—2020年统计数据,通过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对陕西省10个市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相关性分析以及泰尔指数对陕西省数字普惠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数字普惠金融变化趋势有较强的一致性,整体在时序上呈上升趋势,发展状况良好;二者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发展不平衡,失调区域多分布于陕北和陕南地区,协调区域聚集在关中地区;陕西省耦合协调水平总体差异明显,差异主要来自区域内差异,同时关中地区的内部差异明显大于陕北和陕南地区。  相似文献   

12.
张赵晋  陆迁 《乡镇经济》2009,25(3):94-95,100
随着陕西省经济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几大产业集群。这对于推动陕西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起了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制造业中38个行业运用区位商系数进行分析,陕西省已逐步形成了能源矿产业、装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四大产业集群,并就各个产业集群对陕西经济的影响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黄毅  张春磊  马颖莉 《科技和产业》2023,23(10):103-109
在对环境规制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文献进行述评的基础上,基于2011-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构建普通面板模型、调节效应模型、门限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环境规制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外商投资质量在环境规制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环境规制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程度不同,体现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环境规制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对本辖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对邻域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物流则能给产业集群带来后天的地理竞争优势,两者的协同发展效应创造出了产业集群以及区域物流共同发展的条件及环境。以江西省汽车制造产业为例,对其发展现状与区域物流协同发展现状分析,总结其协同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以协同学理论为基础,构建江西省汽车制造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的协同度测度指标体系,建立协同度测度模型并测算出2006-2017年间两者的协同度;通过模型分析出2006-2017年协同发展程度波动的内因,再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测算两者协同度影响因素的关联度,找出影响协同发展波动的主要因素;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促进江西省汽车制造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协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康富美 《科技和产业》2023,23(1):214-221
基于新发展理念,从5个方面构建工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 模型、泰尔指数法分别测算湖南省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以及地区内、地区间的差距。结果表明:工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从西向东、从南向北均呈现依次递增趋势;长株潭、洞庭湖、大湘南、大湘西四大板块中组内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工业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形成以创新和开放发展协同驱动的发展方式。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国家西部的制造业重镇,了解其制造业集聚水平有助于破解制约区域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业瓶颈。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11年和2019年的数据,运用区位熵指数法测度并分析制造业集聚水平。结果显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的整体集聚状况不够理想,行业优势领域不多;2011—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31个行业专业化变动升降各半,新兴制造业崛起与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退潮并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部制造业集聚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凸显,重庆、四川各有优势领域,未来协同发展前景广阔。根据结论,提出进一步优化行业布局、壮大新兴制造业、改造传统制造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对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文献进行述评的基础上,基于2011—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31个(因数据缺失,未包括港澳台地区)省份数据,研究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通过构建普通面板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正向促进了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在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下,普惠金融起到了关键的中介作用;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下,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体现在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在经济落后的地区体现得更加明显;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空间溢出,不仅对本地区具有促进作用,对邻近地区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依据陕西省投入产出表,按照行业分类标准,将制造业各部门按照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程度进行划分,测算细分部门间两业融合发展程度.通过计算投入产出系数,对比产业间前后关联程度.结果表明:陕西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度不高,制造业部门的发展更多地依赖自身,与生产性服务业部门联系不紧密,其中制造业对传统型生产性服务业中间需求高,而新型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前向关联度较弱,对制造业部门的拉动作用不明显.总体上来看,当前阶段两业融合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