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终于,光明乳业董事长兼总经理王佳芬为光明在全国“跑马圈地”式的拓展付出了惨痛的代价。2005年6月5日,河南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播出的一则新闻报道——光明乳业郑州子公司光明山盟将在露天堆放数天的过期变质牛奶进行回收再生产,重新投放到市场进行销售。这如同推倒了光明全国质量危机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在随后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杭州、上海等地的光明袋装奶也因早产奶的问题相继被当地质检部门曝光。据统计,30天内,全国共有2700多家媒体转载或报道了“光明早产奶”事件,王佳芬和她苦心经营了13年的光明乳业一起…  相似文献   

2.
“轻资产战略”不仅是近期“光明”事件的祸根,而且还将导致其更深层危机的爆发近期,光明乳业的回炉奶和早产奶事件被炒得沸沸扬扬。单从事件层面看,光明出现危机的原因似乎是内部管理出了问题,企业应从此入手治乱扶正。但实质上,回炉奶和早产奶事件的直接原因是光明在外部遇到了障碍——  相似文献   

3.
雀巢中国部分奶粉碘含量超标事件还没有过去,奶粉行业的另一巨头光明乳业又栽进来了。上海光明乳业河南分公司因为回收过期变质牛奶并重新发到市场销售的内幕在6月8日被河南电视台曝光。光明回收过期牛奶加工重新上市内幕被曝光后,立即引来了哗声一片,使得光明乳业在郑州乃至整个国内市场遭受了相当大的信任危机,并很有可能成为光明成长历程中的一次“滑铁卢”。都是子公司惹的祸根据记者的调查得知,被曝出内幕的企业为郑州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其前身是郑州市工人牛奶站。2001年,郑州市工人牛奶站更名为郑州市山盟乳业有限公司。2004年1…  相似文献   

4.
2005年6月5日夜晚注定要让光明乳业王佳芬董事长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当天晚上,河南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报道了郑州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过期牛奶回炉再包装的恶性事件,由此引爆了“光明回奶事件”.事后,全国各大媒体纷纷对该事件进行转载、评述、追踪报道。消费者对光明品牌的信任大幅下挫,影响范围之广、后果之恶劣.对光明乳业的销售和品牌形象构成了致命的打击;  相似文献   

5.
《巴蜀质量跟踪》2002,(16):50-51
在最近由经贸委有关部门召集的一次乳业研讨会上,光明乳业总经理王佳芬表示,光明已经向上海市有关部门承诺,光明很快就要在上海全面推出“无抗生素牛奶”(简称“无抗奶”),达到牛奶不含抗生素的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6.
周一 《中国企业家》2005,(15):23-23
靠沉默或自我辩护和能重建食品饮料行业的公信力吗? 光明的危机不是光明一家的危机, “早产奶”基本是业内人所共知的秘密,加之情急中王佳芬直言,回奶罐在业内有普遍性,由此整个乳品行业陷入困境,曾经持隔岸观火态度的乳业大佬们,对此始料不及。没人会料到在光明郑州工厂煽动翅膀的这只苍蝇,让整个中国乳业遭受重创; 同样没人料到一封匿名信,会让整个中国  相似文献   

7.
“回产奶”和“早产奶”事件不仅使光明乳业的顺利发展遭受挫折,而且也使其品牌形象受到了严重影响,其根本原因在于策略上的失误,文章从危机公关、事件营销、终端促销以及产品定位四个方面详细地分析了光明乳业的策略性失误。  相似文献   

8.
2005年上半年食品安全类投诉占投诉受理总量的13.43%,达773件,主要涉及超保质期、夹存异物、含量超标、使用违禁添加剂、标签不合格、违反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原料搀假、假冒名牌企业商标、质量低下等多个方面。虽然在总体上所占比重较小,而且同比去年有了明显的下降,但是仅仅凭借食品与我们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这样一个理由,食品安全的一点点风吹草动都足以吸引消费者和媒体的眼球。投诉代言人:也许大家还记得去年曾经席卷全国的的光明“早产奶”事件。2005年6月5日,河南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播出的一则新闻报道:光明乳业郑州子公司光明山盟…  相似文献   

9.
《中国企业家》2016,(Z1):141
常务理事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航明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各类乳制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是中国领先的高端乳品引领者。光明乳业起源于1911年,其前身为英国商人在沪成立的上海可的牛奶公司。光明乳业六大主要高附加值副品牌—"莫斯利安"、"畅优"、"优倍"、"健能"、"优+"、"培儿贝瑞"的热销,奠定了光明乳业在中国高端乳品引领者的行业地位。通过全国化销售网点布局,光明乳业的自行销售终端已遍布全国,拥有400多个经销商和100万个有效销售网点。光明随心订"送奶到  相似文献   

