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社会转型期,农村出现了宗教热现象,尤其在老年人群体当中。作者通过在罗村的实地调查,对农村留守老人宗教皈依现象进行了实地追踪,并通过非结构式访谈来找寻留守老人宗教皈依的动因,发现在留守老人宗教皈依的背后,是没有得到满足的健康需求和精神需求、危机干预需求、社会参与和社会交往需求、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了农村老人需求层次结构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完善农村留守老人生存需求的对策建议。要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的多元需求出台一系列好政策,为老年人提供重要保障;利用乡镇村自有资源,建立有偿服务机制,以老养老;建立交通便利的乡村幸福院,拓宽农村集中供养范围;设立相应的村级医疗健康巡查点,针对老人开展卫生宣传和疾病预防工作;大力开展内容丰富的娱乐活动,让老人老有所乐、所学。  相似文献   

3.
伴随人口老龄化加剧及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带来的劳动力吸附效应,农村地区大量青壮年流向城镇,留守老人滞留农村。此群体的日间照料缺乏必要人员,且其随年龄的增长劳动能力逐渐丧失等,导致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被社会各界关注,亟待解决。文章指出农村留守老人居家养老问题的四大困境:新农保水平较低、孝道缺失严重等,并提出应从制定专项留守养老制度、重塑孝道观念等四个方面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促进农村地区健康养老。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群体越来越庞大,背后的农村留守家庭问题也日益突出。农村留守老人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个弱势群体,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为较为全面地反映以往学者对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研究现状,笔者对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5.
留守儿童是伴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而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群体。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相互配合,通力协作。要发挥政府职能;强化家庭教育;完善学校的教育功能,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要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  相似文献   

6.
徐庆烨 《魅力中国》2011,(2):136-136
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重,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也成为国内众多学者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从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开始,通过经济保障、医疗保障、社会服务、精神慰藉等几个方面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造成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难的原因,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保障的对蓑建议。从而希望能进一步去完善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的养老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7.
刘志杰 《魅力中国》2011,(10):181-181
中国三十多年的改革浪潮,引来一个严峻的问题:追求经济利益的农村劳动力转向城市发展.农民青壮年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他们的幼儿都交给老人或亲戚抚养,社会上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幼儿。留守幼儿成了各地基础教育的盲点,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性教育问题,如失学、辍学、犯罪等。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调查分析了当地农村留守幼儿的现状,阐述了农村留守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提出了不同的教育策略,以促进农村留守幼儿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儿童是教育资源惠及的重要群体。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机制建设,科学分析农村留守儿童道德问题的易发性,全面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机制建设,对于全面强化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此次研究以平凉市草峰镇农村留守老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的方法,对当地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现状展开调查,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草峰镇农村地区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青年流动给其家庭关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家庭关系中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祖孙关系三个方面。夫妻关系中女性经济地位提高、夫妻关系初步平等,但离婚率呈上升的趋势;亲子关系中父权弱化,感情淡漠;祖孙关系更加亲密但随之各自也出现一些问题。应辨证地看待农村流动人口的离婚现象,关注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正过去,河南省西华县奉母镇部分行政村存在困难群众和留守老人用餐困难的问题。奉母镇党委、政府建立了乡村大食堂,开支从集体积累支出,凡是村里贫困户老人、留守老人,都可以到乡村大食堂就餐,解决了部分农村老人一日三餐无人管的难题。奉母镇的乡村大食堂瞄准农村困难群众和留守老人用餐的"急难愁盼",村民商议,集体投资,困难群体受益,充分体现了集体经济的优越性。一些欠发达老区,可以学习借鉴推广奉母镇的乡村大食堂的做法,充分利用集体优势,解决农村老人吃饭难。  相似文献   

12.
张晨  朱明俐  肖姗 《魅力中国》2010,(33):286-287
通过对盐城市大丰县裕华镇朝荣村三组的实地考察,调研组分析了该村留守老人的经济生产、医疗卫生、娱乐方式、情感生活四个方面的情况,以此来解读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状态。结果表明: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状况较差,劳动强度大;农村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仍有待进一步改善;农村留守老人的娱乐生活单调;农村留守老人的情感生活匮乏。  相似文献   

13.
一、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存在的问题 1.经济收入不高.生活质量较差。除部分留守老人享受低保外,绝大多数老年人没有参加城乡养老保障,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劳动所得和子女贴补。  相似文献   

14.
郑玮 《改革与开放》2018,(7):101-102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中国人口的老龄化趋势也在不断地向农村地区扩展。大量的农村青年离开家乡进城打工使得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变得日益紧迫。传统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多依赖土地和家庭养老,相关学者的对策研究也是针对养老服务的实施主体进行的。而优势视角下留守老人在养老困境中自身存在的发展潜能成为养老研究的主要方面。以关注个人内在潜能为基点,通过挖掘优势、赋权增能和互动整合帮助留守老人应对养老困境,为农村留守养老提供了更多的对策经验。  相似文献   

15.
农村养老问题关系到农村老人生活水平的改善,更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以“宁波市农村社会事业问卷调查”(以下简称“调查”)数据为基础,从农民需求、地区发展差异及老人群体特征等三个视角,总结宁波市农村养老模式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农村隔代家庭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组合,是现阶段农村家庭结构的主要趋势.本文通过对隔代家庭的分析,认为这将对儿童的教育、老人的健康有不利因素,社会各界应给予足够关注.  相似文献   

17.
农村留守老人存在自身需求模糊、情绪波动大等特点和活动形式单调、活动质量不高等文化生活特点。目前,社会对老年人问题虽然关注的越来越多,但对于留守老人精神文化生活问题的解决尚处于初始阶段,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去研究实践的。根据调查的实际情况,发挥当地民俗文化的作用、发展农村经济等是解农村留守老人精神文化生活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农村失地老人群体的扩大。而当前,家庭养老仍是主要的养老模式。对农村失地老人经济状况、日常生活、精神慰藉、医疗健康、安全隐患等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归纳农村失地老人家庭养老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劳动力转移、留守老人健康与农村养老公共服务供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理论上讲,农村劳动力转移既会影响农村留守老人可获得的经济给养能力,又会影响农村留守老人得到的生活照料质量,从而影响留守老人健康.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农户数据,研究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留守老人健康的影响,并利用“家庭所在社区总人口中外出打工人数所占比重”作为工具变量来克服估计中存在的联立内生性问题.结果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总体上有利于留守老人健康状况的改善.但是,在农村养老公共服务缺失的条件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留守老人健康的不利影响也不容忽视.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旨在增加农村养老公共服务供给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45.23%,这是我国农村人口比重。杭州是一座美丽的现代化城市,然而在这个城市的繁华背后,还有着很多贫困的山区,这其中,桐庐县莪山畲族乡这个杭州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其面积仅28.7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足万人,大量年轻人常年在外打工,长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基本都是老人、小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这个庞大的留守群体,也是最容易被疾病侵袭的群体,当疾病悄悄来袭,能为他们带来最及时治疗的只有乡村医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