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若干关键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目标模式是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进一步规范和发展主板市场,坚持市场化的改革取向,积极稳妥地解决主板市场上的结构性非均衡;在搞好中小企业板的基础上分步骤推进创业板建设;完善股份代办市场,实施功能转型,使之转变为真正的三板市场。  相似文献   

2.
张瑶 《财会通讯》2008,(10):51-52
创业板市场又称二板市场,是与主板市场相对应的概念,特指主板市场以外的专门为中小型企业和新兴公司提供筹资渠道的新型资本市场。创业板市场主要服务于新兴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其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资本市场以信息披露为本,对蕴藏着较高风险的创业板市场来说尤其强调信息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3.
解蜜 《经济界》2006,(5):35-40
中国证券市场现状。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模式。建立中国多层次证券市场,既要借鉴外国经验,又要结合中国国情。要完善主板市场的功能,大力发展场外市场,确立多层次的证券市场。  相似文献   

4.
二板市场又称创业板市场,中小企业市场或小盘股市场、另类股票市场,它是指主板市场之外、专为中小企业和新兴公司提供筹资的资本市场。二板市场的主要作用在于支持那些暂时还不符合主板市场上市要求但又具有高成长性的企业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特别是众多的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二板市场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和资本规模要求较松,但对信息坡露和上市管制要求相当严格。  相似文献   

5.
刘惠好 《经济界》2014,(3):24-25
所谓转板机制,是根据不同层次资本市场的功能定位和挂牌标准,使挂牌企业在两个层次资本市场之间迁移的制度安排。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初步形成了由沪、深主板市场(包括中小板市场)、创业板市场、  相似文献   

6.
创业板市场是一个与主板市场相对应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在主板市场之外为中小型高成长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便利的融资途径.并为风险资本提供了有效的退出渠道的新兴证券交易市场.20世纪后期,二板市场热潮席卷全球1971年美国NASDAQ证券市场创立,各国随之争相效仿.如今,纵观世界二板市场发展良莠不齐有的已关闭,有的业绩平平,真正成功的只有NASDAQ.2009年10月23 日,中国创业板市场正式开板截至目前已成功运行近两年的时间、 但与NASDAQ市场相比尚有很多不足之处如何打造中国的NASDAQ",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中美创业板市场发展的对比分析,有利于为我们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创业板市场提供多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崔秀荣 《企业经济》2008,(3):162-164
新型工业化条件下民营企业必须走集成创新之路,资本市场则是民营企业实现集成创新的重要平台。为此,应从民营企业实际出发,重点培育区域性资本市场,积极培育风险资本市场,扶持科技型民营企业进入二板市场,稳步推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进入主板市场。  相似文献   

8.
资本市场与风险投资业有着密切的联系。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必须依托成熟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支持,资本市场是风险投资的创生"土壤"和运行载体,资本市场对风险投资业的支持是全方位多功能的,是其重要的进入和退出渠道。目前我国风险投资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单一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对风险资本运营的阶段性不匹配,对风险投资的支持极为有限。通过借鉴美国成功经验,我国应构建包括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在内的完备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结构体系,推动风险投资业的迅速发展,使其成为"十一五"期间扩大吸收外商投资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9.
创业板市场的设立是改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重要措施。通过学习、借鉴世界各国创业板市场成功运作的经验,并且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需求、主板市场规模和成熟度相结合,探索一套具有特色的创业板运作模式,是我国创业板市场制度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科技和信息产业的发展,新兴的高科技企业应运而生。然而,这些中小企业、新兴公司在成长初期往往缺乏合适的融资渠道:企业风险较大,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单纯举债也会使负债率过高,制约发展;主板市场的上市条件又较严格,难以在主板市场上进行股权融资;如果缺乏退出途径,风险资本也不愿意进行投资。为解决这些高成长性企业筹资难的问题,国际上出现了创业板市场。创业板市场,是指专门协助高速成长的新兴创新公司特别是高科技公司筹资并进行资本运作的市场。国际上的创业板市场主要有:美国的全国证券交易自动报价市场(NAS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