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采用经济学与哲学相结合的方法,把权利、平等、自由、公正等哲学概念用于分析福利、贫困、饥荒、剥夺、不平等以及发展等诸多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开拓了经济学分析的视野。森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和谐社会"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王有存 《经济师》2007,(8):28-29
文章阐述了中国古代对和谐社会的诠释,分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因,同时对哲学在现实社会中应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宁 《经济师》2006,(2):36-37
马克思是从社会一般和社会个别来论述社会这个客观存在的。无论是作为社会一般的存在还是作为社会个别的存在,和谐都是其内在的本性要求。为此,我们必须确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使社会处于一个开放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吴亚梅 《经济师》2007,(7):26-26,62
作为古代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和”的思想贯穿于中国思想发展史的各个时期和各家各派之中,特别是在儒家的哲学中,得到充分的展开。在当代中国,儒家和谐哲学在维系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论经济关系和谐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人类社会是在矛盾运动当中发展和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过程。基于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原理,任何社会变革都具有深刻的经济背景。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和谐是和谐社会的起码要求和应有之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以社会生产关系为核心和基础的经济关系和谐,无疑是社会关系和谐的最关键环节。促进经济关系和谐,因此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我国目前的经济关系还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从经济建设的实际出发,结合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就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关系和谐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它涵盖了以经济、政治和文化在内的社会各个方面的因素。本文注重和谐社会下经济因素的发展,主要包括和谐社会在经济学下的概念、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和谐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企业是社会肌体的活力细胞,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是人类进步的推进器。企业的经济责任行为、社会责任行为和环境责任行为都密切地关联着企业自身健康发展、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企业与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关利平  孟宪生 《时代经贸》2007,5(10X):48-49
作为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益集团的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利益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严重制约着其应有的社会进步功能。必须从利益集团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引导利益集团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哲学在主题、出发点及其研究对象和最终价值目标等方面所实现的"人学转向",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法论。它启发我们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要关注"现实的人"本身,坚持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同时必须重视和正确看待人的实践活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决定作用,以科学实践观为指导,构建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必须以马克思哲学的根本价值目标为导向,始终关注人的发展,构建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价值目标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代振华 《经济师》2008,3(3):32-33
和谐是包含了矛盾和冲突的和谐,同时又是承认差异性,不断发展着的动态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减少失误,走出误区,坚持以人为本,屏弃“斗争哲学”,树立和谐新思维。  相似文献   

11.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复杂要件中,建设一个用以支持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非常重要。而这种可以支持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涉及到生产力发展方式的转变,分配方式的转换,消费方式的改变。最终的目标就是使生产力的发展建立在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分配方式达到可以激励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和缩小收入差距的目的,消费方式实现节约消费和健康消费。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的经济增长极——城市土地整理的五个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具有极化效应,是和谐社会经济建设的增长极,城市扩张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拥有适宜的土地要素,而土地是稀缺性的资源,城市土地就更加弥足珍贵了。因此笔者认为搞好城市土地整理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前提,这不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城市土地整理必须要满足五个互动:城市土地整理与"退二进三"(传统工业结构调整)互动、城市土地整理与城市商圈改造互动、城市土地整理与城市交通(快速通道、地铁等)整治互动、城市土地整理与城市产业集群培育互动以及城市土地整理与副中心建设互动。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的若干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广义地看,泛及经济、政治和文化各个领域,并以经济为基础。从经济学的视角思考,在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必须关注公平分配,使发展成果为全民共享;必须重视生产关系,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维护公有制为主体;必须在市场化改革中不忘“社会主义”冠词,搞好宏观调控;必须把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互动起来,逐步解决读书难、看病难等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4.
周晓桂 《经济问题》2008,341(1):31-3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及今后的一项长期的宏伟目标.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加快经济增长与社会成员共同发展协调一致,我们追求的GDP应是"和谐GDP",和谐也是生产力等思考,以期采取相应措施,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两种最基础性、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不仅关系企业正常的运行,更关系到一个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谐的劳资关系是构建一个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制度创新来自于对劳资关系本身所具有的和谐成分的把握和引导。本文从经济发展史的角度分析了劳资关系变迁的规律,并从博弈论、外部性和利益相关者治理三个维度探究了劳资关系所具有的内外部和谐机制,对其政策含义进行了延伸。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公平与效率、选择与激励、资源配置的社会价值总量最大化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平衡与协调等问题体现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来讲,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基础上的社会价值生产总量最大化的同时,实现社会整体福利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论经济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经济法作为一部"社会本位法",从市场主体准入、市场秩序、宏观调控和社会保障方面,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着特有的作用:经济法有助于社会主体的权责平衡;经济法创建市场和国家诚信、安定的经济社会秩序;经济法保护弱势群体,实现实质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8.
该文首先提出了衡量利益关系是否和谐的四条标准,以此标准衡量江苏省发现,江苏的利益关系大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和谐的因素。其次,根据江苏省现状,提出了必须着力调整的四对经济利益关系,即城乡关系、公共服务的供求关系、劳资关系、干群关系。最后提出了构建江苏省和谐社会的途径:树立并引导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建立社会舆情分析机制,扩展利益诉求通道;壮大中产阶层,造就“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  相似文献   

19.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发展却严重滞后,因此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通过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们不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提供必要而充分的社会条件、政治保障和精神支撑,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整体进步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