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群建设是推进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城市群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中游城市群因其区位优势独特、人力资源充足,从而成为我国推行新型城镇化后首个跨区域的重点开发地区。为了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水平发展情况和区域差异,探究产生差异的原因,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生活质量、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城乡统筹六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市城镇化水平差距较大,综合得分最高的是武汉市,整体城镇化水平发展最好的是环长株潭城市群,大型城市相较于中小城市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方面更占优势;各地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各城市群里省中心较高、边缘地区较低的结构状况。  相似文献   

2.
城市群生态环境的特征与协调管理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失调是城市群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在阐述城市群生态环境协调含义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城市群生态环境的整体性、资源性、外部性和人工性等四个主要特征。通过对比分析按区域协调管理模式、按行业协调管理模式、综合协调管理模式这三种城市群生态环境协调模式的基本类型,结合我国国情,构建了政府主导的、法制化的、资源化管理的、公众参与的、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协调管理模式,作为现阶段我国城市群生态环境管理的推荐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区位优势,根据国家颁布的<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以绿心地区现状环境数据、国土二调数据等为基础,借助GIS软件对绿心地区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绿心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可分为极重要、中等重要、比较重要、不重要四个等级并划分出四个区域,可为长株潭三市提供优质的生态服务,对维护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生态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市群发展.2014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两横三纵"的城镇化战略格局."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全国19个城市群的总体布局."十四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分类推动19个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区域重大战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一系列部署,国务院批复同意长江中游、中原、哈长、北部湾、关中平原、兰州-西宁等跨省区城市群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有关地方和部门积极推进城市群建设.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城市群已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对完善"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长株潭城市群多中心网络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我国典型的多中心城市群,传统区域管理机制存在诸多弊端,严重阻碍城市群整体协同发展。通过深入分析长株潭城市群传统区域管理机制、"绿心"保护与开发管理机制及两型示范区传统管理机制,探讨当前长株潭城市群传统管理机制的现实矛盾。并基于此,指出长株潭城市群构建多中心网络治理模式的必要性和构建方法,结合多中心网络治理的启示与内容,提出旨在实现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多中心网络治理的改进策略,为我国城市群发展提供制度与管理上的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群治理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在市场因素与各类区域政策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已进入城镇化的快车道和城市群时代。随着人口从农村持续向城市群流动,我国城乡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都在发生变化,也引发了城市规模快速扩大以及城市群内部公共资源分布不均衡所致的各类城市问题,加上我国社会管理工作相当薄弱,跨区域社会管理严重滞后等,亟待推进城市群治理。在现有体制情况下,以问题为导向,科学治理为核心,积极发展各类社会组织,推动政府与社会合作,鼓励公民、社会私营部门和非营利性组织积极参与到城市群事务中来,通过有序疏解核心大城市中心城区部分非核心城市功能、加强中心城区再开发、发展城市群经济、形成有效的跨区域治理等,以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群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组织机制和管理模式是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顶层设计的基础工作,也是当前制约城市群一体化的主要障碍之一。借鉴发达国家主要城市群一体化进程中关于组织与管理模式方面的经验,对促进我国的城市一体化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在辨识我国城市群演化状态及组织与管理机能的基础上,通过文献回顾和实证分析,指出行政等级、规模尺度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市场化水平不高等因素导致了我国城市群的组织与管理存在滞后状态,改革刻不容缓。通过回顾、归纳和总结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城市群不同的组织与管理模式及其特征,结合国际区域管治的一些最新趋势,提出对我国城市群组织与管理的启示,以及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和内容,包括构建弹性组织架构,设计市场与政府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推动实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的行动方案和制度保障等。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产城融合"是地区人口、产业与城市空间协调发展的集中体现。以2000-2014年中原城市群地级城市的人口、产业、空间发展数据为基础,通过综合指标体系构建以揭示城市人口—产业—空间三者之间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及变化态势。结果显示,2000-2014年中原城市群人口—产业—城市空间综合发展水平呈现出波动变化,但整体波动范围相对较小。人口、产业、空间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人口发展高水平地区集中于中原城市群西部和南部,产业发展高水平地区分布在中原城市群东北—西南轴线左上方,空间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地区多分布在河南、河北部分城市。耦合协调分析发现,中原城市群耦合协调度明显低于长三角城市群,且协调程度相对较高的城市空间分布态势逐渐由中原城市群东北—西南轴线左上方向西北—东南轴线左下方转移。改变中原城市群低水平协调发展状态,应以产促城,发挥区域人口规模优势,优化人口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加强区际联系,推动城市产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住宅与房地产》2014,(6):29-30
对于城市群来说,在保持中心城市经济附着力的同时,强调“建立完善跨区域城市发展协调机制。以城市群为主要平台,推动跨区域城市间产业分工、基础设施、环境治理等协调联动”。近期,以京津冀为代农的区域一体化建设逐渐加速。  相似文献   