10.
2004年4月,阜阳“大头娃娃”事件给高速发展的中国乳业当头棒喝,事后虽然有关乳品协会和企业纷纷发布诚信宣言,但消费者依然心存疑虑。近期雀巢碘超标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光明奶曝质量黑幕令人震惊。河北、浙江等地相继重演“倒奶事件”,部分奶站黯然关张,奶农忍痛卖牛……旧伤未愈,又添新痛。人们不禁要问,乳业到底怎么了?  相似文献   

11.
9月24日,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了对北京市销售的乳制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国内乳业巨头光明旗下的“三岛”牌纯鲜牛奶菌落总数在抽检中严重超标,被业内专家称为“垃圾奶”。而一个月前,光明乳业推出的概念奶“特浓奶”是否违规的争议也进入白热化。  相似文献   

12.
刚刚出厂的发酵乳饮料,赫然印着6天后的生产日期,这是一家知名乳业品牌爆出的新闻。在还原奶、无抗奶、特浓奶等概念让消费者感到云山雾罩的同时,“早产奶”又让大家对奶制品的质量打上一个重重的问号,想像不出背后还会有多少猫腻没有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13.
艾晓丽 《企业研究》2007,(10):66-67
近年来发生的"光明"牛奶回炉奶事件、"欧典"地板严重欺诈消费者行为、河北"红心"鸭蛋事件、"苏丹红"事件、亨氏米粉食品安全危机等一系列事件,引致企业严重的信任危机,也使得企业伦理问题再度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企业伦理责任的缺失,严重损害了顾客的利益,影响了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不可等闲视之。企业作为社会的成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除了要遵守法律规范,还要符合伦理要求,承担起相关的伦理责任。  相似文献   

14.
读者来信     
细分与深耕:红海里的掘金之道在中国,牛奶上普通百姓餐桌的时间不长,就是这样,我国的乳业市场已经是几大乳业巨头的江湖。逡巡各大卖场,奶制品区域里不外乎就是蒙牛、伊利、光明这几个牌子然后再加上各地方老大,乳业尤其是液态奶市场差不多已经被他们瓜分殆尽。然而太子奶却能够在乳酸菌奶饮料里面走出一条不同的路,这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对市场  相似文献   

15.
细分与深耕:红海里的掘金之道 在中国.牛奶上普通百姓餐桌的时间不长,就是这样,我国的乳业市场已经是几大乳业巨头的江湖。逡巡各大卖场.奶制品区域里不外乎就是蒙牛、伊利、光明这几个牌子然后再加上各地方老大.乳业尤其是液态奶市场差不多已经被他们瓜分殆尽。然而太子奶却能够在乳酸菌奶饮料里面走出一条不同的路,这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对市场的准确观察和判断。  相似文献   

16.
质量事件     
光明回应安徽学生奶问题安徽省颍上县部分学生食用了光明乳业配送的牛奶后,78名学生身体不适,6名学生出现呕吐。一位政府工作人员调查后称,当天喝的牛奶有酸味,像米糊一样。对于此事,近日光明乳业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情况说明称,出事产品的同批次产品均有出厂合格检验报告,目前也尚未收到该批次产品的其他投诉。"待最后结果出来,将继续跟进后续工作。"当日,光明乳业股价大跌5.21%,报收9.27元。  相似文献   

17.
9月28日,一封在《人民日报》刊出的致歉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作为中国乳业三巨头之一的光明乳业就公司连续发生的多起产品质量事件,向全国消费者作出了"沉重"的道歉。然而,道歉的余音未了,便又有网友曝出了"光明鲜奶中漂浮蓝色颗粒物"的消息,实在让人心情沉重。光明乳业不"光明"走过百余年发展历程的光明乳业曾经深得消费  相似文献   

18.
泽华 《企业文化》2012,(11):10-13
9月以来,光明乳业的“酸败门”事件持续发酵,在总裁郭本恒抱怨密集抽检的声音中,光明乳业的质量问题仍不断出现,今年6月以来,上海、广东、安徽等地接连爆出光明牛奶的质量事件,引发舆论对于其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担忧。光明乳业解释“酸败门”说是运输冷链出了问题,而业内人士说是管理环节出了问题,但更有专家认为是企业的质量意识和管...  相似文献   

19.
王淑贞  甘瑁琴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7):137-138,157
2008年9月,国内多个乳品品牌接连出现产品质量问题,使消费者对乳业品牌的信任度和忠诚度严重下降,乳业面临着严重的品牌危机困境,加强品牌危机管理已经成为乳品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一环。文章主要分析了我国乳业品牌危机现状,并提出加强乳业品牌危机管理的相应对策,希望对国内乳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食品安全问题近几年备受关注,特别是乳制品频发质量问题,2005年5月,雀巢碘超标事件;2005年6月,光明回收奶事件;2008年9月,三鹿“三聚氰胺”事件;2009年2月,蒙牛特仑苏OMP事件;2010年,三聚氰胺奶粉重现市场等,也掀起了国民对于本土乳制品的信任危机,把乳制品行业推到了风口浪尖,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行业之一,随着国家监管力度加强及行业自律性提高,乳制品的加工及管理管理均有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