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     
26894万人2013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增长2.4% 国家统计局5月12日发布《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6894万人,比2012年增长2.4%。  相似文献   

2.
近日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获悉,我国城镇化水平持续快速提高,城镇体系不断完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07年底,我国城镇人口5.94亿人,城镇化水平44.9%,比1982年的21.1%提高23.8个百分点,25年间年均增长0.95个百分点。预计未来10年-15年,我国城镇化仍将保持年均0.8—1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3.
一、柳江县“十五”城镇化建设的主要成效 (一)城镇化进程加快,质量提高 “十五”期间,柳江县按照“调整结构,科技兴农,招商引资,工业强县”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战略。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43.64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1.14%,财政收入达到4.13亿元左右,“十五”期间年均增长23.8%,城镇化水平达到30.2%,比2000年的18%增长12.2%,高于全区同期增长平均水平。拉堡镇、穿山镇列为全国小城镇重点镇,百朋镇列为自治区小城镇重点镇,洛满镇列为柳州市小城镇重点镇。  相似文献   

4.
《天津经济》2014,(6):1-1
天津实施“美丽天津·一号工程”以来,通过“四清一绿”行动,集中开展一批重点治理工程,加大整治力度,使本市镇区环境有了明显改善,镇区吸引力日益增强.本地和外来人口继续向镇区转移。据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调查资料显示,2013年,本市镇区总人口达到114.92万人,比上年增长3.6%;其中外来人口18.23万人,比上年增长4.0%;本市迁入镇区人口近10万人,比上年增长2.6%。  相似文献   

5.
《浙江经济》2014,(5):64-64
浙江省以2013年11月1日零时为时点,以全省为总体,以各市为次总体,进行了全省5‰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共调查人口39.8万人。截至2013年11月1日零时,浙江省的常住人口为5493.8万人,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5498万人,与2012年末常住人口5477万人相比,增加21.0万人,增长0.38%。其中男性和女性人口分别为2668.3万人和2829.7万人,占比49%和51%。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农村人口大量转移,城镇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到2013年城镇化率达53.7%。但在这个城镇化率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处于半市民化状态,这部分人就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的要优先解决市民化的存量部分。在这个存量中,绝大多数是农民工。  相似文献   

7.
《唐山经济》2007,(3):37-38,40
古冶区有农业人口9.2万,耕地面积11.7万亩。近年来,古冶区把“三农”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大力实施“三化”(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减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全区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7.7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9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5%和12.2%,全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8.
唐山市丰润区是河北省人口第一大区,目前人口90万,其中农业人口63万人。全区共有农民工约9万人,其中本地农民工8万人,外来农民工1万人,主要分布在钢铁、建筑、水泥、餐饮等行业。多年来,特别是2006年以来,区委、区政府把农民工权益维护工作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任务,积极创新机制,硬化措施,主动推进,狠抓落实,有效地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和“和谐丰润建设”。今年上半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8亿元,同比增长20%,前7个月完成财政收入8.72亿元,同比增长43%。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陕西省子长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以工补农,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的要求,立足资源优势,以县城建设为核心,以小城镇建设为纽带,以调整产业结构为突破,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49%。子长县地方财政收入7亿元,增长49.1%;农民人均纯收入4098元,增长2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万元,增长25%。城乡统筹、共同发展的举措,逐渐填平着过去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的巨大鸿沟,让城市与农村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李德玉 《特区经济》2005,(12):57-59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东莞市普查总人口为644.57万人。比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了470.40万人,其中本市户籍人口154.51万人,比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了22.66万人,10年中增长了17.2%,略低于广东省户籍人口平均增长率21.4%的水平。东莞市2000年外来人口为490.06万人,是户籍人口的3.17倍,外来人口比1990年增加447.74万人,年均增长44.8万人,年增长率27.75%,是户籍人口年增长率的17.4倍,比广东省外来人口平均年增长率17.64%还高出近10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过去10年间东莞市外来人口的增加规模以及速度。  相似文献   