10.
城市群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群是推进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主体形态,也是区域重点开发及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群的发展不仅能够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而且能够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从而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从概念、模式、形成机制、空间结构、协调发展以及发展阶段与判断指标体系等方面对城市群国内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综合,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城市群的实质是谋求城市群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共同发展。城市群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载体,是具有强烈辐射带动作用的发展极,是各种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的空间。城市群作为区域经济增长点将有助于城市群、城市经济、区域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并在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着引领作用。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地区是青海省人口、城镇的密集地区,也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以夏都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是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是推进青海东部地区发展的现实基础,对推动青海"四个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群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群已成为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成为我国城市与区域发展的重要趋势,成为国民经济和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3.
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已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性任务,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途径和支撑。构建大中原城市群既是顺应城市群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契合国家发展大战略的现实需要,同时又是增强区域发展话语权的战略选择。目前,构建大中原城市群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即立足全省构建大中原城市群、联合周边打造大中原城市群、依托中原经济区建设大中原城市群。在此基础上,我们要积极把握构建大中城市群的战略重点,着力促进构建大中原城市群工作的顺利推进和实施。  相似文献   

14.
邓水兰  刘雪斌 《企业经济》2012,(12):131-136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纷纷借助城市经济实现区域的快速协调发展。中国也不例外,东部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经济圈的实践,已表明城市群经济圈的发展是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为此,根据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态势,应采取打破体制障碍、加强立法保障、深化产业分工、强化地区协作、拓展对外合作、完善城市体系、培育副级城市等措施来整合"汉昌沙"城市群经济圈,以促进中部地区经济统筹协调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翟丹铭  范敏 《价值工程》2014,(11):182-184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日渐加剧,为抢占市场、增强竞争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跨区域发展道路。但由于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各地的政策、文化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标准等也有所不同,企业的跨区域发展难以完全按照统一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制度环境的差异已成为影响企业跨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之一,且目前国内关于制度环境同企业跨区域发展管理模式的选择问题的研究少之又少。本文试图通过文献研究,讨论制度环境如何影响企业跨区域发展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丰富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16.
<正>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区域发展新动能,拓展经济新空间,培育新的增长极,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经济空间格局、推动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战略工具。无论是实施均衡发展战略还是非均衡发展战略,无论是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的规划和文件中,将某个城市、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乃至整个城市群打造成新的"增长极",已成为我国空间规划最  相似文献   

17.
城市群是空间视角下经济利益相关者自发活动的结果,这种区域整合是在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我国现实中的区域经济壁垒及行政区管理体制阻碍城市群的形成和区域经济的自然组合,削弱了区域整体竞争力。要进行区域治理创新,就要在充分尊重市场的前提下,尽力协调政府间的关系,从而打破行政区经济藩篱,并通过建立多层次的城市区域治理协调组织,以保证各种经济要素的充分流动与交换,要以"Citistates"理念为指导,弱化我国城市群治理创新理念发展的行政区概念,以形成常规化的合作协调机制。要建立健全区域共同市场规则,扩大城市群内企业的市场配置空间。推动建立跨区域的合作组织,以提升城市群公共政策的执行力。最后,还应积极引导民间力量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18.
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样本,选取评价指标综合评量城镇化及生态环境水平,构建生态环境和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分析模型,实证检验该区域内二者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自2007年被确立为国家"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以来,生态环境和城镇化的耦合度在0.96-1.00的区间波动,协调度呈S型上升趋势,由中度协调发展到了极度协调,实现了生态环境和城镇化的良性耦合及高度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据《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从权威渠道获悉,一直备受关注的国家级城镇化试点名单已进入最后审批环节,将于12月底之前公布。其中,针对作为试点重点的"镇改市"地区,将一改过去"四大班子"的行政管理模式,首试机构大部制。城镇化试点申报截止已两个月有余,一直被热炒的城镇化试点名单迄今仍未公布。对此,一位权威人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国家级城镇化试点名单已上报国务院,但还  相似文献   

20.
作为国家和地区间竞争的主体空间单元,城市群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城市群起源于对城市有机组合体的设想和实践,并在70年代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演进,在本质和规模上展现出新的特征。中国城市群产生于改革开放后,但直到本世纪才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由于中国城市群的发展处于工业化和全球化,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和迎接信息化的浪潮,以及市场化趋势和政策引导的双重推动之下,中国城市群治理也面临着通过协调中心城市集聚与区域均衡发展之间,城市化与郊区化之间,市场力量推动与政策合理引导之间的矛盾,从而理顺中央-地方,政府-市场,国家-社会之间的关系,实现"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