11.
据北京市统计局《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在京居住半年以上人口)149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6.3万人,增长2.5%,增幅提高0.2个百分点。全市人口出生率为6.1‰,比上年增加1个千分点;死亡率5.4‰,增加0.2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0.7‰,增加0.8个千分点。全市户籍人口1162.9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2%。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耍氟少10%。按此推算,“十一五”期间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年均要下降2%。但2006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594.4万吨,比2005年增长1.8%: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431.3万吨,比2005年增长1.2%,均离规划目标相差甚远,也使今后几年的减排任务更加艰巨。通过开征环境税等措施来解决我国环境保护的深层次问题,显得更加必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3.
“七五”期间,我省粮食生产在连续徘徊多年之后,自1989年开始出现转机,当年粮食总产量达884.57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1990年重灾之年粮食总产仍达到879.7万吨,比1985年增加85.3万吨,增长10.7%;比大丰收的1983年增加21.70万吨,其中,稻谷、茹类和大小麦产量分别比“六五”增长7.4%,20.9%和59.3%。扭转了长达五年的徘徊局面,取得了喜人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今年以来,河南省国民经济总体运行基本平衡,经济景气曲线处于“浅蓝灯区”与“绿灯区”边缘处,在低谷区间运行。农业生产发展,在夏粮获得丰收的同时,秋粮受播种面积减少和长期干旱的影响,减产较多,初步预计,总产量为141亿公斤,比上年减产21.1%,是1989年以来秋粮产量最低的一年,全年粮食总产与创历史最好水平的1996年基本持平;棉花产量达到75万吨,比上年略有增产;油料总产量在270万吨左右,比上年减产3%,主要是花生受灾严重,减产较多;烟叶产量大幅增长,总产量达35万吨,较上年增产两成以上,前三季度全省畜牧业总产值398.9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1%,肉类总产量307.57万吨,增长11.7%,大牲畜存栏1666.49头,增长1.3%,生猪存栏3027.33万头,增长4.0%。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率年均增长达到1.35%,经历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过程,同时也伴随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社会变迁以及相关的大量问题。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都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更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主要任务和具体部署,“新型城镇化”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57年,城镇人口迅速增长期。八年时间全国城市增加到183个,城镇人口增长到9949万人,年均增长523万人;城镇人口比重达15.4%,比1949年提高4.8个百分点。这一时期城镇人口增长主要是迁移因素。随着"—·五"时期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农村劳动力大批涌进  相似文献   

17.
《港口经济》2011,(4):62-62
国家海洋局2011年3月3日发布《2010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384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7%;我国海洋产业总体保持稳步增长,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15531亿元,比上年增长13.1%;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增加值6839亿元,比上年增长10.7%。我国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5:47:48。全国涉海就业人员3350万人,其中新增就业80万人。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情省力》2006,(1):26-27
“十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经济水平大幅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城镇居民收入快速增加,消费能力不断增强,消费结构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2005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470.68元,按可比口径比2000年增长73.1%,年均增长11.6%;人均消费性支出6367.67元,按可比口径比2000年增长59%,年均增长9.7%。全省城镇居民收支呈现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历史性任务,也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武威市推进城镇化进程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全省乃至全国推进城镇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经验. 一、主要做法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武威市委确定城镇化工作思路、目标和重点,自加压力,真抓实干,特别是城乡融合战略和“下山入川”工程的实施,武威市城镇化进程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势头.2013年,武威市城镇化率达33.4%,比2009年提高5.1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工伤保险覆盖率已经在逐年提高。截至2012年底,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全国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19010万人。其中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7179万人,比2011年末增加352万人。农民工是当今社会自由就业的主要群体之一,工伤保险对农民工民生影响的积极作用会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提高农民家庭的生活幸福指数,本文重点调查分析工伤保险对农民工民生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